古语中的原色(光尧古今字义)(1)

“光”是会意字。甲骨文的下部是面朝右跪着的一个人,人头上有一把大火在照耀。金文的形象与甲骨文大致相同,只是人形朝左。小篆线条化,上部的“火”清晰可辨,但下部的人已经不像了。隶变后楷书写作“光”。

《说文·火部》:“光,明也。从火在人上,光明意也。”(光,光明。由“火”字在“人”字上,会光明之意。)

“光”的本义就是光明、光亮。如《孟子·尽心上》:“日月有明,春光必照焉。”引申指光彩、色泽。如“容光焕发”。

又引申指风光、景色。如范仲淹《岳阳楼记》:“上下天光,一碧万顷。“进而引申指荣誉。如“光临”、“光顾”。又可引申为发扬光大。如诸葛亮《出师表》 :"以光先帝之遗德。”

又引申指光滑。如“这种纸很光”。又引申指裸露。如“光头”、“光着膀子”。又引申指空、净、尽。如“赔光”、“吃光”。

古语中的原色(光尧古今字义)(2)

“尧”是会意字。甲骨文的上部是两堆土,下部是面朝左的一个人,表示高。小篆的形体变成了人的头上有三堆土。隶变后楷书写作“堯”。汉字简化后写作“尧”。

《说文·垚部》:“堯,高也。从垚在兀上高远也。”(堯,高远。由“垚”在“兀”上会意,兀是表示高远的意思。)

“尧”的本义为高。“尧”是传说中父系氏族社会后期部落联盟的领袖,史称“唐尧”。据说尧、舜时开始将我国疆土划定为十二州,所以后世常把“尧封“当成中国的代称。

总之,古代人民对“尧”极为崇拜,所以古籍中的“尧天”、“尧年”等词,都用来比喻理想中的太平岁月、升平盛世。

古语中的原色(光尧古今字义)(3)

古语中的原色(光尧古今字义)(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