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鸿儒计划#​

秸荛(gē neng|gē nao),是老派东北话中的常用词,指细碎的柴草碎末,也指细碎的垃圾。在我父辈一代,都还没有使用垃圾一词,均称其为秸荛。

秸荛一词是东北话中的日常词汇,发音为gē neng/gē nang或gē nao。在我的家中,老辈人发音为gē neng。旧时,秸荛一词的使用频率非常高,但是,对于其本字却很少有人考证。

其在高永龙先生编著的《东北话词典》中写为“圪挠”,注音为gē nao,释义为:①细碎的垃圾;②碎柴草。

锦州的方言词汇(东北锦州话秸荛)(1)

《东北话词典》高永龙编著

吴歌先生所著《东北方言注疏》中写为“纥鬞”,注音gē neng/gē nang,释义为“借指轻飘且细碎之废弃物。”

锦州的方言词汇(东北锦州话秸荛)(2)

《东北方言注疏》吴歌著

杨横先生著《锦州方言》中写为“圪囊”,注音gē neng,释义为“秸秆的细碎垃圾物。”

锦州的方言词汇(东北锦州话秸荛)(3)

《锦州方言》杨横著

同行中对于秸荛的本字的争议很大,也有人认为其“有音无字”,更有人猜想它可能是满语词。

日前,我在《今日头条》平台发了一篇题为《东北锦州话:荛子(náo zi)》的短文。论证了“荛”的本字问题,并提出了“荛”字为在东北话中残留的古汉语的观点。一位网名为“多才多艺远山wS”的朋友在留言中说“秸,辽北读gē”,并言“秸荛为谷物脱粒后,用木掀迎风扬,被风吹走的茎叶细屑之谓也……”我此时恍然大悟:秸荛确为其本字。

锦州的方言词汇(东北锦州话秸荛)(4)

现将这位辽北“多才多艺远山wS”朋友的留言记录如下:

笔者还算有点生活。你六十岁,也该听说“蔴(麻)荛”,把碎蔴屑、绳头放在泥中制成泥皿,防干裂;秸(辽北读gē)荛,谷物脱粒后,用木掀迎风扬,被风吹走的茎叶细屑之谓也……

尔说的“高粱篾子(mí zi)”加上一个笤帚的配图,又错了:那也叫高粱荛。制刷帚、笤帚的高粱穗是摔着脱粒的,防穗被碾坏,所以叫“摔高粱荛”。而高粱篾子”是一节一节的茎(不包括穗轴——又称箭杆)削去叶鞘后,纵劈成2-4瓣,去穰,成毫米厚薄的片,叫“篾子(mí zi)”,与竹子的皮——竹篾极相似,用来编蓆(席)子、茓子、篓子……

不赘言,治学需严谨!

锦州的方言词汇(东北锦州话秸荛)(5)

锦州的方言词汇(东北锦州话秸荛)(6)

(笔者为非遗项目《锦州方言》代表性传承人)

锦州的方言词汇(东北锦州话秸荛)(7)

#分享你的今日感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