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如今新能源汽车,特别是电动汽车,已经走进了千家万户但还是有很多人,对电动汽车嗤之以鼻,不以为然纠其原因,可能他们家里有好开的油车,对新生事物没有那么高的接受度,或是对电动汽车有很多认知上的误区,今天,我就针对市面上电动汽车的谣言和误区,逐一辟谣解疑,下面我们就来说一说关于电动汽车一年以后会出问题吗?我们一起去了解并探讨一下这个问题吧!

电动汽车一年以后会出问题吗(带你走出电动汽车的各种谣言和误区)

电动汽车一年以后会出问题吗

现如今新能源汽车,特别是电动汽车,已经走进了千家万户。但还是有很多人,对电动汽车嗤之以鼻,不以为然。纠其原因,可能他们家里有好开的油车,对新生事物没有那么高的接受度,或是对电动汽车有很多认知上的误区,今天,我就针对市面上电动汽车的谣言和误区,逐一辟谣解疑。

1、电动汽车发明了100多年,不是新能源车。

这个误区的产生主要是因为,无论是电还是电动车,都已经不新,它和汽油、柴油一样,都属于二次能源,说它是新能源有点牵强。那么我们就看看新能源车的定义是什么:新能源车是指以代替常规燃料(汽油、柴油)驱动车辆行驶的汽车。新能源汽车只是国家给替代常规燃料的汽车起的名字,日本叫做低公害汽车,美国叫做代用燃料汽车。近些年,超过40个国家已经签署了淘汰汽油和柴油的协议,许多主要的汽车制造商也已经承诺过渡到全电动车队,这个“新”能源车,只是颠覆的燃油车体系,而不是二次能源体系。

2、氢能源车才是未来,电动汽车是短暂过渡。

很多人认为氢能源车和燃油车太像了,加氢站替代加油站,使用情况和油车就基本没有区别了。所以,认为以后必定是氢能源车的认可度更高,推广更容易,更加普及,电动车因为续航和充电的原因,必定会逐步淘汰。其实,这里面是有误区的,原因是大家对氢能源车的认知问题。和电动汽车普及相比较,氢能源车普及起来,问题更多,难度更大。

首先,氢气的来源问题。氢气需要制取。可以通过三种渠道。一种是化石能源制氢,一种是工业副产氢,一种是电解水制氢。

化石能源制氢:现在化石能源制出的氢为灰氢,一般不是最终产品,而是把它作为一个原料进一步生产化工产品,利用这种办法,生产1公斤氢,要伴生5.5-11公斤的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还有用甲醇制氢,同样会伴生7公斤的二氧化碳,因此,虽然化石能源制氢技术是成熟的,但是这个方法如果以生产氢为目的大量制造,成本高,污染大,是不可行的。

工业副产制氢:石油化工行业,对于氢气本身是有需求的,这些副产氢气,行业肯定是能回收就回收,不能回收的,也会混入燃料气,作为燃料使用。根本没有多余的量外用给别的行业。还有炼焦行业。炼焦过程中会产生焦炉气,焦炉气中含氢量达到60%,其余的是甲烷。但,这些焦炉气是可以再回炉炼焦的,回炉后的焦炉气如果想回收提纯制成蓝氢,造价也是十分高昂。提氢之后,余下的甲烷是第二个最厉害的温室气体,第一是二氧化碳,不能放空。且炼焦本身就是高污染行业,只能是用多少炼多少,不可能以制氢为目的大量炼焦。

电解水制氢:以这种方法生产的氢气,称为绿氢。虽然纯度高,但能耗也不可小觑。制取一千克氢需要耗费56度电。如果用火电制氢,那么和用燃油车也没啥区别了。用清洁能源发电制氢是最环保的路径,比如风电、水电、太能阳、潮汐潮流能发电等。但,现如今,国家电力来源,火电占80%,水电占15%,核电占4%。风电占1%,太阳能等其它发电方式占比更少。

其次,氢气的危险性。氢气是极度活泼的化学物质,极易发生化学反应。空气中有4%-75%氢都会形成爆炸性混合物。无论是物流运输还是管道运输,成本都是普通液化品成本的3-5倍。加氢站的建设成本也是普通加油站的数倍,汽车储氢罐的成本也特别高,这些高成本的原因就是因为氢气的安全性太差造成的。储氢罐动辄几十兆帕的高压,再加上氢脆现象,危险性实在太大了。

再次,氢能源车的能效比。通过氢气的来源可以知道,唯一能制取绿氢的方式就是电解水制取。但用56度电制取1千克氢,加进氢能源汽车,通过燃料电池发电,充进电池组的电只有16度,这一来一回,能耗减少了71%,如此高耗能低效率利用方式,还真不如直接把电充进电动汽车的电池。

最后,氢能源车的价格。氢能源车上不仅有储能电池,还有燃料电池,氢燃料电池因为含有近100克铂金所以造价高昂,导致整车价格大大超出普通汽车,普通车主真是的想买也买不起。

还有,氢燃料电池技术被日本掌控。日本拥有氢燃料电池系统70%的专利,不公开专利是想垄断行业或卖取高昂专利费。而特斯拉将所有电动汽车的电控技术专利全部开放,为了不被日本卡脖子,各国都放弃了氢能源车,而专心发展电动汽车。

3、电动汽车续航焦虑、充电困难,不能随心使用。

我们要以发展的眼光看待新事物。续航短,充电难的问题,你能看到,国家更能够看到。国家的战略布局经过无数专家,重复论证、考察调研,深入分析才得到的结论。从十年之前,到现在,有两个战略性的文件为指引。《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2-2020年)》和《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根据规划愿景,至2035年,中国将跻身世界汽车强国行列,纯电动汽车将成为主流,燃料电池汽车可实现商业化应用,公共领域用车将实现全面电动化,高度自动驾驶智能网联汽车也将趋于普及,充换电服务网络便捷高效。看到了吗?国家早已经提前做了规划,随着时间的推移,电池的更新,电动汽车续航里程逐步提高,充电速度稳步加快,换电服务和充换电设施大规模普及,现在的问题也就不再是难题了。

4、电动汽车有电磁辐射,对人体有害,不健康。

有人说电动汽车的电池系统对人体产生辐射,长时间开电动汽车就相当于坐在了辐射源上,甚至会引起不孕不育、脱发、致癌等危言耸听的言论。事实上,电动汽车电磁水平远低于常见电器,辐射值比普通笔记本还低。具体原理和数据我就不一一列举了,大家也看不明白,有想了解的可以去网上查,完全不必为新能源汽车产生的微量辐射担心,打破普通消费者对于辐射谣言的恐惧心理,别让“辐射致癌”等类似的传闻成为影响电动汽车消费的绊脚石。

5、电动汽车容易起火,自燃事故太多,安全性差。

因为现在网络上大规模的新能源汽车自燃事件,让大家觉得电动汽车安全性太差了,随时都有爆燃被烧的可能。事情的真相就是如此吗?

根据国家消防总局的数据,2022年第一季度自燃车辆19000辆,其中新能源640辆。根据汽车保有量算,现在全国汽车总量为3.15亿量,新能源汽车1100万辆。燃油汽车的自燃率为万分之0.604辆,新能源汽车的自燃率为万分之0.582辆,并不比燃油车高。试问,那么多自燃视频,全是电动汽车,是谁传到网上,目的是什么?

那有的人会说,油车自燃速度慢,电车一碰就着,人根本来不及逃。其实事情也不是这样的。国家立法要求电动汽车在冒烟之后起火之前,必须至少为消费者留出5分钟的逃生时间。试问,油车冒烟之后,能坚持5分钟的逃生时间吗?还有人会说, 网上有电车撞车之后瞬间起火,人来不及逃生的视频。是的,可能有这种视频。但发生这种强烈撞击的严重事故,就算是油车,车上人的生存几率有多少呢?

同时随着科技的进步,研发的推进,不起火不燃烧的电池造出来也不是问题。宁德时代官宣明年量产钠离子电池。钠离子电池针刺时不冒烟、不起火、不爆炸,不因天气寒冷降低电量,经受短路、过充、过放、挤压等实验,钠离子电池也不起火燃烧。

现在的电动汽车安全性并不比燃油车差,而更安全的电池也在路上,并不遥远了。

6、电动汽车省油不省钱,换电池费用高。

有些人不负责任地在网上宣传,电动车其实并不省钱,节省点油费,三五年后,换电池都得扔出去。真实情况是,国家强制规定车企对电池质保8年。这个质保8年的意思是:电池电量不能低于80%,如果低于80%,就要更换电池。看到了吗,国家制定的标准一般比较宽松,电池用8年电量损耗还超不过20%,其实,汽车电池的生命周期很长,也许你的车用坏了,电池还没有坏。

打一个比方:以比亚迪的海豚最低配车型为例,电池电量30度,续航里程300公里。而循环寿命可达3000次以上。总续航里程是90万公里,打对折,45万公里,也能把车子跑废了。8年内有车企为你质保,出事故有保险公司垫底,哪来的费用?8年后,电池也不是说坏就坏,再说,如果单纯的电池故障损坏,你自费就必须换吗?维修一下,做个平衡或换掉出故障的电芯,又满血复活了。省下来的钱,可是切切实实的每年少出的油钱!

7、都买电动汽车,国家电网承受不了,根本没法充电。

有人说都换成电动汽车,好几亿辆,国家哪来那么多电,根本无法实现充电,普及不了。其实,国家推广电动汽车的主要目的,其中一项就是所谓的谷电利用。国家用电峰值是8万亿度,谷值是2万亿度,等于谷值期好几万亿度电的产能没有发挥作用,国家为此十分头痛。而电动汽车谷电充电的比例较高,等于电的存储介质了,这几万亿度的电可以满足10亿辆汽车的用电需要。所以,生产越多的电动汽车,全国人民都买电动汽车,也能给你供上电,电价也不会上涨。

8、电动汽车电池并不环保,废旧电池污染环境。

那些说电动汽车淘汰的废旧电池污染环境,根本不环保。真实情况是这样吗?其实锂电池是绿色环保电池,并不存在重金属污染物,不要被以前含毒性汞电池、铅酸电池或被某些燃油链受益者带偏。特斯拉去年就宣布能100%回收锂电池,包括国内也有公司能回收99.9%,国家也对锂电池回收行业出台了规定,回收利用率低于90%的厂家将被淘汰。以后回收技术越来越成熟,重复利用不是问题。电车退下的电池会梯次利用于风光电站储能,再退下来会无害回收再利用。电池内各种元素都可以重复制作新的电池。一旦市场饱合就不会再开采或进口更多的锂矿。以后的钠离子电池等新材料出现,对金属矿的要求越来越低,相较于燃油车,肯定是更加环保。

散布谣言的人,肯定是有他不可告人的目的?电动汽车确实影响了很多燃油体系的受益者,但它是国家明确的大战略,是规避石油危机和环境污染切实可行的具体方略,希望大家在谣言面前,能够有一个清醒的头脑,正确看待新兴事物,跟上国家的大步伐,让谣言无处容身,不攻自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