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俺今年都60多岁的人了,这两年在车间里上班,为加工好的手工红薯粉皮、水晶红薯粉条和即食红薯粉、粉丝、酸辣粉条贴商标、装箱,一年收入20000多元,不用担心返贫了”6月10日,在河南省沈丘县李老庄乡王白庙村的红薯加工车间,脱贫户马子贞兴奋地说,下面我们就来说一说关于红薯产业带动乡村振兴?我们一起去了解并探讨一下这个问题吧!

红薯产业带动乡村振兴(红薯产业带领群众奔富路)

红薯产业带动乡村振兴

“俺今年都60多岁的人了,这两年在车间里上班,为加工好的手工红薯粉皮、水晶红薯粉条和即食红薯粉、粉丝、酸辣粉条贴商标、装箱,一年收入20000多元,不用担心返贫了。”6月10日,在河南省沈丘县李老庄乡王白庙村的红薯加工车间,脱贫户马子贞兴奋地说。

马子贞说,一块鲜红薯“疙瘩”,直接卖掉,市场上仅五六毛钱一斤,而加工成桶装即食粉丝和即食酸辣粉,就能卖10倍左右的价格,产品很是俏销。

6月11日,记者走进位于沈丘县李老庄乡王白庙村的河南天宝食品有限公司,宽敞明亮的车间里,有120多名村民身着白大褂工作服,其中有30多名贫困户职工,他们正在两条流水生产线上忙碌,车间不远处,10多个青壮年劳力正在码箱装车外销……“我们加工粉丝和酸辣粉,采取封闭式自动化流水线生产。只要在电脑上设置好,机器就会自动搅拌、蒸熟、冷冻、压丝、切割等,不仅生产效率高,产品也更加环保安全。”该公司负责人王克彬说。

红薯汤、红薯馍,离了红薯不能活。这句俗语生动描述了在粮食供应紧张时代人们与红薯的“血脉”联系,那时候种红薯是为了填饱肚子。而如今,在沈丘县农村,被称为创业“达人”的王克彬,围绕一块“小红薯”大做文章,以红薯为原料,从事精细加工产业,并成为带领当地群众增加收入的主要渠道。

为了帮助家乡农民和贫困户提高种植红薯经济效益,靠种红薯增收致富。几年前,王克彬决定返乡创业,先后成立鑫垦红薯种植专业合作社,创办了河南天宝有限公司,成为沈丘县第一批产业扶贫基地,建立了“千亩红薯种植基地”,引进淀粉含量高的红薯新品种,亩产红薯达3500公斤左右,从事红薯系列农产品的初深加工、采取订单销售。

当年王克彬流转800亩土地用来种植红薯,采取“合作社 基地 公司 农户”的方式,由公司统一引进提供优质高产品种,并进行技术培训指导,保底价订单收购,辐射带动附近的刘庄店、留褔、邢庄、周营等周边乡镇20余家种植合作社规模发展优质红薯20000余亩,带动更多的农户和贫困户靠种植红薯增收致富,2017年公司被定为产业扶贫车间。

“三块大红薯一斤好粉条,加工效益成倍翻”。“我们种植生产或收购上来的红薯,全部用于精深加工,每年生产水晶粉条、手工粉皮、即食粉丝、即食酸辣粉达3200吨,经济效益可观。”说着,该公司负责人王克彬掰着手指细算帐:“如果说从红薯演变成水晶粉条、手工粉皮初步提升了红薯的附加值,那么生产即食粉丝、即食酸辣粉则带来更大效益。“按一斤鲜薯6毛钱,5:1的出粉率计算,亩产7000斤红薯能卖4200元,烘干做成1400斤淀加工成水晶粉条、即食粉丝就是16000元。做成晶莹剔透桶装的红薯酸辣粉粉则能卖到30000元以上。

为提高产品市场竞争力,打造一流品牌,该公司为加工生产的水晶粉条、手工粉皮、即食粉丝和即食酸辣粉,统一注册申请了“中豫天宝”商标。创新研发的桶装方便红薯酸辣粉,外加5个套餐料包,然后倒入开水,几分钟后就可享用嚼起来滑溜筋道,口感含有酸、辣、麻等美味的“酸辣粉”了。目前,该公司成为豫东地区最大的红薯加工类龙头企业,产品销往湖南、湖北、贵州、广东、福建等全国各地。

公司大发展,村民得实惠。近年来,随着公司的逐步发展,王克彬先后拿出20多万元用于废弃坑塘改造、文化广场、道路绿化等公益建设,受到当地村民的热情“点赞”。

爱心捐助暖身又暖心。今年突如其来的疫情发生后,王克彬召集工人加班生产了价值42万元的“中豫天宝”纯红薯酸辣粉7000件。前后两次,分别捐赠武汉大学中南医院和火雷山医院,为战斗在一线的白衣天使们,送去了来自河南沈丘的这份“红薯”爱心,关健时刻彰显了民营企业家的责任和担当。

“近年来,我们县充分发挥地域优势和扶贫优势大力推进农产品精细加工生产,着力培育了一批像天宝食品有限公司这样‘小而精、特而优’的涉农龙头企业,通过延伸拉宽产业链条,做强做优红薯产业,使红薯逐步成为促进农民增收、助推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的支柱产业。目前,全县商品红薯种植面积达10万余亩,产量、知名度和经济效益不断提升。从而实现了全县粮食安全和现代高效农业齐头并进,同步发展。”沈丘县县委书记皇甫立新介绍。(记者 李向东 通讯员 谢辛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