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风(散文江华风)(1)

(《云上瑶寨桐冲口》 何东安 省摄协副主席)

文丨罗长江

过山谣

车至千年瑶寨桐冲口,我们一行三十几号人在当地向导的引领下,往坡上的民宿群走去。

民宿群的主人们,是从本村的另外两处山旮旯集体搬迁过来的。原来居住的地方交通闭塞,生产生活条件至为艰难。村干部说,多亏了政策好,多亏了驻村扶贫的后盾单位省广电厅,真扶贫,扶真贫,三十多户搬迁对象,如今不住茅屋住洋房、脱掉草鞋穿皮鞋,终于过上安生日子了。

入夜,看罢村民歌舞表演,回到下榻处,与民宿主人话家常。

村口第一户人家的女主人,网名叫旭旭,是歌舞晚会上的活跃分子。女儿在省城上大学,假期回家来担任歌舞晚会的主持,可见是瑶寨一枝花;念初中的儿子长得胖乎乎,模样特可爱。村里搞起了旅游,他们家去年的民宿收入有两万多元。眼看着旅游形势越来越好,她除了接待客人住宿,正在筹办一家土菜馆。翌日上午,旭旭果然跑来请我题写“巧媳妇土菜馆”的招牌,合影留念的时候,笑得灿烂极了。她的笑,纯真而甜美,给人清水芙蓉的感觉。

走访另一户赵姓人家,男主人和两个儿子都过世了,剩下母女俩相依为命。女儿赵凤杰,在县城上职高,刚刚参加完高考,等录取通知书。小凤杰的模样,使我突然想起作家叶蔚林的散文《过山谣》中,那个含着眼泪吟唱“过山谣”的中学生盘细妹——绿林般沉静,青山般端庄,藤萝似的坚韧。交谈中,她跟我们聊文学,聊哲学,聊路遥的《人生》和《平凡的世界》。她准备考上大学后,去参军当一名女兵。她说无论如何要让妈妈安度幸福的晚年!一番交谈,让我们强烈感觉到时代的变化与造化。同为中学生,同为励志青少年,小凤杰身上依稀可见盘细妹的影子,又有着诸多不同的志趣与视野了。

夜深了。山寨的月亮好大,好圆。

漫长的岁月里,瑶民像没窠的杜鹃鸟,今年这山飞,明年那山飞,哼唱“过山谣”向荒山行进,过着辗转流徙的日子。“过山谣”这样唱:“山过山,一山更比一山难。铜条拐棍也拄断,铁线草鞋也磨穿。血泪落在草叶上,大旱三年晒不干。过山瑶啊山过山,山路几时走得完?”

1949年以后,“过山瑶” 陆续结束了漂泊流徙,一一定居了下来。但是,大凡自然环境恶劣的地方,贫穷依然如甩不掉的阴影、拨不开的乌云、治不好的疾病。多亏了这一轮精准扶贫,易地搬迁,他们得以唱着新的“过山谣”,合着欢快的脚步,在新的地方重建家园。

新的“过山谣”这样唱:“山过山,天又高来地又宽。日子好比甜水酒,新房好比金銮殿。木叶吹歌彩云飞,唱得青山团团转。瑶家好比金凤凰,展翅上了九重天!”

盘王大歌

夜空下,一群山民用瑶语演唱《盘王大歌》。扑面而来苍迈之风、高古之风、悠远之风。

音乐有着跨越语言障碍的神奇功能,懂不懂瑶语已无关紧要了。随着男人们略带嘶哑却富有穿透力的吟哦,随着女人们清澈得似要洗亮苍穹的天籁,聆听者沉浸于创世古歌的骀荡之中……

盘王出世。天地万物。民族源流。部落迁徙。繁衍生息。

歌里有白发老者的长烟蔸磕红了火塘,磕亮了天边的星星,从始祖盘瓠那里起根发蒂的一条河流哗哗流淌;歌里有云中烟火筚路蓝缕;歌里有叩石垦壤以启山林;歌里有鸟儿自远古衔来珍贵的谷种,公鸡自黎明喊出悠长的炊烟;歌里有雷声和劳动号子一同耕作阳春;歌里有月牙轻轻叩响小女子银光闪闪的耳环;歌里有坐歌堂的女人们头顶彩色头帕,如同月光下盛开着满坪的鸡冠花;歌里有法师领着度戒的少年穿过火海,赤脚踩响的一溜火星如同闪电划亮天际;歌里有盘王节的热烈通宵达旦,大瑶山的一座座山峰是一面面长鼓,一条条山溪是一管管竹筒酒,神啊,人啊,踩着舞步跳也跳不够,端起酒碗喝也喝不够……

我曾在不同场合,聆听过不同民族的史诗与古歌。

它们的古老,它们的斑驳,它们的千枝万桠盘根错节,好比一条大河和两岸数不清的支流。

河流的成色好稠,好浓,裹挟着泥土、砂砾、根须和飘花落叶,汩汩滔滔,元气沛然。河流的成色好清,好亮,像一棵割开许多口子的漆树流淌着透明,流啊流到岁月的尽头。

叶蔚林与大瑶山

来江华,不能不想起一个人:作家叶蔚林。

上世纪60年代末,叶蔚林被下放到江华的大瑶山。艰难的日子磨练了他,也极大地丰富了他的人生阅历。一经解冻,春回大地,便呈井喷之势,创作了大量以大瑶山为题材的优秀作品,其中不乏经典之作。

那没有航标的潇水河:岸边有古老的筒车在缓缓地旋转不老的光阴,放排的盘老五,光着身子大大咧咧在木排上行走,使人联想起瑶家火炕上熏得发亮的腊肉;那蓝蓝的木兰溪:小女子赵双环站在山冈上像一竿新竹,站在小溪边像一棵水柳,偶尔戴起红色的盘头帕,就是一株开花的美人蕉;那菇母山的风情和故事啊是如此迷人;那“过山谣”的余响啊是如此苍凉与悠远;猎人父女与雪野白狐,外号“一边倒”的贫协组长大龙,水磨房的夸西莫多,割草的小梅,五个女子和一根绳子,等等,一个个人物是如此栩栩如生。叶蔚林作品里的大瑶山,曲尽“楚极边蛮之地”独有的色彩、气息和声响,曲尽历史与现实的厚重、民族风情的斑斓、各色人物的生死歌哭。就连茹母山、双河街、乌梅村、半边渡、百雀街这些地名及掌故,皆是大瑶山特有的胎记,弥漫着别样风韵和芬芳……

叶蔚林与大瑶山血脉相连,大瑶山是叶蔚林的文学之根。

他以自己的丰硕成果,创造了一个文学的大瑶山。作家叶蔚林,已然是“神州瑶都”江华的一张文化名片,递向世界的面前。

江华人为作家叶蔚林塑了一尊铜像。铜像甚是逼真,极具叶蔚林之风采、气质与神韵。

永州山水造就了柳宗元,而江华山水造就了叶蔚林。

[责编:刘瀚潞]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