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洲书院的核心建筑到底是什么?

咱们先来回顾一下“范公知邓”的经过。

范仲淹从小就立下“不为良相,便为良医”的宏大志向,经过十几年苦读,最终出将入相,威震边关。被后人评为“天地间第一流人物”。

1043年,范仲淹被召回京城,任枢密副使,参知政事,手握兵权,相权的他开始进行改革,史称庆历新政。因遭到保守派的强烈反对,他又出任边关,任邠州知州,兼陕西四路沿边安抚使。等于是边境上的最高军事长官。

花洲书院导览图(花洲书院有三座古建筑)(1)

水满则溢,月盈而亏。身处高位的范仲淹内心一直惴惴不安,他害怕受到保守派的迫害,便多次上书,以身体多病为由,要求解除兵权,到内地任职。

范仲淹这才来到邓州做知州。他在任期间,孜孜民事,政平讼理,奖励耕织,兴修水利,兴学办校,躬身执教,留下了很多遗迹和佳话。

范公认为“夫善国者,莫先育才,育才之方,莫先劝学,劝学之要,莫尚宗经”。

为了振兴邓州文运,他来到了古城东南隅,在土城墙上,修建览秀亭,春风阁,在城内修复百花洲,于西岸,开辟学堂,构筑春风阁,万卷楼,兴办州学,并亲自执讲经文。从此,邓州人文蔚起。

一千余年过去了,经过重修,花洲书院成为南阳一处重要的人文景观。

花洲书院景观中,最有文化价值的,当属春风堂,万卷阁,范公祠这三座古建筑了,它们是书院的核心建筑,书院也因此被评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一,《岳阳楼记》的诞生地——春风堂

花洲书院导览图(花洲书院有三座古建筑)(2)

进入书院大门,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古色古香的半圆形泮池,古代学子入学,来到水池边,都要先洗洗手和脸,洗去心中的杂念,好一心一意读书。

泮池上面的桥叫状元桥,考生中了状元后,都要回到学堂,经过此桥拜见老师。

走过状元桥,迎面就是春风堂了。堂前有四棵桂花树,将近有碗口粗,相传,学堂建好后,范公在前面种植桂树四棵,鼓励学子,努力折桂。现在的桂树为清代补栽,距今有一百多年,一到八月,芬芳满院,沁人心脾。

春风堂修建在半米高的月台上,大青砖砌成,面阔三间,前后出檐,檐柱下有雕刻精美的柱顶石,山墙两边共有四个圆形券门,方便学生出入,屋脊上饰有鸟兽。

花洲书院导览图(花洲书院有三座古建筑)(3)

春风堂是学子们读书研习的场所,相当于现在的教室。正堂上面悬挂着“春风堂”的匾额,字迹矫健有力,为宋代著名书法家米芾手迹。

堂屋楹联为:劝天下之学,育天下之才,明代书法家董其昌题写。

檐下楹联为:春暖讲堂,桃李满门香四海;风和书院,文章一脉继千秋。

春风堂内的西山墙上,有几块有价值的卧碑,左边的为《训士条规》,清,道光年间,书院主讲高殿举制定,内容为:诚以正心,立品制行,士贵立品,坚持雅操,爱人以德,共相切磋,读书为业,寸阴是竞等。右边为朱熹的四箴碑。

花洲书院导览图(花洲书院有三座古建筑)(4)

春风堂两侧各有厢房,东边为“经义斋”,为学子生活起居之所。西边为“刻印房”,是书院刻书,藏书的地方。

漫步春风堂内,眼前仿佛出现范公受滕子京之约,正在挥笔书写《岳阳楼记》的情景,他时而挥笔疾书,时而凝眉沉思。范仲淹小时候在洞庭湖畔长大,他要借这雄伟壮观的景色,来表达自己的阔大情怀和宏大抱负。正是:四面湖山归眼底,万家忧乐到心头。

他心寄苍生,胸怀天下的心志喷薄而出,化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千古名句。

春风堂,有聆听先贤教诲,如沐春风之意,置身堂中,一年四季都能感受到温暖的春风。

受此影响,当年,邓州走出的学子贾黯曾经考取文状元,他还乡拜访范公时,范公赠予他“不欺”二字。

有人总结道,我们一辈子只做了两件事,一是自欺,二是欺人。

看来,能做到不欺,已经很不容易了。(万卷阁,范公祠下次再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