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看的鬼片电影推荐最新(片系列:港式非主流的新意)(1)

《鬼域》剧照

对于鬼怪,人类至今仍无法科学地证实其存在与否?因此更倾向于将之理解成:人性对未知恐惧做出的具象衍伸,说到底仍是一种缥渺无踪的抽象。借助光影介质的传播与演员的扮演,鬼怪始有“形质”,由此世界电影史多了“惊悚鬼怪片”的类目。鬼怪既源自人性,自然也承袭人性的优劣,如是,电影对一众鬼魅的痴嗔怨念、恩义情仇地演绎里,仍是近似于人类却更加富于想像力不拘一格地讲述。

做为恐怖类电影的分支,惊悚鬼片并不只仅存于一邦一隅,港台、国产、日韩、泰国、欧美等地,皆不乏这一影片类型。该类型的电影,多以灵异事件开端,主题多见复仇、报恩、毁灭等,兼有各类情感的穿插;多以想象天马行空、造型设计新颖恐怖、故事情节离奇见长;这些共性之外,又因电影的不同产地,及产地背后的人文差异造就了截然的地域面貌。

港产惊悚鬼片具有鲜明的中国文化与地域特征,恩仇快意、惩恶扬善的精神特质十分鲜明,亦因此港产鬼片是几近可以略去“惊悚”二字的,一度以盛产全世界最不惊悚的鬼片闻名。与之相比台湾的鬼片风格上受日韩影响颇深,兼顾日产的惊悚度与韩式的细腻,却总不免有中国人在扮演外国故事的不适感;内地的鬼片又因受限颇多,不论在惊悚度还是在表现力上都颇多掣肘。而港产鬼片总的说来不论是影片数量,还是电影流派,都可堪称集大成者。僵尸、艳鬼、怨鬼是港式鬼怪的类型主流,搞笑、捉鬼、还愿、恩仇,则是港式鬼怪片情节走向的大致。

港式主流鬼片中观众熟悉的林正英的“僵尸”系列,许鞍华的文艺类型鬼片,以及惊悚度颇高的《山村老尸》系列等,都堪称主流鬼片中的经典之作。都但在盛产鬼魅片的香港,真正能将鬼片做到超脱于鬼魅本身,而臻于经典的却恰恰是游离于主流鬼片之外的非主流,这类影片在对中国式的精神内核的承继之外,还不乏对人性的深度追索。

说到非主流的鬼片,就不得不提到九0年代,徐克的《倩女幽魂》系列电影,这个系列成功地开创了鬼片的一个旁枝,严格来说《倩女》系列在内核上已偏离传统意义的鬼片,虽仍是鬼怪元素,却有着更近于神魔奇幻类的表达,影片风格里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杂糅,对鬼魅世界的浪漫飘逸的美学式呈现,与多数港产鬼片已大异其趣,估且视作港式鬼片的边缘类型。

相较《倩女》系列对传统的承继而言,彭顺、彭发兄弟的惊悚鬼片,则是更典型的港式鬼片中的非主流,彭氏兄弟的片子在纷呈的港式鬼片中辩识度相当高,就其影片制作水准与深度而言,说是港式鬼片的旗帜亦不为过,毕竟能获得电影节奖项认可的鬼片不多。彭氏兄弟的鬼片发迹于泰国,两人却是土生土长的香港人,在港拍摄的《见鬼》系列和《鬼域》均是其重要的代表作。

彭氏兄弟擅用鬼片的惯常元素,营造并传达出主流鬼片不具备的深度与意涵,在一众港式主流鬼片的警示与劝善主题之外独树一帜。但若追根溯源,论及从惊悚中掘取深意的非主流鬼片,就不能不提到叶伟信导演拍摄于1997年的三段式惊悚鬼片《回转寿尸》。《回转寿司》由三个独立的单元故事组成,取材自港人日常生活,依然是传统神怪奇谈的路子,惊悚度高、情节荒诞惊心,只可惜情绪渲染方面虽细腻却稍失于深刻。

三个系列中又以第三单元的《最后的晚餐》为上,故事单元里,细腻地刻画了逝者(罗兰饰)在回魂夜,回家做家宴、吃家宴的过程,旨在劝喻世人仰尊孝仪亲伦。只是有一点大约出乎叶伟信的意料,片中原本警劝世人的主旨倒在其次,反倒是往生之魂对亲情的依恋,被罗兰诠释得入木三分。影片里流淌着逝者对后辈包容、依恋、亲昵的浓酽情致,与其说是用来警示世人,不如说是唤醒世人。正是这无意中掘取的关于爱的忽略与感动,开创了深化鬼片主题的新方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