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日报农村版记者 李海旭 田明 通讯员 范亚康 刘禾

西峡特色产业发展(N个第一是这样炼成的)(1)

面对经济发展百舸争流,千帆竞发的竞争局面,处于八百里伏牛山的西峡以科技创新为支撑,打造出一批“冠军企业群”,国家级单品冠军、省级单品冠军、高新技术企业、“专精特新”企业在这里扎根集聚,形成了勇争一流、奋发有为的创新创业氛围。西峡县坚持工业立县、兴工强县,持续推动特钢、新材料、装备制造、中药及食品加工4个百亿级产业集群发展壮大、提质增效,厚植优势、筑牢根基,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西峡县位于河南省西南部,地处八百里伏牛山腹地。这个总人口不足47万的山区县,却有特钢、新材料、装备制造、中药及食品加工4个百亿级优势产业集群,2家上市公司,4家全省百强企业。逢一必争,逢冠必夺,这里浓厚的创新创业氛围结出县域经济发展的“累累硕果”。

一、新一代创业者勇争一流

“我们企业生产的产品,价格比国内同行贵一倍!”11月11日,记者走进西峡乐力嘉液压科技有限公司时,该公司总经理张萌星自豪地介绍自己公司的产品。

张萌星是一位日本留学“海归”,他在日本留学以优异成绩毕业后,进入日本知名企业丰田公司工作,从事工业自动化领域汽车零部件研发生产。在知名企业丰田公司工作期间,从高精尖技术到企业现代化管理,张萌星像海绵一样不断学习成长。

良好的创业氛围和营商环境,让西峡县成了高层次人才争相回乡创业的沃土。家乡巨变也引起了张萌星的关注,回乡创业的“冲动”愈发强烈。2019年,他毅然辞职,回家创建西峡乐力嘉液压科技有限公司。在西峡县委县政府的支持下,公司年产10万件液压夹紧器一期项目建成投产,专业从事液压夹紧元件和液压控制系统的研发、生产、销售。多年的技术积淀为张萌星创业打下了坚实基础,他全天泡在车间里,和技术团队一起打磨研发出一套独有的核心技术体系,成为河南省唯一一家生产液压夹紧器的企业,多项技术填补了国内空白。几年来,公司的产品不断占领国内市场,还把产品销售到了国外。该公司同日本LEGA工业株式会社紧密合作,联合研发出多种专利产品,液压夹紧元件转角缸、杠杆缸、零泄漏控制阀等产品性能完全达到国际一流水平,耐久寿命可达100万次以上,在汽车制造业、航空制造业、军工等高端制造领域广泛应用。

具有高学历,视野开阔,创新能力强,在创业路上不断攻坚克难、披荆斩棘,这是西峡县创业热土上新一代年轻创业者所具有的鲜明特点。

王志博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研究生学历,师从长江学者、博士生导师肖文德。刚度过30岁生日的王志博是一个高学历的“创二代”,他目前是河南西峡开元有限公司总经理,该公司的主导产品是汽车尾气后处理系统专用衬垫。

走进干净的生产车间,映入眼帘的是一块块呈长方形白色毯子一样的产品。“不要小看这块衬垫,它是无机高分子复合材料,主要用途是对载体起到固定作用。我们每一批产品都要在实验室严格检验,分析把控产品的稳定性,把产品质量做到极致。”王志博介绍说,他利用母校上海交大的先进实验室平台,从2017年至2019年用了整整两年时间进行刻苦攻关,终于实现了第三代产品的问世和量产。“目前,我们公司生产的产品一直被国内同行模仿,但从未被超越!产品处于国内领先水平。”王志博自豪地说。开元公司研发出高质量第三代尾气后处理系统专用衬垫,更耐高温,市场应用更广阔。“我有两个梦想,一是继续抓紧研发,一定把第四、五代产品做出来,二是将来把博士学业完成。”王志博充满自信地说。

二、“老品牌”企业持续发力

“单项冠军产品企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国家火炬计划重点高新技术企业”……11月11日,走进飞龙汽车部件股份有限公司办公楼一楼大厅,映入眼帘的是墙壁上挂着的一个个有分量的牌匾,展示着这家企业的创新精神和突出成就。飞龙公司是西峡县乃至河南的一家知名企业,也是国内汽车零部件生产的重要企业、河南省汽车零部件重要出口基地。主导产品为汽车水泵,发动机进、排气歧管,电子泵系列产品等。2020年汽车水泵被工信部认定为“制造业单项冠军产品”。

西峡特色产业发展(N个第一是这样炼成的)(2)

西峡特色产业发展(N个第一是这样炼成的)(3)

走进企业生产加工车间,一条条生产线旁,技术人员正监测着车间智能设备的运转,忙碌而有序。据了解,飞龙公司现有职工4600余人,具备年产1000万只机械水泵、300万只电动水泵、120万只热管理控制阀、600万只进排气歧管及800万只涡壳铸造的生产能力。

科技创新是企业发展的支撑,飞龙公司现有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CNAS认可实验室,共获得专利380余项,产品开发和生产能力居国内同行业领先地位。拥有上汽通用、一汽大众、上海汽车、长城、奇瑞、、广汽新能源、北汽越野车、宇通汽车等国内外客户120家,服务于全球205个基地和工厂。飞龙公司还被授予中国铸造行业综合百强、中国内燃机及零部件行业排头兵、河南省民营企业百强、河南省创新龙头企业等荣誉。2020年飞龙公司实现销售收入26.65亿元,其中出口收入12.3亿元。

只有奋发有为,才会到达理想目的地;只有创新发展,才会取得辉煌成就。飞龙公司只是西峡实力雄厚工业集群创新发展中的一个“缩影”。该县汽车零部件铸造企业各具特色、都有自己的拳头产品,一批企业正在以奋发有为、勇争一流的精神,支撑起西峡工业发展的“增长极”。

西峡特色产业发展(N个第一是这样炼成的)(4)

在西峡县产业集聚区的另一家企业众德汽车部件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里,双工位机器人正在忙碌工作,一天可以生产数千件产品。一个车间60台机器人、八个应用场景,生产实现了全部自动化。目前,产品走俏国内市场,供不应求,车间24小时不停机。

成立于2011年1月的众德公司,核心产品是涡轮增压器分总成、涡轮增压器中间体和重载车桥,该公司已经实现了从营收千万元到12亿元的飞跃,每年正以百分之三十以上的速度增长。其中涡轮增压器分总成占全部产品的三分之二以上,销量河南第一、全国第二。“在研发经费上,我们众德公司持续投入,十二五期间4.5亿元、十三五期间5亿元,占销售收入的8.5%。按国家规定,研发投入百分之三就可以,我们加大投入,直接提高了5.5个百分点。我们公司一年至少开发上线20款新产品。”本科毕业于华中科技大学、36岁的众德公司总经理田龙告诉记者。在研发团队上,分别与华中科技大学、郑州大学校企合作建设实验室,邀请知名专家担任技术顾问,加上众德公司持续培育的人才,共同构成了众德公司的“智库”。目前,众德公司已获得专利有45项,2019年9月入选工信部绿色工厂名单,2021年被工信部授予第三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提到西峡知名汽车零部件企业,西排公司必定在册。“希望西排能够尽快扩充产能,为我们扩大市场提供坚强保障。”这是潍柴公司采购部部长反复向西峡县内燃机进排气管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程景胜提及的一句话。这位潍柴公司采购部部长刚上任不久,考察的第一家供应商是全球排名前五位的汽车零部件巨头,第二家就是西排公司。紧跟市场趋势,不断推进技术创新和产品升级是西排公司竞争制胜的“法宝”。西排公司已经为潍柴公司研发了436个新产品,每月的供货量超过15万只,占到了潍柴公司订单总量的70%,却依然满足不了潍柴公司的“胃口”。为什么?因为潍柴公司急需的国六发动机排气管几乎由西排公司“包圆”了。

西排公司依靠科技创新实现了商用车、乘用车、工程机械、舰船、特种发电机组、无人机、军工装备等全系列发动机排气歧管的国产化,排气歧管产品成为工信部认定的“单项冠军产品”,企业也因此成为国内外120余家主机厂的战略合作伙伴,在中国汽车排放标准从“国一”向“国六”升级的进程中,从追赶者变为引领者。

此外,西排公司还成为全球技术最先进、功率范围最大的发动机企业德国MTU公司唯一的海外供应商。得益于坚持不懈地科技创新,今年前6个月,西排公司的销量、销售收入和纳税额同比增幅分别达到30.65%、47.95%和39.02%。生产的排气管产品被工信部认定为“制造业单项冠军产品”,西排公司被中国铸协认定为“中国内燃机进排气歧管生产基地”和“中国铸造行业单项冠军产品企业”,被中国质量协会授予“全国质量标杆”,被河南省人民政府授予“河南省省长质量奖”,被河南省科技厅评为“河南省创新龙头企业”和“河南省技术创新示范企业”。

西峡特色产业发展(N个第一是这样炼成的)(5)

三、科技创新打造“冠军集群”

科技创新是企业发展的源泉,科技创新抢占“制高点”。作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水源涵养区,西峡坚持绿色发展理念,通过科技和创新不断增强民营企业核心竞争力,让西峡的工业发展一枝独秀于南阳。

西峡县委县政府积极打造科研创新平台,通过帮助指导企业进行研发攻关,泰祥实业、环碧环保等5家企业首次通过高新技术企业认定,使全县高新技术企业累计达到19家,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3家、重点实验室6个,博士后工作站3个,省级各类技术平台30余个,国家级产品单项冠军企业1家、省级产品单项冠军企业2家,国家级绿色工厂4家,“专精特新”企业9家,获得科技创新进步奖项15个,新建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个,专利申请141项,居南阳市第一。

同时,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壮大创新主体,新培育各类创新引领型企业95家,其中,省级创新龙头企业3家、“瞪羚”企业2家、“科技小巨人”(培育)企业6家、创新型(试点)企业12家,国家级科技型中小企业45家;新增国家级绿色工厂4家、省级5家,省级智能车间5个,国家“两化”融合贯标企业8家,创成“仲景”“劲派”等4个中国驰名品牌,西排公司跻身全省8家“省长质量奖”行列。

“节能减排”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生命线,西峡坚持苛刻的企业准入制度,严格限制高污染项目,严格评判高能耗项目,严禁对生态环境产生不良影响的项目进入,优先加速推进经过严格“环评”的通宇集团投资10亿元的新能源汽车变速器控制系统生产线项目、西保集团投资3亿元的电动汽车稀土锂电池项目、张仲景大药房公司投资1亿元的年产2000万瓶香菇酱生产线项目、瑞发公司投资1亿元年产400台风力发电设备二期工程项目等一大批符合节能环保要求的新项目,“绿色制造、绿色能源、绿色食品、绿色旅游”为主的绿色经济成为西峡民营经济稳步增长的内在潜力。

硕果累累,捷报频传。在西峡县委县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全县工业发展呈现高质量态势。2020年,西峡工业经济实现产值530.8亿元、增加值120.4亿元,完成工业全口径税收14.6亿元、工业增值税10.6亿元、工业用电量22.6亿千瓦时,均居全市首位。主导产业稳健发展。四大主导产业实现产值502.1亿元、税利25.7亿元,分别增长8.19%、3.81%。重点企业支撑有力。全县税收超亿元企业3家、超千万元企业20家。

四、 优化环境培育创业沃土

“我们西峡县的营商环境好!”这是众多企业给予西峡县营商环境的一致评价。对于西峡县的营商环境,田龙说道:众德公司的快速发展离不开西峡县委县政府的有力支持,我们在发展中一旦遇到问题就会提前给予解决,重大问题县委书记、县长亲自带头解决。下一步,我们准备建设300亩的新场地,同时建设更加智能的现代化生产线。”

发展出题目,改革做文章。在产业发展方面,西峡聚焦构建产业体系,推行“链长制”,做强制造业,实现企业专业化分工、产业化协作、集群化发展,推进高端加工和延链补链;在服务企业上,坚持干部联系民营企业制度,县处级干部为“首席服务员”,县直单位一把手、乡镇党委书记为“服务员”,县直单位和乡镇主抓副职为“联络员”,为38家规模以上企业建立“三对一”精准服务。全面落实减税降费、社保费减免、降低电价等政策措施,用好“民营企业直通车”、营商环境热线、政府服务热线等,帮助企业办实事、解难题。此外,还建立了民营企业诉求响应智慧平台,与省、市诉求响应智慧平台无缝对接,已录入133家企业和32家涉企服务部门的信息,明确了乡镇(街道)和涉企部门分管领导、承办人员,并建立“3 3 3”工作机制,做到有诉必接、有求必应,有问必答、有难必帮,实现服务企业全天候零距离,确保上下互联互通。

企业能不能来,留不留得住,关键在营商环境。西峡县建立营商环境评价制度,整治优化企业周边环境,坚持涉企收费“定向限额明白卡”制度和涉企“十不准”规定,深入开展扫黑除恶专项行动,为企业经营发展提供高效、便捷的司法服务,进一步营造良好发展软环境。全年引进了安徽富煌等20个超亿元“以商招商”项目,开工宛药扩能技改、众德公司涡轮增压器分总成等投资33.6亿元的25个工业项目,谋划了龙成冶材智能化改造、西保高温熔料等重点实施的总投资168亿元的97个工业项目,为民营经济发展注入强劲动力、蓄积强大势能。2020年,西峡县荣获全省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县,蝉联全国文明城市、全国卫生城市荣誉。

一座座厂房拔地而起,一家家企业落地生根,一批批产品畅销海内外,续写着西峡县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

▼ 短评

产业“含金量”擎起经济底色

□于晴

新一代创业者凭借创新闯出一片天,老品牌企业利用创新优势再造、持续领跑。在西峡这个人口数量不算多的山区县,展现出这样如火如荼的创新创业群像,用时下流行的网络用语来形容——“真的是燃起来了!”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一个地方的经济底色如何,归根结底要看企业的“含金量”“创新量”。企业处于市场最前沿,瞄准风向标,很多科技成果转化都由企业来完成。在改革开放的桥头堡深圳,90%的研发机构在企业、90%以上的研发人员在企业、90%以上的研发投入来自企业、90%的发明专利出自企业,这“4个90%”在那里持续多年,成为其实现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这对我们有很强的启发意义。培育一流创新主体,需要引导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用好市场的“无形之手”,充分发挥企业创新主体作用,让企业家组织和主导创新,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创新才有不竭动力。

打造一流创新生态,还要念好“结合”经。通过推动有效市场和有作为的政府实现更好结合,把“市场之手”与“政府之手”紧紧握在一起,“放”出活力、“管”出公平、“服”出效率,才能最大限度激发创新创业活力。在西峡,良好的营商环境是引凤来巢的利器,为企业办实事、解难题是营造良好营商环境的抓手。打造一流创新生态也要跟着“问题”走。问题是实践的起点、创新的起点,抓住问题往往就能抓住优化创新生态的“牛鼻子”。

创新虽难,但锲而不舍终有回报。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风起云涌,创新大浪潮席卷而来,无数“技术爆炸”的事实都在证明,谁能抢占创新先机、谁就有机会成为一个行业、一个区域,乃至一个时代的“弄潮儿”。

编辑:李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