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连升官员最多的人(清朝真实版连升三级)(1)

相声大师刘宝瑞先生有一段脍炙人口的单口相声《连升三级》,说的是一个叫张好古的人,不学无术,运气却好得出奇,在官场上连连高升,上演了一幕幕让人啼笑皆非的官场现形记。

张好古的故事当然是虚构出来的,但在清朝,却发生了一件跟张好古很相似的真实的故事。

在江苏无锡,有一个叫刘玉书的人,从小就笨得出奇,先生每天只教他一个字,当天还能记住,第二天就忘了。先生一看,这实在是有辱我的名声啊,所以没几天就主动辞职了。几年下来,刘家换的先生真是数都数不过来,这么说吧,方圆百里的先生没一个不怕刘家的,百里之外的先生接了刘家的聘书,还没走到刘家呢,路上一打听,又打马回去了。

这样的学生也真算是极品了,根本就不是念书的料儿。渐渐地,刘玉书的父亲也开始接受了这个现实,儿子念书是为了什么?当然是考状元,考完状元为了什么?当然是当大官,既然儿子念不好书,干脆直接让他去当官得了。于是,刘玉书的父亲就花了一大笔钱,给他捐了个官。

临行前,父亲告诫他:“到了外面,不要随便跟人说自己的家世。”刘玉书问为什么,父亲说:“你现在还不懂,你就照我的话做就行了。”

刘玉书点点头,踌躇满志地来到京城,准备当大官。然而,事情远不是这么简单。

按大清朝的规矩,你花钱买了官,只是说明你有了当官的资格,要想真正坐上官椅,还得看你朝中有没有人。老刘家虽然钱还算宽裕,但毕竟是一个小地方的土财主,跟朝廷那是八竿子也打不着,所以刘玉书只能在京城里干巴巴地等着。这一等,就是好几年。

那这几年刘玉书是怎么过来的呢?

刘玉书脑子不灵光,以为买了个官自己就是大官了,便处处以大官的身份自居,看别的官在做什么,他就跟着做什么。

有一次,刘玉书在大街上看见一位四品官在散步,就连忙跟了上去。这位四品官走起路来是个八字脚,一撇一撇的,刘玉书以为当官的就得是这么个走法,就跟着他一起走八字。这时,迎面来了一位三品官,一见这幅景象,不禁哈哈大笑,真是什么人找什么人啊,八字脚的老爷跟着个八字脚的随从。四品官还不知道怎么回事呢,以为是三品官在笑话他,但又碍于官位没他大,只得忍气吞声,站在那儿生闷气。

三品官笑完后,继续往前走。刚走了没几步,后面的四品官突然又哈哈大笑起来。原来,这位三品官一条腿有毛病,走起路来一拐一拐的,刘玉书一看,这个官比刚才那个大,走的姿势肯定也比那个更像当官的,所以又跟着三品官一拐一拐地走。这下不光四品官乐了,连旁边的老百姓也都乐得前仰后合。

清朝连升官员最多的人(清朝真实版连升三级)(2)

刘玉书的搞笑事迹很快就在京城传开了,成了人们茶余饭后的一个笑料,连吏部尚书都听说了,乐得哈哈大笑。这天正上早朝呢,吏部尚书突然想起刘玉书的事,忍不住“扑哧”一声笑了。

皇上正在跟大臣们商量大事,就责怪他:“朝堂之上,为何无故发笑?”

吏部尚书吓得连忙跪下磕头,并把刘玉书的事跟皇上说了一遍。

皇上一听,心想我大清朝还有对当官这么执着的人,明明就是想为朕分忧啊,这样的人才怎么能不用?想到这儿,皇上便对吏部尚书说:“你身为吏部尚书,竟然对这样的人才不闻不问,真是失职,朕命你即刻给他安排一个职位,不要寒了天下求官者的心!”

吏部尚书连忙叩头称是。

回到家后,吏部尚书心想,这刘玉书就是个半傻子,要是让这样的人当了大官,岂不成了大清朝的笑话?可皇上的话又不能不听,抗旨不遵那可是要杀头的!得了,随便给他安排个无关紧要的小官吧。于是,吏部尚书抽出一份广东省的官场名录,翻了一遍,目光停留在了广东惠来县巡检的名字上。

就这样,游荡京城好几年的刘玉书转眼就成了广东惠来县的巡检。

运气好吧?其实刘玉书的好运气这才刚开始呢!

按照大清朝的规矩,买官的人得到了官位,要到午门外叩头谢恩。于是这天早上,刘玉书早早就起来了,穿戴整齐,来到午门外,恭恭敬敬地跪在地上,感谢皇上的皇恩浩荡。

这时,突然下起了瓢泼大雨,把刘玉书给浇成了个落汤鸡。但没有皇上的恩准,刘玉书也不敢起来,就这么在大雨里跪着。

这幅场景恰巧被来皇宫办事的一位王爷看到了,想起这些天关于刘玉书的搞笑传闻,不禁哈哈大笑。

这时,身后传来声音:“王爷笑得这么开心,可有什么喜事?”

王爷回头一看,原来是两广总督,便打趣他说:“贵属下广东惠来县巡检刘玉书真是个人才啊!”

两广总督刚到京城,还没听过刘玉书的事迹,刚想问问王爷怎么回事,这时一个小太监来请王爷进宫,王爷来不及解释,便用手指了指正跪在大雨里的刘玉书,转身跟着小太监进了皇宫。

两广总督一寻思,感情这是王爷在向我推荐人才啊,这个叫刘玉书的人要么是王爷的亲戚,要么是王爷面前的红人,等回到广东可千万不能怠慢了他。

两广总督在京城办完事,回到广东,刚坐下,就听门人说有个叫刘玉书的新任惠来县巡检来报道。两广总督一听,连忙把他请进来,旁敲侧击地问他跟王爷的关系。刘玉书哪里知道什么王爷,只得实话实说:“小人家住江苏无锡……”刚说了这一句,刘玉书突然想起父亲临行前跟他说过的话,连忙又说:“噢,对了,父亲跟我说过,叫我在外面不要随便跟人说自己的家世。”

其实刘玉书的父亲的意思是说,京城的人最看不起小地方的土财主,要是刘玉书经常提起自己的家世,在官场上很难混。但在两广总督听来,却是另一个意思了。

两广总督知道,王爷的为人向来很低调,他把刘玉书派到广东惠来这个离京城极远的地方,自然是不希望被人说闲话,而且他还知道,王爷年轻的时候曾在江苏无锡住过一段时间,看这刘玉书的眉眼,莫非……这刘玉书虽然看起来有点呆傻,但说的这句话却极具韬略,处处给人提醒,却处处都不说破,这不正是王爷的一贯作风吗?

想到这儿,两广总督便对刘玉书说:“你来的正是时候,我正准备把惠来县巡检调到省里来,官阶也升一级,你就不用再去惠来县了,直接在省里上任吧。”

刘玉书连忙叩头谢恩。

在两广总督的亲切关怀下,刘玉书连连升级,没几年时间,就做了道员。

清朝连升官员最多的人(清朝真实版连升三级)(3)

因为王爷的一句玩笑话,就得到两广总督的直接关怀,刘玉书的狗屎运真是没的说,不过这狗屎运还没到头呢!

过了几年,两广总督派刘玉书去京城办事,顺便给王爷写了一封信,让刘玉书带给王爷。

王爷打开信一看,信里说这位送信的刘玉书德才兼备,前途无量,是个成大器的人才。王爷在京城里每天公务繁忙,早就忘了刘玉书的事,看到两广总督的信,以为是在向自己推荐人才,让自己照顾照顾这个刘玉书呢。

王爷跟两广总督向来交好,深知他的为人,平时很少求自己办事,这次郑重其事地推荐这位刘玉书,可想而知这是一个非常难得的人才!于是,第二天王爷就向皇上郑重推荐了刘玉书。

皇上正在为大清朝没有新的人才发愁呢,一听王爷把刘玉书夸成了一朵花,不禁大喜,当即让吏部尚书赶紧去办。

再说这吏部尚书,接到皇上这个命令后,愣了半天——刘玉书?不就是当年那个天天学人做官的半傻子吗?怎么皇上对他这么看重?而且还有王爷和两广总督两大实力人物的联名举荐,看来这个刘玉书的背景实在是太不简单了!自己当年随便给他安排了个小官职,会不会得罪了王爷和两广总督?吏部尚书越想越害怕,背上都快被冷汗湿透了。

提心吊胆地想了一夜,吏部尚书决定将功赎罪,大大地提拔刘玉书,希望能化解跟王爷和两广总督的梁子。

于是,刘玉书又连升三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