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生门》是日本导演黑泽明在1950年拍摄的一部电影他是根据日本作家芥川龙之介的短篇小说《罗生门》和《竹林中》改编而成该电影在拍完之后,在国际上获奖无数,至今,它还是世界电影史上的经典作品之一,下面我们就来说一说关于黑泽明罗生门经典片段?我们一起去了解并探讨一下这个问题吧!

黑泽明罗生门经典片段(聚焦人性的黑暗)

黑泽明罗生门经典片段

《罗生门》是日本导演黑泽明在1950年拍摄的一部电影。他是根据日本作家芥川龙之介的短篇小说《罗生门》和《竹林中》改编而成。该电影在拍完之后,在国际上获奖无数,至今,它还是世界电影史上的经典作品之一。

为何这部电影如此经典?我想,除了拍摄技巧之外,最重要是因这部电影的主题特别深刻的缘故吧。这部电影,既挖掘出了人性最深处的黑暗,又指出了人类自我救赎的办法。

这对二战之后满目疮痍的世界,无疑是拨开谜雾的那一丝曙光。

1,聚焦经不起考验的人性

罗生门本来日本京都一个的一个城门,后来,因为战乱和饥荒,罗生门里常有死尸堆放,所以,“罗生门”又有了“人间”和“地狱”之门的意思。而在《罗生门》拍摄之后,它又被赋予了另一重意思。

在《罗生门》里,黑泽明讲述了这么一个故事:

在一个大雨倾盆的日子,僧人、樵夫和乞丐三人一起在罗生门里躲雨。这时,他们议论起一件发生在竹林里的凶杀案。

在竹林里,一个日本武士的妻子被一个强盗奸污,武士被杀。可是当嫌疑人、武士的妻子,还有代替武士的招魂婆在法庭上叙述这件事情时,却各执一词,让人无法判断事物的真相。

原来,事发的时候,樵夫就在附近,他曾经目睹了事情的部分经过。据他所言,那三个当事人说的都不是真相。在乞丐的追问之下,樵夫说出了自己看到的真相——当然,樵夫为了隐瞒自己在现场偷走了短剑的事实,也撒了慌。

所以,四个人说的,其实还都不是真相——真相,被隐藏在了迷雾之中。

僧人感叹人心莫测,坦言对人类失去了信心。这时,他们发现罗生门里放着一个弃婴。乞丐不论分说,抢走了弃婴身上的和服。当樵夫指责他时,他揭露樵夫偷窃短剑,隐瞒事实的的自私行为,声称自己和樵夫一样,不过是为了活下去而已。说完,乞丐拿着和服扬长而去。

饥荒,战乱,盗匪,当人们面临生死考验的时候,人性会堕落到何种程度,这部电影把最赤裸的人性,展现在人们的面前。

2,揭示人性中的多重黑暗

在《罗生门》里,我们可以看到被揭开的人性中的多重黑暗。

懦弱的本性:

在《罗生门》中,身为武士的丈夫和身为大盗的强奸犯,都是以强悍著称的男人,可是,当他们真正面对生死时,却表现得非常懦弱,在他们战战兢兢、哆哆嗦嗦的动作中,贪生怕死的本性袒露无遗。以至于事后,他们都无法接受自己如此懦弱的事实。

所以,强盗多囊丸撒谎,把自己说成是盗亦有道的坦荡的斗士。而死去的武士则虚构了用自杀保全气节的假象,来维护自己的尊严。

女人呢?也没有自己想象的那么刚烈,她在危机之时,也在哆哆嗦嗦中选择躲避,而不是勇敢地维护自己和丈夫的气节——跟节烈的故事比,有血有肉的人,在面临危机的时候,懦弱的本性袒露无遗。

在现实中,我们可能都有这样的体会。在面临突发状况的时候,我们也会或多或少地表现出懦弱的天性,而不是表现出引以为豪的神勇。

记得有个男人在一篇文章中写过,半夜突发地震,他本能地反应是不顾一切地冲到了屋外,可是等到反应过来时,才想起妻儿都还在屋里……

撒谎的本性

《罗生门》的原作者芥川龙之介说:“撒谎是人类的本性,在大多数时候,我们甚至都不能给对自己诚实。“

俗话说,真相只有一个。可是,在《罗生门》中,当三个当事人和一个目击者叙述案情时,却出现了四个不同的版本。四个人,没有一个人能不加隐瞒地道出事物的真相。可见,说真话,对人来说是一件多么艰难的事情。

他们为何说慌? 其实,对于大盗多囊丸和武士的妻子来说,罪责已经很清楚,说慌,并不能减轻他们应该承受的处罚,而对于死去的武士来说,则更是讽刺,你人都死了,说慌还有什么用?

可是他们依然选择说慌。因为,他们要欺骗自己。

在很多时候,我们接受不了真实的自己,接受不了自己有那么不堪的一面,所以,我们就只好用说慌来掩盖自己的行为,减轻自己内心的不安和痛苦。

这,是人性中的另一重幽暗。

自私的本性:

中国有句揭示人性自私的话叫做:人不为己,天诛地灭。在《罗生门》里,这种极端自私的人性,也被狠狠地挖掘了出来。

樵夫在案发的现场,看到有人被杀的惨象后,不是保持清白,而是偷走留在现场的短剑,事后为了掩盖罪责,在法庭作证时,把真相掩盖起来。

在大雨倾盆的罗生门,当三个人发现一个弃婴时,乞丐竟然不论分说,就抢走了弃婴身上的和服——人性的冷酷和自私,在这里到了令人发指的地步。

难怪芥川龙之介会感叹:“人间比地狱还像地狱“啊!

3,寻找人类自我救赎的途径

人性的黑暗,让人间成了无比幽暗的“竹林”,这,才是真正的“罗生门”——人间和地狱之门。仔细想想,你就会发现,其实,人类的面临的灾难,人祸比天灾更加令人发指。大到国家之间的战争,中到扰乱社会的盗匪,小到人与人之间的争抢,猜忌,伤害……

如何救赎罪恶,才是人类面临的终极问题。

在《罗生门》中,作者探索了自我救赎的办法。

在影片中,当樵夫指责乞丐抢走婴儿和服的行为时,乞丐当即揭露出樵夫在竹林里偷走短剑,并隐瞒事实的行为,然后理直气壮地说:自己跟樵夫一样,无非也是为了活下去。说完,乞丐拿着和服扬长而去。

樵夫羞愧地低下了头,久久地,他对自己的行为做了彻底地反省……

最后,他决定收养弃婴,尽管自己已经有了6个孩子,生活异常艰辛,他还是愿意保留自己最后的一丝善念,为自己赎罪……

而那点善念,才是我们人类的希望。

从原著到电影的改编,黑泽明挖掘出了人性的黑暗之后,还赋予了人类希望之光。

4,写在最后

现在,离《罗生门》的拍摄已经过去了70年,然而,这部电影所给人的启示,却依然还在。

在如今这个社会,还有很多的“罗生门”事件不断地发生,还有谎言和罪恶存在,而我们能做的,就是用独立思考的能力,保留自己对事物的判断,而不是轻信任何人。

因为我们的人性中都有黑暗的部分,我们必须时刻自省,剔除自私、懦弱、贪婪的成分,最大可能地保留善念。只有这样,人类才能奔向更加美好的未来。

(本文图片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