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禺先生的《雷雨》,作为中国现代文学史和戏剧史上最杰出的经典,是永远说不完的一个话题。笔者上篇文章《漫随流水谈(雷雨)》,已经谈过了《雷雨》的好几个问题,愿意在这篇文章中,再说说这部伟大的剧作,几个并不十分为人关注的问题。

01.

繁漪在四凤家从窗子外边

插上窗销的问题

从《雷雨》的文本上看,繁漪跑到杏花巷十号四凤家里,从窗子外边插上窗销,以阻止周萍从鲁家出来,为的是故意暴露其行踪,让鲁妈知道他和四凤之间的关系,出他的丑。剧本中说的是窗子的隔扇,繁漪把隔扇的窗销子插住。曹禺先生的剧本这么处理,我认为也有点违背生活的常识,无论窗子还是隔扇,窗销子从外边别住窗子或隔扇,就有违生活的逻辑;繁漪抱着这个目的去四风家,更应该强调并强化这一处的情节处理,以使此处情节趋于合理;否则,势必会引起观众的误解。我看北京人艺和天津人艺的《雷雨》演出,这两个版本都是窗销子从外边反插上。

歌手雷雨最新(演艺大讲堂再随流水谈雷雨)(1)

话剧《雷雨》往期剧照

试问:生活中有这样设计窗销子的吗?哪一个木工和哪一个家庭,会违背生活逻辑,将窗销子安在窗子外边?很显然,这是违背生活常识,也违背生活逻辑的。这讲不通。可是,两个人艺在演出这部作品时,都是这样处理。观众可能因为剧情的吸引,不会就这个很细小的问题提出质疑,但我们自己要坚决杜绝这种违背生活常识的情节。作家没处理或者不屑于处理,导演要有智慧和能力在舞台上处理好。

我看这么多遍《雷雨》,唯一对这处情节感到遗憾,原因就在于上述。

02.

剧中每一个人物的“理想”或者说“目的”

是戏剧冲突的根本所在

在《雷雨》剧本中,每一个人物都有着自己的“理想”或者说“目的”,这属于人物的性格部分,与人物个人的性格、生活道路、个人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共同构成了强烈的戏剧冲突。试分析一下。

歌手雷雨最新(演艺大讲堂再随流水谈雷雨)(2)

话剧《雷雨》往期剧照

朴园的理想或者说目的,在于对侍萍的怀念,给儿子起名周萍,以这个萍字以及三十年保持房间原貌不变,以此纪念已经“死去”的侍萍。这个巨大的心结,让朴园始终生活在怀念侍萍的阴影中,也因此成为他历次婚姻不幸的根源。抛弃侍萍后,迫于家庭的压力,他改娶了一个富家女子,到繁漪,应该是四任甚至五任妻子了。作为他的妻子,为什么这四、五个女人会和他合不来,陷于悲惨的命运呢?原因就在于他心里有一个永远挥之不去的“侍萍”,他始终拿侍萍和后来的妻子比较,始终觉得后来者不如侍萍温柔,对他好。这是朴园个人一生不幸的根源,也是其个人性格中的悲剧因子,其个人性格的暴戾、刚愎自用,暴君一样对待家人尤其是繁漪,起因就在这里;甚至可以说,整个悲剧的根基,全在于此。

歌手雷雨最新(演艺大讲堂再随流水谈雷雨)(3)

话剧《雷雨》往期剧照

鲁妈呢?她的理想和目的,就是儿女们平平安安,健健康康,家庭平安无事,彼此生活都好。这是鲁妈个人的心愿,同样构成了性格的一部分。当初被朴园抛弃,她满怀怨恨,在大年三十的晚上,手里牵一个、怀里抱一个孩子,去跳河自杀,被人救起后,隐姓埋名从无锡来到了济南,和一个市侩一般的鲁贵结了婚。这一切,不为别的,主要是为了自己的一双儿女:鲁大海和鲁四凤,让他们能够有一口饭吃,能够在这个艰难的世道里存活下来。要说整部作品中,最具有大爱情怀的人物,无疑就是鲁妈。她那样一个冰雪聪明,优雅而有教养的人,因为被朴园抛弃,无奈选择了市侩一般的鲁贵,虽然是无奈的选择,最终目的也是为了自己的一双儿女。牺牲自己,玉成儿女,这得有多大的爱心,得有多么坚强的意志?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讲,鲁妈是平凡的,也是伟大的。

歌手雷雨最新(演艺大讲堂再随流水谈雷雨)(4)

话剧《雷雨》往期剧照

繁漪呢?她是一个完全的受害者。自从嫁入周家,与朴园结婚,她就没有过上一天幸福的生活。始终生活在朴园的暴力和暴戾阴影下。她自己形容周公馆是“一口活棺材”,她就生活在这口“活棺材”里。她在周朴园的身上,没有得到一丝一毫的温暖和感情,有的只是屈辱、损害,人格的侮辱和挤压。在这样一种万般无奈的情况下,她只好把自己的感情,完全给了周萍,这个私下的情人,名义上的儿子。在自己所有的感情中,她把周萍视为唯一的光亮和希望。为了抓住最后的这一根稻草,在明知希望已经破灭,周萍已经爱上了四凤的情况下,甚至不惜卑微地请求周萍:“如果实在不行,你把她接来,我们一起住。”

整部作品中,繁漪是最被欺凌与侮辱的,精神世界和个人命运也最为悲惨。

周萍呢?他同样因为父亲的管束,得不到自由,心灵空虚,为了自己的感情寄托,竟然和继母好上了。因为这是对父亲的不忠,更是大逆不道的乱伦,所以,他的心理同样备受煎熬,为了摆脱繁漪的纠缠,和四凤谈起了恋爱,想以此为由让繁漪知难而退。谁知四凤这个姑娘,竟然是自己的嫡亲妹妹。他在不停地追逐中,自己的命运陷入了一个巨大的悲惨境地。同样,他也没有逃过那只“看不见的命运之手”,最终,他开枪自杀,是命运的必然,也是他自己的选择和解脱。

歌手雷雨最新(演艺大讲堂再随流水谈雷雨)(5)

话剧《雷雨》往期剧照

至于四凤呢?她的理想和目的,似乎有点茫然,如果认真算起来,她的真正理想和目的是什么?大概只有周萍对她的爱情,可以算得上。她善良、单纯,没有什么杂念,对于周萍的爱情,她本来想拒绝,因为鲁妈反对她恋爱。未料,她爱的竟然是自己嫡亲的哥哥,并且已经怀有他的孩子,“乱伦之罪”已经不可避免,命运的悲剧也同样不可避免。

鲁贵呢?那就是一个市侩,他的理想和目的,无非就是为了活着,让四凤和鲁妈、甚至鲁大海,有一口饭吃。他虽然市侩,却也并没有多大的恶意,即使威胁繁漪,不要解雇四凤,其目的也仅仅是为了让女儿继续在周公馆干下去,有一份稳定的收入,能够维持基本的生活和生存。

至于鲁大海,很显然,他的理想和目的,就是反对朴园这个资本家,为矿上的工人挣得必要的利益,挣得生活的权利。他却不知,他反对的竟然是自己的嫡亲父亲。这同样是“命运之手”的安排。

要说全剧中最纯粹、最“干净”,也最阳光的人物,只有周冲了。他很纯粹、很单纯,其理想和目的,就是悄悄地挨着四凤,想帮助她入学读书。这个单纯、阳光的人物,最终和四凤一起被后花园一根漏电的电线电死了。实际上,这是两个最干净、纯粹的人物,被命运或者说那个时代所吞噬。黑暗,在整个周公馆,是漫无边际的。这种黑暗,既是时代的,也是人物自身的。

既然整部《雷雨》以及剧中人物、整个周公馆都是黑暗的,被漫无边际的黑暗包围着,为什么曹禺先生还要说《雷雨》是一首诗呢?“我写的是一首诗,《雷雨》就是一首诗。”这是曹禺先生的原话。

歌手雷雨最新(演艺大讲堂再随流水谈雷雨)(6)

话剧《雷雨》往期剧照

《雷雨》还就是一首诗。一首剧中所有人物苦苦挣扎,试图冲破黑暗,追求和寻找光明,释放自身情感,张扬自身性格的这么一首“人性之诗”。它是那么美,那么感人,那么令人震撼。即使死,即使陷入万劫不复的悲惨境地,也不能让剧中人物屈服,我们能说这不是一首诗吗?这是一首感天动地的诗,人性美之诗。整部《雷雨》所要表达的主题,全剧竭力张扬的主旨,也在这里。我们不妨借用鲁迅先生评价司马迁写的历史巨著《史记》,来形容曹禺先生的《雷雨》:“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歌手雷雨最新(演艺大讲堂再随流水谈雷雨)(7)

1956年《雷雨》剧照

分析剧中所有的人物,我们可以发现,悲剧的根源固然是周朴园的始乱终弃,然而,多种悲剧因素的具体构成,却又和每一个剧中人物的“理想和目的”,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它们共同构成了《雷雨》这部伟大悲剧的矛盾和冲突。我们当然可以说,剧中的矛盾冲突是因为剧中人物的性格、时代和环境使然,但每一个人物的所谓“理想和目的”,同样是不可忽视、不可或缺的极为重要的因素。

03.

谈一下《雷雨》及

其它几部作品中人物的名字

在《雷雨》中,每一个人物的名字,也富含深意。我相信曹禺先生一定读过《红楼梦》这部伟大的小说。类如《红楼梦》中人物的名字:詹光(沾光)、单聘仁(善骗人)、卜世仁(不是人);元春、迎春、探春、惜春(原应叹息);甄士隐(真事隐去)、甄英莲(真应怜)、霍启(祸起)、贾雨村(假语存)、娇杏(侥幸)、冯渊(逢冤)、秦钟(情种)、秦可卿(情可轻)、贾政和贾敬(假正经);青埂峰(情根)、蘅芜苑(恨无缘)等等,在曹禺先生的剧作中,都可以找到类似富含深意却又非常符合中国传统文化逻辑的人物名字。譬如《雷雨》中的周朴园,一看即知古板、在家里说一不二;繁漪,一定是情感丰富,心思细腻,多少情感的涟漪还打不住啊;侍萍,沉稳端庄,却四处漂泊,类如转蓬,莲花虽洁,却无定处。其它如《日出》中的陈白露、潘月亭、方达生;《北京人》中的愫方、曾思懿、曾瑞珍、曾霆、袁任敢;《原野》中的仇虎、金子等等,都有名字本身的含义和特点,既符合人物自身的性格特征,也符合社会环境和传统文化的要求;既生活化,也艺术化。两者结合,妙不可言。为深化全剧的主题,令人物更具有光彩而加分。

歌手雷雨最新(演艺大讲堂再随流水谈雷雨)(8)

天津人艺版《雷雨》往期剧照

04.

谈一下《雷雨》的新、老版本

现在演出的《雷雨》,就我看到的不同文艺院团的演出,从来没有原汁原味带序幕和尾声的。其实,最早的《雷雨》版本,是有序幕和尾声的,只是改革开放后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曹禺剧作选》,把《雷雨》的序幕和尾声去掉了。到1997年,人民文学出版社重新出版了《雷雨》的单行本,把原版中的序幕和尾声加上了。笔者认为,出版《雷雨》剧作单行本加上序幕和尾声,是非常正确的做法。这是尊重作者的创作初衷和本意,尊重文学工作者的辛勤劳动和付出。窃以为,演出其实也应该附带序幕和尾声,将一部《雷雨》完整地呈现给观众。

序幕和尾声,表明这部作品是完整的,尽管掐去序幕和尾声,看起来似乎并不影响这部作品的完整性以及故事的流畅,但,我认为全剧的思想性和故事性,全剧的深度,实际上是必然要受影响的。曹禺先生在构思和着手创作《雷雨》时,写了序幕和尾声,自然有他的创作思考和初衷,甚至剧本的整体结构,他也一定是深度思考才写了序幕和尾声的。导演从演出的简便和故事的明快、流畅出发,大多掐去了《雷雨》的序幕和尾声,这其实割裂了《雷雨》的思想性和整个故事的完整性。

歌手雷雨最新(演艺大讲堂再随流水谈雷雨)(9)

张艳秋 饰 周繁漪

《雷雨》的序幕,说的是周朴园来教堂附设的医院看望两个女人,两个疯子。这所医院的建筑,就是周朴园卖给教堂的原周公馆。而住在医院里的两个女人,自然是周朴园生命中的繁漪和侍萍。此时,她们都已经是疯子了。繁漪住楼上,侍萍住楼下,繁漪保持着周太太的名分。朴园每次来,都只看望这两个女人。繁漪之所以住在楼上,是她自己偏执狂的选择,因为她疯狂的意识中,楼上死过人,自己一直是住在楼上的;侍萍呢,她住在楼下从不出来,只有当大年三十的晚上,她才会走出自己的房间,来到外面客厅,站在客厅的窗前,看着窗外。序幕通过甲、乙两个修女和一对十多岁姐弟的对话,隐隐约约将周公馆发生的一些事,向观众简单做了一个交代。

这个序幕是有力的,也是大有深意的。人物的经历、身世和所遭受的压迫和苦难,在这里给了观众一个心理的预期。姐弟两个的对话,不仅仅是交代了剧情的一些内容,两个人物的身份,同样也会引发观众的思索,并为全剧带来一丝阳光。

尾声依然是延续姐弟两个和照顾侍萍的修女之间的对话。其中,提到鲁大海失踪十年,侍萍一直思念着儿子,盼望着他的归来。弟弟的一双新手套丢了一只,急得哭了,四处找,在姐姐和修女的帮助下,结果在侍萍经常坐着的沙发底下找到了,弟弟高兴得收住了眼泪。大家都归于安静,侍萍坐在炉火旁的圈椅上,修女慢慢拿起一本《圣经》,在炉火旁读着。

为什么这么描写呢?人物的去向和现在的状态,其实已经表明了一切:忏悔和救赎。仅仅是剧中人物忏悔和救赎吗?不是,应该是整个时代的忏悔和救赎。

如此安排和设置序幕与尾声,很显然,对剧本主题和人物的阐释,是具有非常深刻的意义的。

歌手雷雨最新(演艺大讲堂再随流水谈雷雨)(10)

2019年版《雷雨》

曹禺先生写《雷雨》时,应该说对社会的认识还是朦胧的,他意识到了,却并没有更深一层的清醒认识,完全是凭自己的直觉,让诗意的“命运之手”笼罩在剧中所有人物的头上。到了《日出》呢,应该说,他对社会的认识,对人物的认识,已经比《雷雨》有了更深刻一层的思考,《日出》扉页所题老子《道德经》那几句话:“天之道,损有余以奉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正是《日出》剧本的主题思想和深刻主旨。可是,我要说,正因为他对社会的认识更为深刻而清醒,《日出》反而不如《雷雨》,因为过于清醒的认识,恰恰少了《雷雨》中那样一种冲动的诗意和欲望。

所以说,创作,有时候就是灵感闪动的一刹那,也许就诞生了一个文学史和戏剧史上的天才。


本文作者:朱大平

朱大平,湖南宁乡人,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戏剧文学系。中国博物馆学会会员,天津北方演艺集团专家委员会委员,天津音乐学院戏剧影视系外聘教授,国家一级编剧,天津市文博学会会员,天津市戏剧家协会会员,天津市舞台艺术评论员。历任天津戏剧博物馆研究馆员,天津人民艺术剧院艺术室副主任、艺委会副主任。编写过大型历史剧和现代剧《燕丹子》《绝不宽恕》《子曰》《地球是圆的》等,撰写过多篇历史考据文章,八十多篇戏剧理论和评论文章,一百多篇地域文化、市井人物散文;编写了天津人艺多位著名表演艺术家传记,参与编写《中外古典名著欣赏辞典》等,发表过戏曲论文多篇,电影评论文章600多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