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在户外运动游玩,难免有些磕碰。出现跌打扭伤,不少人都会用正红花油涂抹,起到活血化瘀的作用。但是,并不是所有情况下的红肿和疼痛都能随意使用正红花油。

正红花油在扭伤24小时以后能用吗(正红花油里并无)(1)

正红花油主要含有5种成分 没有“红花”

红花油是非常常用的中医外用药,一般用于风湿骨痛,跌打扭伤,外感头痛,红花油一般为红棕色澄清液体,气特异,味辛辣。属驱风外用药,对于皮肤瘙痒诸症也有非常好的疗效。

我们可以从最常用的正红花油说明书中看到,其成分有水杨酸甲酯、松节油、白樟油、桂醛油和桂叶油,并没有红花这味中药,这些化学成分也与红花没一点关系。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中西医结合科主任、副主任医师、副教授陶红介绍了正红花油中的主要成分和其作用。

1.水杨酸甲酯:冬青油的主要成分。冬青油是杜鹃花科植物白株木树的枝叶,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而得的挥发油。

2.松节油:松科松属若干植物中渗出的油树脂,经蒸馏或提取得到的挥发油。

3.白樟油:粗制樟脑油的一种成分,用压滤法除去粗樟脑结晶后,滤出液经真空分馏,其第一馏段即为白樟油,主要成分是桉叶素。

4.桂醛油:主要成分为肉桂醛的挥发油。

5.桂叶油:即肉桂的叶子经蒸馏提取所得的芳香油。

上述成分要么来源于樟树,要么来源于松树,要么来源于冬青树,而红花是菊科植物红花的干燥花。由此可见,正红花油里面的确不含红花。

由英文名转译 弃用红花保留名字

那么,为什么这些药非要和“红花”扯上关系呢?陶红主任表示,这些正红花油,其实大多源自南亚地区流行的植物精油制剂,据说原产自新加坡。

最早的正红花油里含有红花,能够活血化瘀治疗跌打损伤,后来在逐渐演变过程中,有些产品弃用了红花,但仍然保留了“正红花油”的名字。

新加坡的这种植物精油制剂非常多,除了正红花油,还有驱风油、万金油、海狗油、拳头油等。正红花油的成品一般是红色或橘红色,而且都是植物叶、茎的提取物,因此在新加坡超市里的正红花油,英文名为“Red Flower Oil”。这里的“Flower Oil”除了意为“花的油”之外,还有一个意思即为“精油”。所以,也许商家本来的意思是“一种红色的植物精油”,只不过翻译到国内的时候,变成了“正红花油”。

遇到这三种情况,慎用红花油

陶红主任提醒,外出时,扭、碰、磕等外伤时有发生,很多人会选用正红花油缓解。不过,并非所有扭伤都适宜用这类药,尤其是以下3种情况。

1. 扭伤后局部肿胀时

人体组织受到外力损伤后,表现为炎症反应,大量液体会从血管内渗出到扭伤处,使局部出现肿胀,继而压迫神经,引起疼痛。

这种反应一般在24小时内达到顶峰,若此时使用有活血作用的红花油,会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加速,从而增加渗出,不仅起不到治疗效果,反而会加重局部肿胀疼痛。

此时应休息、抬高患肢,立即冷敷,帮助血管收缩,以减轻肿胀疼痛。等24小时后,再搽红花油以消炎、散淤、止痛。

2.局部出现青紫淤斑时

出现淤斑说明有血管破损和出血,若立即使用红花油,不仅不能止血,还会加重出血。此时应对扭伤处局部冷敷以促进止血。待出血停止后,再搽红花油等药物消肿。

3.皮肤破溃时

因为红花油含大量挥发性成分,刺激性大,若皮肤破损时直接涂,会使伤势更加严重,甚至诱发感染。

“若出现局部剧烈疼痛,活动受限,应及时到医院就诊,若有骨折等严重情况,应及时处理,以免贻误病情。”陶红主任说。

扭伤后如何正确使用红花油?

那么应该如何正确使用正红花油呢?陶红主任谈到,24小时之后,扭伤局部进入血肿吸收和组织修复期,这时可以使用正红花油。

用法:外用,将适量的药液涂于患处即可。一般一日4~6次。正常情况下,擦红花油的时候要来回搓一下,皮肤有发热的感觉为佳。用红花油3天症状无缓解,或出现活动受限等不适症状时,应去医院就诊。

注意事项:皮肤、粘膜破损处禁用。皮肤过敏者停用。禁止内服。小儿、年老患者应在医师指导下使用。药品性状发生改变时禁止使用。儿童必须在成人的监护下使用。请将红花油放在儿童不能接触的地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