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巫山,是重庆直辖市的东大门,是镶嵌在长江"黄金水道"要冲、三峡库区腹心的璀璨明珠。她位于重庆市最东端,地跨长江巫峡两岸,东邻湖北巴东,南连湖北建始,西抵奉节,北依巫溪,建县城于大宁河于长江交集处,全县幅员面积2958平方公里,海拔相对高差2606米,耕地48万亩,辖48个乡镇567个村,总人口59万,以汉族为主,另有蒙、回、满、苗等8个少数民族。

巫山历经千载,历史文化积淀丰厚,文化遗产与人文景观独具魅力。2004万年前的古人类化石就发掘于巫山的龙骨坡,亚洲最早的直立人--"三峡人"、"巫山人"曾在这里点燃人类史的火种;5000多年前的新石器文化遗址座落在大溪镇,这便是名扬世界的"大溪文化"。唐尧时,巫山以巫咸而得名。春秋战国为楚国巫郡,秦汉改郡为县,时名巫县。大宁河小三峡位于巫山之侧,至20世纪80年代才走出深闺为世人惊叹。它全长50公里,有龙门峡、巴雾峡、滴翠峡组成,以峰奇秀、水奇清、石奇美闻名遐迩,并伴以险滩急浪、飞瀑秀泉,被日本前首相中曾根康弘称之“天下绝景",我国国务院总理李鹏也留下了"中华奇观"的赞美之词。1982年巫山小三峡被列为全国重点风景名胜保护区,1991年与长江三峡同时被评为"中国旅游胜地四十佳",2000年被评为国家首批AAAA级旅游区,2002年被评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2003年国家特为小三峡发行了邮票及特种邮资明信片。

打造"大溪文化--巫山十二峰--培石鳊鱼溪"东西线,"小三峡--大昌古镇"南北线两条轴线。发展北部小三峡、小小三峡,东部神女峰、西部巫山猿人遗址三大景区。界定东为武汉市、西为重庆市、北为西安市、南为广州市四大口岸,开发生产以观光型、休闲度假型、漂流科考探险型、健身运动型、会议节庆型五大类型旅游产品。

"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一段关于巫山的美丽传奇正在成为现实。

巫山悠久,古迹纷呈;独特文化,桓古朔踪。优美宁静之巫山古城,飘散长江文化之清香淳秀;迷雾缭绕之巫山文化,边缘文化之神秘特征;远古洪荒之梦幻,先民文明之遗迹;弥漫于万山丛中。

巫山文化遗址令人震惊。巫山县庙宇镇龙骨坡,发现我国境内最早之人类化石。早在204万年前,亚洲最早之直立人“巫山人”,就在这里繁衍生息。位于夔峡东口长江南岸,与大溪河交汇处之台地上,5000多年前,先民们于此创造名扬世界之“大溪文化”。 岁月沧桑,斗转星移,青山依旧在,几度秋月春风。

巫山神秘悬棺,令人深省。大宁河小三峡之巴雾峡北口、滴翠峡飞云洞口,均有奇异之悬棺,乃古代巴人民风之遗存。悬崖绝壁之上,约四五百米之高处,有长方形洞穴,内置漆黑棺木,即为“悬棺”。据考证,2000多年前之春秋战国时,大宁河一带濮人,于父母亡故后,“尽产为棺,于临江高山半肋凿龛以葬之,自山上悬索下柩,弥高者以为至孝”。古朴民风渺,悠悠寄深情。

巫山边缘文化令人憧憬。巫山乃巴人活动之重要据点,境内之大宁河,自古乃联系中原与江汉平原之重要水道,为沟通巴文化与外来文化之走廊。据近年大宁河两岸考古发掘,夏代文物多具明显巴蜀文化特征,商代铜尊则表现出浓郁之楚文化与中原文化之风格。或许三种文化之交流,远在商代已经开始。战国时期文物则表明,巫山之巴文化逐渐被外来楚文化所取代。远古之巫山文化,交融之巫山文明,滋润高唐神女庙,孕育三台八景十二峰。

远古洪荒八楚地,江汉中原毓秀同。

巫山文明交汇处,神女倩影迷雾朦。

未来世界第一机场(这座神奇的城市终于要开通飞机了)(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