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常识问答三十五(佛教常识问答精选10题)(1)

1.问:僧人为什么提倡"过午不食"?

答:按照佛制,比丘午后不吃食物。原因有两个:1、比丘的饭食是由居士供养,每天只托一次钵,日中时吃一顿,可以减少居士的负担;2、过午不食,有助于修定。这个制度,今天南方国家仍普遍实行。最严格的只喝白水,连牛奶、茶、椰子水都不喝。但一般的僧人午后可以喝茶、汽水、果汁,也可以吃糖。我国汉族禅宗僧人从古有自己耕种的习惯,由于劳动的缘故,晚上非吃东西不行。所以在多数寺庙中开了过午不食的戒,但是被视为'药食',但持过午不食戒的僧人为数也仍不少。

2.问:南方国家的僧人吃'荤',是否也是开戒?

答:南方国家僧人的饭食,或是到别人家托钵乞食,或是由附近人家轮流送饭,所以他们有什么吃什么,不论素食或肉食。比丘戒律中并没有不许吃肉的规定。我国大乘经典中有反对食肉的条文,我国汉族僧人是信奉大乘佛教的,他们受比丘戒外,并且受菩萨戒,所以汉族僧人乃至很多居士都不吃肉。从历史来看,汉族佛教吃素的风习,是由梁武帝的提倡而普遍起来的。蒙藏族僧人虽然也信奉大乘,但是他们的地方蔬菜极少,不食肉不能生活,所以一般都吃肉。但他们和南方国家佛教徒一样,对汉族佛教吃素的习惯,都是很赞叹的。至于'吃荤'的'荤'字,是专指大蒜、葱这些气味浓烈、富于刺激的东西,是大小乘戒律所同遮禁,南北佛教徒所共同遵守的。我们把'吃荤'和'吃肉'混同起来说,那是错误的。

佛教常识问答三十五(佛教常识问答精选10题)(2)

3.问:听说南方国家居士们供饭,必须将盘碗送到比丘手上,不这样,比丘就不能吃,是吗?

答:是的。因为比丘要守'不与不取戒'(即不偷盗戒),不仅是饭菜,供养任何东西都是这样,不交到他们手上,他们便不能取。

4.问:听说还有比丘手不捉持银钱的,是吗?

答:是的。比丘戒中本有这一条,这是为了防止蓄私财,起贪念。现在还有人遵行。南方比丘旅行时须带俗人随从替他管银钱的事。但是为了种种不便,这个戒条在南方国家中现在也不太严格了。

5.问:请谈一谈关于僧人剃发的问题。

答:根据佛制,剃发、染衣、受戒是取得僧人资格的必要条件。剃发染衣的用意是为了舍弃美好装饰,实行朴素无华的生活。

佛教常识问答三十五(佛教常识问答精选10题)(3)

6.问:一般佛寺中,立在释迦牟尼像旁有两位比丘像,他们是谁?

答:有一老一少的像,老的摩诃迦叶,少的是阿难陀。也有两比丘像是年龄相若的,则是舍利弗和目犍连。这种像只是我国汉族佛寺中有的,南方国家的佛寺一般只供释迦牟尼佛像,供弟子像的很少。

7.问:佛教寺庙中有许多菩萨像,他们是什么人?

答:汉族寺庙中供的菩萨像,主要的是文殊师利、普贤 、观世音、地藏 。

8.问:中国佛教有哪些宗派,可否请简单介绍一下?

答:过去中国佛教出现过许多派别,现在流行的主要有八宗。一是三论宗又名法性宗,二是瑜伽宗又名法相宗,三是天台宗,四是贤首宗又名华严宗,五是禅宗,六是净土宗,七是律宗,八是密宗又名真言宗。这就是通常所说的性、相、台、贤、禅、净、律、密 八大宗派。

佛教常识问答三十五(佛教常识问答精选10题)(4)

9.问:禅宗是否也有典籍依据?

答:相传此宗的禅法是在六世纪初由印度的菩提达摩传来的。过去说:禅宗单传心印,不立文字,称为'教外别传'。但初祖达摩以四卷《楞伽经》传于二祖慧可作为印心的准绳,弘忍、慧能又教人诵持《金刚般若》,这样,《楞伽》、《般若》便是此宗的经典依据。以后更有《六祖坛经》和许多'语录'的出现,不能说禅宗没有经典依据。

10.问:不杀生戒,应不许杀好人,假使有杀人放火,罪大恶极,负有命债的坏人,这种人依法应当抵命,难道这种恶人也不许杀他吗?

答:对罪大恶极,负有命债的杀人犯,应当绳之以法。这是因为触犯国家法律,应按法律制裁,而不是哪个人要杀他。法官虽有判决权,那是依法判决,不是法官个人的事。释迦牟尼为弟子制戒,不许弟子们杀生害命,同时也是为了避免触犯国家法律。佛陀从来没有说过国家法律对坏人的制裁有什么不对,总是教诫弟子遵守所在国的法律的。这是根本不同的两回事,不能混为一谈。

佛教常识问答三十五(佛教常识问答精选10题)(5)

声明:文章摘录于赵朴初《佛教常识问答》,版权归原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