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有市场才有规模,有规模才有经济。曾经产业空虚的三峡库区万州,如今正用市场之法破解“空壳村”困境。

万州下一站出发(前行万州从田埂到康庄)(1)

重庆市级贫困村安溪村曾是万州区乡村振兴的一块短板,通过适应市场化的规模生产,村级租赁经营等方式,安溪村激活各类生产要素潜能,变绿水青山为金山银山,创建市级全域旅游示范村。新华网 彭博 摄

新华网重庆9月16日电(欧阳虹云)在去贫困户杨祖全、杨祖祥住家的路上,万州长岭镇安溪村的支部书记李德全一直忧心忡忡。

到了兄弟俩的家门口,他仍来回踱步。虽说修路是民生福祉,但事关迁移祖坟,他们肯让路吗,李德全心里没有底。

这是发生在2016年5月的一幕,具体日期李德全早已忘记,但进门后两兄弟的热情与信任、思量后的一口答应,都还历历在目。

李德全回忆,这事搁以前肯定办不成。村集体说话没人听、开会讨论连人头都凑不齐。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工业化、城镇化推进,农村经济结构、社会结构正在发生深刻变化。但农村集体经济发展不平衡、城乡二元结构造成的公共服务不均等问题,让农村现代化建设和乡村治理体系构建一路荆棘。

重庆市万州区所处的三峡库区就曾因产业空虚,村级集体经济普遍薄弱。万州集体经济“空壳村”占比曾达72.7%。

市级贫困村安溪村更是万州短板中的短板,“交通靠走、通讯靠吼、治安靠狗”。2015年扶贫前,村子仍有病号多、光棍多、“五保户”多的“三多”名头。

哥哥杨祖全因眼睛残疾就享受着“五保户”政策。他们能答应请求还是和村子开始发展产业、建设基础设施、开展扶贫济困有关,这些公共服务都离不开集体经济支撑。

如今,万州有经营性收入的村集体达90个,10万元以上的10个,安溪村是其中之一。

重庆学者称,村集体经济发展滞后的原因是经营体制和机制不完善,市场经济条件下还得用市场的办法。万州安溪村只能通过适应市场化的规模生产,村级租赁经营等方式,激活农村各类生产要素潜能。

万州下一站出发(前行万州从田埂到康庄)(2)

2015年,重庆扶贫攻坚战打响,依靠帮扶活动等资金,安溪村带领村民流转150亩土地打造党员示范园,种植翠玉梨。迄今为止村集体经济最大的一笔收入仍来自于此。图为航拍视角下的安溪村翠云梨园。新华网 彭博 摄

安溪村迈开的“第一步”

古时万州因“万川毕汇”、“万商毕集”得名。开拓进取的商贸精神似乎早已埋进每个万州人的血液中,安溪村的李德全也不例外。

已连任2届支部书记的李德全曾在深圳打工,2007年回乡创业,如今他已是“重庆优之忻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的老板。该公司在政府的牵线下与当地龙头企业德康集团签订代养协议,成为全区“100万头生猪养殖有机产业”的支撑。

“以前只能靠上面每年拨款,村级运转靠补、基础设施靠要,哪还有闲钱做其他事。”李德全说。

现在却是条条大路通罗马。 2015年,重庆扶贫攻坚战打响,依靠帮扶活动等资金,村子年底带领村民流转150亩土地打造党员示范园,种植翠玉梨。迄今为止村集体经济最大的一笔收入仍来自于此。去年示范园光卖梨就收入近20万元。

单靠种植,路走不远。安溪村再整点啥?“还不是整天上飞的,地上跑的。”李德全笑着说。

近年来,市级层面、区级层面的各种利好政策不断,最近的要属今年4月发布的《万州区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实施方案》。方案明确对每个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安排40万元财政资金。

安溪村顺势以花果产业为基础,发展了蜂蜜、生猪养殖。若这条种养循环的路子走顺了,安溪村又多了两个产业。

各村抱团解决市场难题

“嗅觉灵敏”的李德全抓住了这次机会。

李德全的公司是邻近6个村生猪有机养殖的统一实施集中点,其他村集体、贫困户的入股解决了前端投资难题;养殖过程中,猪粪可作有机肥替代化肥,中端的废料不用担心;生猪出栏直接配送到企业,后端销售、市场也有了着落。

适应市场的项目被大家所看好。万州被评为全国有机肥替代化肥试点示范区县;村民亦纷纷点赞“村级集体经济组织+贫困农户+农业企业”的模式。

李德全说,10月养殖场投用后,预计每年出栏7500头。入股村级集体经济组织每年固定分红5万元;贫困农户按合作发展投入资金的8%固定分红。贫困农户合作发展资金由小额贷款而来,由财政贴息。

“明年村集体和村民的收入或许能翻番。”坐在一旁的安溪村第一书记云克清按捺不住,有些兴奋,当面算起经济账。

除养猪外,蜂蜜产业集体经济可分红20%、领办村干部占5%、贫困户占75%,今年上半年贫困户已经提前分红1000元;1500亩翠云梨今年或让合作社收入超200万元;村民务工收入方面,去年4家农业企业务工费就支出60万元。

最明显的变化是土地,村里种植土地由200亩变为3000亩,流转费也由最早平均80元一亩变成平均300元一亩。

如今,村子贫困发生率由12.6%下降到2‰,2018年村子1059户2568人中有557户1683人参与入股分红,421户在城镇购房,164户购买了小汽车,农民人均纯收入15618元。

万州下一站出发(前行万州从田埂到康庄)(3)

通过农网改造、修建民宿等一系列配套措施,引入社会资本,安溪村正积极打造3A景区——安澜谷。未来安澜谷将以梨园的青山绿水为背景,发展滨湖观光,推进文旅融合。新华网 彭博 摄

村级租赁经营的新道路

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是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重要途径,也是农村基层组织增强影响力、凝聚力的重要手段。

现在走进安溪村,一栋栋居民楼依山傍水而建,错落有致。庭院里打扫干净、花草宜人。这都是村集体、村民共建的功劳。

云克清不是本村人,他还记得第一次进村时越野车进不来,特别是村口鹰嘴岩坡陡路滑,还是到村民家借稻草铺在路上才得以进村。

谁能想到,如今这里已经是万州区三个市级全域旅游示范村之一,还引入社会资本打造3A景区——安澜谷。

社会资本进入“空壳村”面临着土地流转难、基础设施差、投资风险大和技术依托缺的问题。“空壳村”多偏僻,资源匮乏且交通不便、电力不足,公共设施常年失修。

为此,安溪村发动村民,在配套上做足功夫:

修建公路34.5公里、硬化25公里,改造农网;

修建4000平方米生态停车场村集体自主经营;

修建景区接待中心,租赁给运营公司;

修建发展农家乐、民宿,将村内闲散地建成服务设施、铺面、库房招租;

依托安溪水库,把山地、林地、水面等产权流转,收取租金。

这一连套自主经营、发包经营、联合经营等市场化操作背后,除了财政拨款支持,也离不开村集体的真金白银。

“村集体自掏腰包办村里的事儿,以前真不敢想。”云克清介绍,有了成熟规划,引入社会资本容易许多。未来安澜谷将以梨园青山湖水为背景,发展滨湖观光、科普教育、儿童水上乐园等。

为推进文旅融合,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安溪村还打造了根雕文化室,并挖掘本地非遗“金钱板、龟蚌舞”。

“希望不久后,村民可以在安澜谷游玩时,走着大路、吃着香脆梨、看着龟蚌舞。”云克清憧憬着美好的未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