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想要升职,最好现在就开始练习本篇会教你如何养成目标职位的言谈做派、待人处事以及管理风格如果你看上去就像已经升职了,那么就很可能成为现实,下面我们就来说一说关于升职最好的四件事?我们一起去了解并探讨一下这个问题吧!

升职最好的四件事(如果你想要升职)

升职最好的四件事

先人一步

如果你想要升职,最好现在就开始练习。本篇会教你如何养成目标职位的言谈做派、待人处事以及管理风格。如果你看上去就像已经升职了,那么就很可能成为现实。

衣着先人一步

当我还是个经理助理的时候,我穿得也像个小助理。而当我想要升作经理的时候,我就开始研究经理们、总经理们怎么穿。我选择像总经理那样穿着,结果跳过经理一职,直接被擢升为总经理。每份工作都有它专属的风格。你可以选择自己想要从事的工作,而现在你要选择与之相符的穿衣风格,然后你就会得到这份工作,就这么简单。前提是你得确保自己能够胜任——没学会爬就要飞可不行。

在我的职业生涯里,我做过各种职位的面试官,算得上阅人无数,却依然会被人们面试时的穿着惊到。有些人穿得像是压根就不想要这份工作。我见过一些人过来应聘高级主管,穿着皱巴巴的西装,衬衫没烫,鞋子没擦,头也没梳就站在我面前。这种人——要怎么说才能不冒犯到各行各业呢——这种人给我捉老鼠我都不要。

同样在高管职位的面试中,我见过迟到的,弄错地点的,弄错时间的,弄错信息的,甚至明显把职务弄错的人。

不管你正从事什么工作,你都得把目光投向下一个职位,你这么做了吗?一旦你明确了下一个目标,你就得知道现在是谁坐在那个位子上。好好研究这些人。他们穿什么?怎么穿?风格如何?定位如何?有什么是你可以学到的?你能从现在就开始模仿吗?没错,我说的模仿,就是真的穿成那样,如果这些人每天都西装笔挺,你也得习惯。

没有什么比一边开始一份新工作,一边改换一种新的穿衣风格更糟糕的事了,大家很容易会发觉你的领口太松,或者鞋子太紧,款式太古怪,又或者这种风格根本不适合你——因为你总是在那里拽裙边,整领带,浑身不自在。

言谈先人一步

你的上司如何与人交谈?我猜,你也想升到他们的职位,不然的话,你想要哪个职位?还是说我一直在这儿瞎扯?说吧,你的下一个目标是什么?就让我们先从顶头上司开始,你的上司如何与人交谈?

我要先解释一下我说的“交谈”是什么。不是他们的发音或者腔调,不是指他们的表达,而是谈话的内容,他们在说些什么。我敢打赌你总是以“我”的立场在说话,而你的上司则更常用“我们”,你大概总是以雇员的角度发表意见,而他们则是代表公司在发言。

你的职位越高,越不能有下列表现:

  • · 废话连篇;
  • · 无聊八卦;
  • · 赌咒骂人;
  • · 讨论昨晚的电视节目或者其他与当前工作无关的话题——上司大多趋于专注,不愿浪费时间;
  • · 信口开河——上司一向考虑周全,三思而后言(至少优秀的人都是如此)。

所以,如果你想在言谈上先人一步,你就得更加审慎,尽量讨论工作相关的议题,多说“我们”少说“我”,保持专注和活力,保留自己的私人空间——上司可不会闲聊或者八卦自己的社交生活

我想你得学着扮演成年人的角色,和其他同事说话的时候,就把他们当作小孩。这样你才能会学会超然,稍稍抽离出原来的圈子,变得成熟、负责、可靠、谨慎。

我说超然,并不是教你傲慢。我相信你见过许多主管犯这种低级的错误。在工作中,傲慢没有立足之地。傲慢就是自大,假装自己很重要,而超然则是略微抽离,置身事外,因为你的经验、技能和天赋而高人一筹。

行动先人一步

我知道这要付出很多,太辛苦,也太困难,可谁说成功是容易的?成功意味着你要付出更多的努力,关注更多的细节,投入几倍的劳动,但回报也同样斐然。其实当你谙熟这些法则,你便自动具备了晋升的资格——每个法则践行者都理当被升职。这算是某种自我实现的预言吧。去践行这些法则,需要强大的品质、毅力,决心、诚信和勇气,还需要经验、才能、奉献精神、干劲、胆识和魅力。如果你具备这些特质,无论如何你都会脱颖而出。

接下来,在行动上先人一步。观察你的上司走进办公室的过程,注意到什么吗?仔细看他们如何回电,如何与下属交谈,如何招待客户,如何握笔,如何挂起外套,如何打开办公室的门,乃至如何坐立——总之你要巨细靡遗。我打赌你会发现他们的一举一动都与众不同,和那些普通科员、维修部、业务部、市场部,还有公关部的人都不一样。

要行动先人一步,你就得做到以下几点:

· 对自己更有把握;· 更成熟;· 更自信。

你最好看上去温和圆融又久经世故,千万别神气活现气势汹汹。举个简单的例子,你有自己的办公室吗?别人进来前需要先敲门吗?你会怎么说?是温和地招呼他们“快请进”,还是简单的一声“进来”?职位越高,就越没有时间浪费。你会越来越老练机敏,也越来越胜任这份工作,你没时间闲扯,也懒得周折措辞,一句简单的“进来”最为简捷。你需要变得简捷,这就是秘诀。

思考先人一步

我们刚刚谈到简捷。思考上先人一步也是一种简捷。别把时间浪费在以下这些问题上。

· 这会不会耽误我的下午茶?

· 这样我还能去度假吗?

· 我是不是还得加班?

· 这样做我有什么好处?

相反,你要考虑的内容如下。

  • · 这样是否对部门有利?
  • · 公司是否能从中获益?
  • · 我们这些上司能以此说服员工吗?
  • · 我们的客户会满意吗?

明白了吗?看到重点了吗?你要开始从老板而非员工的角度来思考问题,从公司的立场出发,而不是想着捍卫自己芝麻绿豆的利益,你要做到以下几点:

· 目光长远;

· 纵观全局;

· 参与规划;

· 引领方向;

· 投入实施;

· 不要置身事外。

我想,这些法则会教会你如何实现自我、独立思考、自食其力。如果你已经做到这些,那么你不再需要这些法则;如果还没有,不妨一试。

关注公司事务和问题

我们说过,要站在公司而不是个人的立场上看问题,现在你还得更进一步:不管是自言自语还是和亲近的同事聊天,都只谈及公司的事务和问题,你得让大家觉得你已经是管理层中的一员了。

我还记得出版第一本书时,自然非常紧张它的卖相——封面的设计好吗?质感好吗?气味好吗?有一天,市场经理再也受不了我关于每个芝麻细节的没完没了的电话轰炸,终于对我直说:“这不过就是几罐豆子,亲爱的,几罐豆子而已。”当时我没懂他的意思,所以他又用大白话给我解释了一遍。一本书就是一件产品,如一罐豆子一样放在架上销售,也许有人买,也许没人要,这取决于诸多因素,而作者不过是其中小小的一环,根本无从掌控。例如,这本书摆在架上哪个位置,旁边有无同类书籍竞争,天气好坏,折扣大小,诸如此类。所有这一切,外加一些意想不到的缘故,像是封面的颜色,都会影响到销售。身为作者,我的工作是拿出书稿,接下来就得思考公司事务相关的问题了,比如说,每个结算周期要卖出多少罐豆子?每罐我的版税抽成是多少?下一罐豆子怎么做?是不是可以改卖意大利面?

问题乍一出现时,人们很容易站在自己的角度去想问题,担心个人的利害。一旦你跨越到公司层面,很容易就会停止这种想法,开始以公司的立场思考全局。我不是教你做公司的傀儡任由摆布,事实上,你可以开诚布公、坦诚己见,如果有什么不对,应该直言相告,前提是你是从公司而非个人的立场做出判断。

如果公司启动了一个新流程,要立即考虑到这对客户,而不是对你的影响。

让公司因你而更好

想要在组织里赢得声誉,皆大欢喜的方法就是提出一个能让全员受益的建议,而不是只造福自己或者自己所在部门。

举个例子,我曾在一家公司工作,公司里设有意见箱,大家都认为这只是个摆设,谁都不相信有人会拿它当真。直到有一天,一位大家都叫不出名字的女员工忽然往里面投了一封极其简单的建议书。她建议公司的所有信函都应以平邮标准寄送,除非有充足理由才能投寄快件,在这之前,公司的所有邮件都默认快件,花费不菲。

这恰恰就是我所说的这类建议,原因如下:

· 建议直截了当,无需复杂说明;

· 人人皆可实行,无需组织成本;

· 操作简单;

· 为公司节约大笔花费。

这就是你要追寻的理想状态:简单、普适、明确、立竿见影。你可以想见,当这位默默无闻的女员工赢得管理层的一致赞赏和认可时,我们其他人有多羡慕,而她的确当之无愧。

所以好好检视下自己的工作,看看能不能找出一件让大家都受益的事。例如,想个办法让某件事的成本更低,效率更快,效果更好?或是和大家共享(或是开发)某个资源?事实上,本条是法则4的延伸,只不过这回你做的这件事也能让同事受益,比如,把大量散落的信息汇总到一处,方便大家查找,又或者是编制一份内部通讯指南,这样各部门都可以拿来培训新员工。

我相信你已经领会到了重点:如果你找到某条让大家可以共享的便利途径,那么每次大家用到这些途径,都会归功于你。这就是意义所在,真心帮助他人,你就会成就自己。

多说“我们”,少说“我”

曾经有位上司问我们,你们为谁工作?答案五花八门:

· 为自己;

· 为家庭;

· 为银行理财经理;

· 为自我期许;

· 为老板;

· 为管理层;

· 为公司董事会;

· 为客户;

· 为国税局;

· 为政府。

每个答案都被他客客气气地否决了。最后他解释道,我们都在为股东工作。没错,就是股东。所以,赶快去买点公司的股票,这样你就是为自己打工了。从现在开始,你要把挂在嘴边的“我”都换成“我们”。

现在你也是股东了,所以在讨论公司流程时,你要考虑的是这对我们股东——而不是他们员工(当然不久前你也是那边的员工)影响如何。

如果你出席会议,要记得多说“我们”少说“我”,这表示足够的成熟(还有冷静)。

你可以说:“如果我们要推行这项新流程,我们必须先评估下级员工的反应。”而不是:“我觉得新流程糟透了。”

你可以说:“我们应该先花点时间讨论下展会的事。”而不是:“我很焦虑,那个该死的展会还剩两个礼拜就要开幕了,我还什么都没准备。”

付诸行动

好了,现在万事俱备,只差行动。不论你的职场目标是谁,职业期许为何,你都要全力做到。这不是有样学样,而是一种训练。如果不能付诸行动,你将一事无成。

要记住我们从一开始就说过的——你得有真本事,你要能够胜任这份工作,并且把它做好,这是底线所在。如果你没办法做到,还是趁早走人。

这些法则不是写给那些信口开河或者装腔作势的家伙的。法则的读者是那些真正勤奋不懈、有才能、肯努力、有天分,准备为之努力、为之奋进的人。

仔细研究你的理想岗位。现在是谁坐在这个位置上?想象一下,他们正干着你的活儿。你觉得他们做得怎么样?试着评价下这些上司们的工作,就像他们以往评价你一样。别去抱怨,也别急着吐槽——相反,你要认真检视他们的错误,从中吸取教训。看看他们哪里做错了,确保自己以后不会重蹈覆辙。好好学习他们做得出色的地方,从现在就试着学学他们的那些妙招。

如果你真要付诸行动,你得从现在就端起那个范儿,从穿着打扮到言谈举止,再到你的应对态度都要研习。要顾全这些,你得认真投入时间完成这四步计划:

· 观察;· 学习;· 实践;· 贯通。

如果你有把握做好这四点,你的事业已经起飞。当然,整个过程中你得留心别让任何人知道——就像做好每天的例行工作一样。这命令是不是很严格?当然了,谁说会容易来着?

行为举止像一个成熟职场人士

当你表现得像一个总经理时,人们就会接受你是个总经理,而当你表现得像个办公室小职员,人们也会把你当作菜鸟对待,那么,我们要怎样才能让大家形成这些信念呢?

· 要自信果断,谈吐成熟:“不错,这点我们可以做到。我会确保我们很快就有进展。”

· 如果你穿了运动鞋运动衫来上班,就别指望说话还能像西装笔挺时那样有分量。

· 如果你开口闭口都是“我”,还把每个问题都绕回到对自己的影响——“我没法在午休时间加班,我有休息的权利。”不如多用“我们”,多站在公司的观点看问题,想想怎样才对整个组织最有利——“我们得同心协力。我很乐意中午加班,帮大家解决掉这个问题。”

· 如果你聊的都是前一天的电视节目、去哪里度假、周末如何消遣这一类话题,自然会让人觉得初出茅庐无足轻重,但如果你多去谈及公司的议题,例如,部门未来的计划如何,本次加息会对接下来几个月的生意有什么影响,你要如何应对欧元汇率的变化等,给人的印象就大不一样。

总而言之,你得让人觉得你是个举足轻重、而非无关紧要的人。要认真、成熟、稳重。这并不表示你要变成奇葩、书呆子、苦力、好好先生或者讨厌鬼。你还是可以和人谈笑打趣、快活取闹,兴高采烈地过生活。你要为自己打造一个成熟而风趣的形象。你得让人们对你形成以下印象:

· 了解工作;

· 经验丰富;

· 态度认真;

· 可靠负责;

· 值得信赖;

· 身在其位。

所以你大可闲庭信步,一派圆融镇定、优雅持重,只在合宜的时候发声,确保在得到目标职位之时,你已能妥当驾驭。

为再下一步做准备

抱歉,你还不能懈怠。你已经是一个法则践行者,就必须坚持下去——没有假期,没有休息,不能中断,也不能想着坐下来喝喝咖啡、发发呆。你只要埋头干活。好啦,我知道你已把目光投向了下一步,你的下一个职位。好极了,但那之后呢?再下一步是什么?你的下一个目标又是什么?

在获得下一次晋升之前,你应该已在为此演练——如果现在都没准备好,又要等到什么时候呢?如果你熟谙游戏规则,总会有跳过一步、破格晋升的机会。我并不是建议你要以此为目标,但你得做好准备,以备万一。

当然,你得有长期和短期计划,这样你才能绘制出自己的职业道路,知道自己在这场宏大征程中要经历的每一步。即便是现在,你也要让人们觉得你已是赢家,你要扮演好下一个职位的角色,言谈举止间都俨然已经升任主管。与此同时,为你的再下一步规划做演练也没有什么坏处。

让人们觉得你是个当主管的材料绝对不是坏事。一旦大家习惯把你当作一个职场新秀,你自然就成了职场新秀。而如果你衣着随意、言谈琐碎、做事敷衍、浑浑噩噩地打发时光,你也很快会被当成这类人——然后就待在原地别想出头。

环顾下办公室,看看自己能不能看出谁是浑浑噩噩的苦力,谁是忙忙碌碌的工蚁,谁又是勤勤恳恳的劳模?再仔细看看,这回能不能看出有谁已崭露头角,有谁正举足轻重,有谁野心勃勃,又有谁精力满满?你能分辨出其中的差异吗?现在你明白自己该怎么做了吗?有没有看出一个道理,你扮演哪个角色,最终就会成为那个角色?你可以吗?

不管你正为哪一步做准备,你都得确保你做的每件事都出自真心,值得投入。

我曾经和一位年轻人共事,他在当时也被视为职场新秀,正积极地为下一步做准备。他每天上班都会拎一个公文包,而其他同事都不会,因为没必要。

麻烦的是有一天,这个叫雷的年轻人不小心把公文包掉在地上,里面的东西在众目睽睽之下散落一地:装的不过是几块三明治、一份报纸和一串钥匙。这让他颜面扫尽,在场的各位也很尴尬,大家都觉得不是滋味。所以谨慎起见,尽量往自己的公文包里塞点干货吧——千万别让类似的事情在你身上发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