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坐诊专家:外科腔镜中心舒强教授,下面我们就来说一说关于几岁儿童摔倒后脑勺颅骨骨折?我们一起去了解并探讨一下这个问题吧!

几岁儿童摔倒后脑勺颅骨骨折(暑期儿童意外伤害频发)

几岁儿童摔倒后脑勺颅骨骨折

本周坐诊专家:外科腔镜中心舒强教授

每年暑假期间,孩子的意外伤害事故就会高发。“好育问答”特地邀请浙医儿院骨科、急诊创伤外科赵国强副主任医师,在上周主持答疑小儿急诊创伤及骨科的疾病诊治(因涉及隐私,以下网友名字隐去)。

疤痕修复有保守和手术两种方法

网友问:我儿子今年3岁,2岁时从床上摔下来,额头磕破,缝了三针。现在还有疤痕印子,破相了,疤痕有办法消除吗?

赵国强医师答:疤痕通常发生在局部损伤1年内,如果疤痕产生了,怎么办?通常采用两种方法:

1.保守治疗。主要适应于表浅性疤痕、小疤痕以及疤痕的早期。有无氧压力疗法,通过局部相对封闭加压、绷带缠绕的方法来减少疤痕的增生;也有通过外用药物治疗来抑制疤痕的增生,如抑疤灵、积雪苷软膏等;极少数也可采用激光、冷冻、放疗等方法,需要根据疤痕形成的原理对症处理。

2.手术治疗。主要针对疤痕比较大,明显隆起皮肤的疤痕疙瘩,以及影响关节功能的疤痕。目前采用的手术方法有疤痕切除减张缝合术、皮肤磨削术、疤痕切除皮瓣转移术、疤痕切除流离皮瓣植皮术,以及皮下囊埋植疤痕切除缝合术。每一个手术方法都要术前仔细衡量利弊,找出患者最适合的方法。

外伤后血肿24小时内应冷敷

48小时后可开始热疗

网友问:我家孩子18个月,走路不稳,经常磕磕碰碰,额头上有鼓包怎么处理好?民间说用酱油或猪油涂抹,这是对的吗?鼓包很难消除,还变硬了。我网上查了下,说血肿机化要开刀,吓死了。

赵国强医师答:“鼓包”,医学称为软组织血肿,通常是由外伤导致的软组织损伤(如被踢伤或撞伤)。早期“鼓包”常常高出皮面,刺痒或痛,有牵拉感,关节周围处还会影响关节的活动。那么一旦产生,如何处理呢?

我们建议外伤后血肿24小时内,应采用冷敷,减少局部血管扩张导致的持续渗血、减少血肿范围。48小时后,即可开始热疗,以促进渗出吸收。同时可配合超声波治疗等方法使局部软化松解。一般早期治疗显效快,疗效好,需治疗的次数也少。病程越长,需要治疗的次数越多。对于民间的土方法如“涂抹酱油”等我们一般不建议。

幼儿反复脱臼一般不会留下后遗症

网友问:我家女儿3岁,毛毛头的时候脱臼过一次。孩子学走路后,她爸爸老是喜欢拎着她走路,有时候不注意,脱臼过的地方又复发了。我很担心,这会不会变成陈伤,怎么护理?

赵国强医师答:儿童肘关节脱臼,医学称为桡骨小头半脱位。发病年龄1-4岁,其中2-3岁发病率最高,占62.5%。常见的是大人拎小孩上台阶、牵拉胳膊时出现。有时婴幼儿翻身时,上臂被压在躯干下也可导致关节脱位。

治疗常常采用手法复位。如果近期反复脱臼,可在复位后用三角巾或者妈妈的丝巾悬吊1周。以后生活中,要尽量避免提拉小儿手臂,防止复发。

一般5岁左右桡骨头长大,就不易脱出了。只要处理得当,一般儿童长大后不会遗留功能影响。

骨折后机体的血钙往往是偏高的

根本不需要特意补钙

网友问:我儿子9岁,前几天骑自行车玩,出车祸了,腿骨折,手术了。我担心受伤的腿以后会不会比另外一条短?走路会不会瘸腿?我们家长护理上应注意什么?煮骨头汤喝可以补钙吗?

赵国强医师答:下肢骨折是儿童的常见骨折,很多时候采取保守治疗、手法复位可以取得良好的效果。骨折损伤严重或者局部软组织损伤严重等,不适合保守治疗的,则常常需要采用手术治疗,包括髓内针或者钢板等固定,具体固定类型根据骨折损伤情况决定。

对于骨折并发症,特别是下肢骨折,主要有几个方面:

1.骨折畸形愈合。这常常是由于骨折内固定不稳定,或者保守治疗中肌肉的持续牵拉,导致骨折缓慢成角畸形。要合理解决这个问题,需要手术时选择合适的内固定,或者保守治疗过程中短期反复拍片来解决。如果随访中发现有畸形,需要及时再复位。

2.肢体不等长。包括患侧肢体短缩或者患侧肢体过长两个方面。一般临床中以患侧肢体过长为多见。原理是由于骨折后,局部血供丰富,营养充足,但骨折局部由于骨膜破裂等缘故,缺乏对骨折愈合纵向生长的调节,最终导致肢体过长。但一般不会超过2cm,也很少引起功能障碍,除了极少数过度生长者,一般不需要手术等干预。

对于补钙的问题,其实骨折后的一个月内,机体的血钙是偏高的,骨折局部更是高于其他组织,这是由于骨折后局部有脱钙等引起的。临床研究发现,增加钙的摄入量并不加速断骨的愈合,而对于长期卧床的骨折病人,还有引起血钙增高的潜在危险,而同时伴有血磷降低。

所以,对于骨折病人来说,身体中并不缺乏钙质,只要根据病情和按医生嘱咐,加强功能锻炼和尽早活动,就能促进骨对钙的吸收利用,加速断骨的愈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