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赫十二平均律钢琴曲集在线试听(巴赫平均律钢琴曲集中主题倒影的应用)(1)

请边欣赏巴赫《平均律钢琴曲集》,边阅读文章

巴赫十二平均律钢琴曲集在线试听(巴赫平均律钢琴曲集中主题倒影的应用)(2)

文稿|脆脆虾

编辑|脆脆虾

前言

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Johann Sebastian Bach,1685年至1750年)是德国著名的作曲家、风琴家和羽管键琴家。他的创作手法以复调音乐为特征,思路严密且富于哲理性和逻辑性,成为后来西方音乐的一个取之不尽的伟大源泉。他本人更被世人称为西方音乐之父。

《平均律钢琴曲集》分为两卷,共48首,由前奏曲和赋格组成。巴赫创造性地采用了十二平均律制度。

巴赫十二平均律钢琴曲集在线试听(巴赫平均律钢琴曲集中主题倒影的应用)(3)

这个作品的目的是展示不同调性的音乐特点,并提供音乐家们演奏和学习的参考。《平均律钢琴曲集》不仅在音乐上具有重要的地位,而且对音乐理论的发展也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巴赫十二平均律钢琴曲集在线试听(巴赫平均律钢琴曲集中主题倒影的应用)(4)

主题倒影的转位轴

巴赫十二平均律钢琴曲集在线试听(巴赫平均律钢琴曲集中主题倒影的应用)(5)

在《平均律钢琴曲集》中,巴赫采用了完整的主题倒影技术的赋格曲共有12首。巴赫分别以六个不同的音级作为轴,将原始主题进行倒影,并应用于赋格曲的主题段落中。这些音级轴分别是F、C、G、D、A和E。

使用主题倒影技术的赋格曲都采用了音级轴进行倒影。音级轴的特点是在同一调式中将主音和属音进行互换,使得倒影的结果与原始主题保持在同一调性中。这种技巧使得巴赫能够以不同的音级为基础,创造出多样化的音乐变化。

巴赫十二平均律钢琴曲集在线试听(巴赫平均律钢琴曲集中主题倒影的应用)(6)

倒影技术的运用为赋格曲的主题带来了色彩的变化。这种色彩变化主要通过在同一作品中使用不同的转位轴对主题原型进行变形。

巴赫十二平均律钢琴曲集在线试听(巴赫平均律钢琴曲集中主题倒影的应用)(7)

倒影技术,通过转位轴的变化为主题带来了细微的色彩差异。巴赫在使用芋级轴时,每经过3次芋级轴的倒影就会进行一次转位轴的变化,形成一个循环。巴赫使用了芋级、吁级、遇级和喻级这四种不同的转位轴。

巴赫十二平均律钢琴曲集在线试听(巴赫平均律钢琴曲集中主题倒影的应用)(8)

芋级轴是最常用的转位轴,在该曲中共出现了10次。芋级轴的倒影保留了主题动机开始时核心音E、C、A构成的小三和弦。

巴赫十二平均律钢琴曲集在线试听(巴赫平均律钢琴曲集中主题倒影的应用)(9)

主题倒影的应用分类

当主题原型能够构成紧接模仿时,可以进行倒影变形,从而形成二声部倒影与倒影结合的紧接模仿。

在《平均律钢琴曲集》中的第20首赋格曲中,巴赫运用了紧接模仿的二声部倒影。这种紧接模仿包括上方八度、十五度、同度和下方纯五度这3种形式。这些形式使得倒影与倒影之间产生了相应的声部关系变化,增加了音乐的变化和复杂性。

巴赫十二平均律钢琴曲集在线试听(巴赫平均律钢琴曲集中主题倒影的应用)(10)

二声部倒影紧接模仿还可以在其他几首赋格曲中找到,第6首在第22至24小节的高低声部,第8首在第44至47小节的低高声部,第15首在第77至79小节的低声部,域的第6首在第17至18小节的低声部,以及域的第22首在第67至71小节的高声部和第73至77小节的低声部等。

对于三声部与二声部倒影与倒影相结合的紧接模仿,情况类似。如果主题本身可以作为三声部紧接模仿,并按照倒影对位技术的原则进行创作,那么可以将其变为主题原型的三声部倒影转位卡农。

巴赫十二平均律钢琴曲集在线试听(巴赫平均律钢琴曲集中主题倒影的应用)(11)

赋格曲中,主题原型与倒影的紧接模仿形式可以分为二声部、三声部和四声部这三种情况。每种形式都展示了不同数量的声部之间的紧密对位关系。

巴赫十二平均律钢琴曲集在线试听(巴赫平均律钢琴曲集中主题倒影的应用)(12)

在二声部的紧接模仿中,主题原型与倒影以二声部的形式相结合。这意味着两个声部之间存在紧密的对位关系,主题原型的音乐元素与倒影相呼应,同时保持着相对的独立性。

三声部的紧接模仿形式是一对主题原型与倒影的结合。这意味着主题原型和倒影共同构成了三个声部的对位关系,彼此交错而又相互呼应,形成了丰富的声部交织。

巴赫十二平均律钢琴曲集在线试听(巴赫平均律钢琴曲集中主题倒影的应用)(13)

四声部的紧接模仿形式是一对主题原型与一对倒影结合的两对关系。这意味着主题原型和倒影在四个声部中相互呼应和交织,创造出更加复杂和多变的音乐结构。

这些紧接模仿的形式使得《平均律钢琴曲集》中的赋格曲具有了丰富的变化和层次感。巴赫通过巧妙的对位技巧和声部组合,创造出了多样性和复杂性的音乐结构,使作品充满了魅力和深度。

巴赫十二平均律钢琴曲集在线试听(巴赫平均律钢琴曲集中主题倒影的应用)(14)

在第79小节中,声部以附加平行三度的方式与高声部的主题原型同时出现。在与前面的主题倒影相隔半小节后,形成了倒影、主题原型及其附加平行声部的三声部紧接模仿。

在《赋格曲》的再现部中,出现了一对原型与一对倒影以及一对倒影与一对原型的四声部紧接模仿。这种紧接模仿形式创造了两对发展关系,通过含有倒影的四声部的紧密交织来表达。

在第64至70小节中,原型与倒影依次在四个声部中进入。原型与倒影之间的时间距离为3小节,呈现出相对稳定的音乐结构。

巴赫十二平均律钢琴曲集在线试听(巴赫平均律钢琴曲集中主题倒影的应用)(15)

一对倒影以上方八度卡农的形式出现,一对原型以下方四度卡农的形式出现。相邻声部之间的时间距离均为2拍,展现出更为紧凑和迅猛的音乐发展。

这种改写形式通过紧密的声部交织和倒影的运用,增加了音乐的复杂性和层次感。原型与倒影之间的互动以及不同声部之间的对位关系为赋格曲带来了丰富的音响效果,使整个作品更加丰满和生动。

比较两次四声部的紧接模仿,我们可以观察到后一次将前一次的两对声部进行了倒影转位。每一对卡农的音程距离发生了变化,而且后一次两对声部之间的时间距离由相隔3小节变为相隔2拍,形成了更加紧密的紧接模仿。

巴赫十二平均律钢琴曲集在线试听(巴赫平均律钢琴曲集中主题倒影的应用)(16)

在赋格曲中还可以看到扩大主题与主题原型及倒影的结合形成的紧接模仿。尽管原型与倒影之间没有重叠的部分,形式上是虚拟的三声部紧接段,但实质上是二声部的紧接模仿。

在四声部赋格中也存在类似情况,只是将扩大主题放置在中声部。这种紧接模仿形式使得音乐更加丰满,通过声部的交织和紧凑的音乐发展增加了音乐的复杂性。

一些赋格曲还运用了主题倒影与固定对题倒影的结合,形成变化。在倒影示例段(第42至66小节)中,形成鲜明的色彩对比。

巴赫十二平均律钢琴曲集在线试听(巴赫平均律钢琴曲集中主题倒影的应用)(17)

主题倒影的结构功能

第二主题的概念源自二重赋格,即由两个主题构成的赋格。在这首曲子中,主题原型和主题倒影构成了连续的呈示、展开和再现。

巴赫十二平均律钢琴曲集在线试听(巴赫平均律钢琴曲集中主题倒影的应用)(18)

接下来是展开部分,它标志着调性的展开和主题倒影的出现。展开部分可以分为三个阶段。首先是主题倒影的呈现,然后是以主题原型为基础的四次二声部紧接模仿,最后是以倒影为基础的四次二声部紧接模仿。每个阶段之间通过不同调性上的终止式进行划分。

再现部分,它将主题原型和紧接倒影在纵向上结合起来,形成两次四声部的紧接模仿。通过这样的再现,整首曲子展现出呈示、展开和再现的三部分结构。

巴赫十二平均律钢琴曲集在线试听(巴赫平均律钢琴曲集中主题倒影的应用)(19)

在赋格曲中,除了基本的呈示部之外,还出现了一个与呈示部调性布局相同且进入次数相当的副呈示部,不过这次副呈示部使用了主题倒影代替了主题原型。

呈示部分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主题原型的呈示,按照高音、中音、低音的次序和调性布局进行呈现。副呈示部出现,其中使用主题倒影作为特征,按照中音、高音、低音的次序再次呈现,并按照G大调、D大调、G大调的调性布局进行展示。副呈示部的出现增加了曲子的变化和复杂性。

巴赫十二平均律钢琴曲集在线试听(巴赫平均律钢琴曲集中主题倒影的应用)(20)

在平均律赋格曲中,经常使用主题倒影的部分材料来连接非主题段落,插入段等。这种做法可以通过模进的手法推动音乐的发展,增加曲子的连贯性。

展开部是从第18小节开始的,同样以主题倒影作为起始标志。展开部没有转调,仍然保持在B大调的主调下进行。高音部以D音为中心形成主题倒影,接着在第20小节,中音部以B大调的下属音D为中心出现了答题倒影,形成了以答模式为主的主题倒影。

巴赫十二平均律钢琴曲集在线试听(巴赫平均律钢琴曲集中主题倒影的应用)(21)

主题倒影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与主题原型相结合,在再现部中作为开始的标志。在赋格曲中,再现部从第69.5小节开始,以B大调的下属音B为中心的主题倒影作为起始标志。类似的情况也可以在其他赋格曲中观察到。

再现部从第62小节开始,引入了扩大主题,并将扩大主题与主题原型和主题倒影相结合。而在另一个赋格曲中,再现部从第64小节开始,将之前连续呈示和展开的主题原型、主题倒影以及它们各自的紧接段纵向结合,形成了一个四声部的紧接段。

巴赫十二平均律钢琴曲集在线试听(巴赫平均律钢琴曲集中主题倒影的应用)(22)

作者观点

巴赫在他的作品中广泛运用了倒影技巧,尤其在《平均律钢琴曲集》中展现出了丰富的主题呈现形式和色彩变化。主题倒影的运用为对位技巧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包括倒影与倒影的组合、主题原型与倒影的结合以及扩大主题的应用等,使得赋格曲中出现了更多样的变形模仿和动态对位形式。

巴赫十二平均律钢琴曲集在线试听(巴赫平均律钢琴曲集中主题倒影的应用)(23)

巴赫的作品至今仍然闪耀着独特的光芒。《平均律钢琴曲集》也被视为音乐史上不可逾越的巅峰之作。

参考文献

[1]龚晓婷.复调音乐基础[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13.

[2]斯克列勃科夫.复调音乐[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79.

[3]赵晓生.巴赫叶平均律键盘曲集曳新解[M].上海音乐出版社200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