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扎特经典作品赏析(为什么莫扎特的作品一直经典)(1)

推荐音乐:Symphony No.4 In E Minor

听勃四慢乐章时,脑中闪过一句话,“某某作品是作曲家用生命来写的...”,然后回过神儿来仔细想想,觉得其实每部作品里的慢乐章,也是最费作曲家生命的。

以前听古典音乐,基本都是因为慢乐章才喜欢上某部作品。后来有些作品直接跳到最后的高潮部分去听,却发现总是缺点什么。直到有一天重新把前面的慢乐章连起来听,才终于找到了那种感觉。

莫扎特经典作品赏析(为什么莫扎特的作品一直经典)(2)

这种听曲的习惯一直延续到现在,有时甚至觉得哪怕不听第一乐章,也认为作品是完整的。

今天就和大家分享几首古典音乐中的“慢板”乐章。从前的日色变得慢 / 车,马,邮件都慢 / 一生只够爱一个人。此刻,让音乐带我们找回那些遗失的感觉。

莫扎特经典作品赏析(为什么莫扎特的作品一直经典)(3)

# 莫扎特《第 23 钢琴协奏曲》 #

推荐音乐:Piano Concerto No.23 in A

1786 年 3 月 2 日,年轻的莫扎特完成了他的《A 大调第 23 号钢琴协奏曲》,这段时间是莫扎特歌剧创作的最高峰。同年,莫扎特创作了《费加罗的婚礼》,虽然这是一部最后大团圆结局的喜歌剧,但他的器乐作品更能莫扎特的内心世界。

在古典乐迷的印象当中,莫扎特的作品似乎是一个长不大的孩子,永远保持着快乐的童真。然而细听过莫扎特的作品之后,会领略到微笑只是莫扎特玩世不恭的面具,悲伤才是他音乐的内核。

莫扎特经典作品赏析(为什么莫扎特的作品一直经典)(4)

# 肖邦《升 c 小调夜曲》 #

推荐音乐:升 c 小调夜曲

1836 年的冬天,肖邦结识了比他大 6 岁的法国女作家乔治·桑。在长达 9 年的关系里,肖邦的作曲生涯达到了他个人生命的最高点。然而和乔治桑分手后,肖邦只活了两年。

在肖邦的众多作品里,这首《升 c 小调夜曲》一改以往肖邦标志性的炫技和华丽,展现出肖邦浪漫且忧郁的另一面。

莫扎特经典作品赏析(为什么莫扎特的作品一直经典)(5)

# 德彪西《牧神午后前奏曲》 #

推荐音乐:牧神午后前奏曲

《牧神午后》是德彪西 1894 年创作的作品。通过德彪西悠长慵懒的“印象”管弦乐,表现了一个半人半兽的精灵牧神,在对七位芙拉仙女的追逐中,性与爱的最初觉醒状态

这首梦幻一般的交响诗《牧神午后前奏曲》,是德彪西的第一部具有代表性的印象主义作品。乐曲表现了希腊神话中的牧神午后现身,吓跑了沐浴的仙女,内心怅然又心思飘渺的感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