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吒的一把“火”,从七月烧到了八月。
三个字总结,燃、爆、了。
这一刻,我们暌违已久——中国终于拥有首部制作趋于成熟的商业动画。
与此同时,属于国漫的另一把“火”,也顺势而起。
起源,来自B站的一个账号——中国传媒大学动画作品。
顾名思义,是一场中传动画学院的毕业成果展。
每年六月中下旬,它就会发布30个左右的作品,而播放量最高可达66.3万人次。
这些观众,蹲着一年一更的账号,都在盼啥?
对普通看客来说,是中国动画在呈现方式上的更多可能。
其精彩程度,人称「神仙打架」现场。
在最短2分钟,最长不过10分钟的成片内,每位创作者的风格都绝不雷同。
单看片头的学院LOGO设计,就可见一斑。
清新梦幻的国风、科幻冷峻的后现代风、恶搞幽默的吐槽风、饱含寓意的复古风...
《虫见月》——一轮七窍玲珑琉璃玉
《O一》——镶上寒光闪闪金刚钻
《2020的678》——孔夫子高空站举校标
《衣服》——棱镜折射出的不止一面
谁拍的类型是什么,一目了然。
甚至,你还能从中窥到一丝当代动画大师的缩影。
比如,在《2020的678》里,利用有趣繁琐的独白 瑰丽灵动的画面 天马行空的想象,硬生生把全国高考联系到外星人入侵,最后通过一道题的对错,引出新的人生思考,这不就是汤浅政明最爱吗?
高考前父母的画风
再比如,继承日漫中“自古红蓝出CP”的套路,《都市守夜人:血海妖灵》就将守夜人与“妖物”蓝豚间先相杀再理解的故事拍出了花样。
以及《逃跑》中,还把对动物角色拟人化的方法巧妙调动,放大片中鸡妈妈和鸡宝宝的生活细节,让两只鸡变得生动趣味。
你绝对猜不到,慢动作还有这样的效果...
除了吸收外来精髓,许多作品也对中华底蕴做出了惊人的发挥。
由民俗到传说,看的视角不一样,老瓶换新酒也别具滋味。
就像史学中,我们只知战争英雄的厮杀拼搏,却忽略了其背后的缕缕期盼。
17年在微博爆火的毕设《识途》,就着眼于古时丈夫出征后的妇人,将其内心的哀愁,隐忍与坚强等蜕变以丰富的意象娓娓呈上。
更厉害的,还有对水墨风的调用。
用毛笔写字都难利索的情况下,该怎么作画?
答案是,板绘。
18年的《春困》就用自己的尝试,为我们解答了这个问题。
说到了技术,E君要再提一句——外行看热闹,内行才会看门道。
在各届作品的评论区,也有不少行内人特意来看最具代表性的业界新人水准。
就拿今年看,一部《默海》,连E君这个“外行”也感受到了其制作水平的强大。
强到什么程度?
远超毕设水准,直逼院线作品。
它的故事,发生在海底,讲述了一名探险队员下海寻找遗失的物件时,却遇到了大危机。
E君就说几个要留意的点。
第一幅图中光影渐变下的海底浮游物,第二幅图中盒子的斑斑锈迹,第三幅图中手套的纹理,第四幅图中头罩内的水雾。
抠细节至此,谁不震撼?
剧情同样有惊喜。
冰冷的科幻外包装下,落点却回归了最柔软的亲情羁绊。
不信,你把片名倒过来试试。
画面的精致,技术的探索,文化的结合,都是对中国动画崛起最大的底气。
但E君每年盼的,还不这些。
真正精彩的部分,在于学生们把自己对社会的观察和反思,融汇于创意之中。
这股力量,生猛、勇敢又智慧——拿现象开刀,用动画表现,最后留下问题。
在豆瓣获得8.6高分的15级毕设《一指城》,就讲述了城市发展带来的各项灾难。
工业污染,留守老人,破坏古迹,人情冷漠...
哪一项不是中国的现象级难题?
而画面中,它们都化身为一个个暗喻——老人头戴安全帽出行,她头顶是摇摇欲坠的危楼和时不时砸下的落石;重重新楼不断建起,路上却是麻木生活的渺小人群。
群像元素的背后,尽显社会环境的压力灰霾。
通天晓地的佛主也戴上了安全帽
而在不久前更新的19届毕设,E君看到了层面更广的思考。
包括但不限于家庭暴力的恶果轮回,老年痴呆患者的晚年境遇,中国式教育的扼杀想象等等。
我们在现实中目睹的冰冷,一墙之隔仍在校园的学子也在用自己的方式发声与反抗。
说一个今年我最喜欢的作品:《衣服》。
一个男孩,即将面临大学的毕业典礼。
可他的心情,却分外外复杂。
看这张合影。
发现不同了吗?
人人都是赤裸空心,唯他身穿红衣,蜷缩一旁。
起因,就在这颗有颜色的心脏上。
男孩仍记得,小时候第一次发现自己的特殊时,父母惊异的反应。
父亲放下了手中的报纸,母亲丢掉了正织着的毛线。
面对那颗流淌着鲜红液体的心脏,他们如同天崩地裂。
半晌,父亲递过来一件红毛衣。
和别人不同,就只能隐藏。
男孩的心,因为伤心而染上了蓝色。
等他悲伤的离家后,却发现父母的话,未尝不对。
街上每个“空心人”,都对他投以异样的目光。
这些带着恶意的揣测和偏见,深深的穿透了男孩的内心,也使他迷惘了。
“有问题的,真的是我吗?”
于是,男孩穿上了衣服,封闭了自己的内心。
时光飞逝。
在大学里,男孩总是躲开众人的狂欢,独来独往。
直到一天,他遇见了女孩。
一瞬间,两心交汇,他们在彼此眼里看到了共同的情感。
男孩的生机与活力,仿佛都回到了身体。
城市里,也多出两道彩色的风景线——一袭红衣和蓝衣共同携手自由地穿梭,来到美丽的郊外。
他们除去衣物,以最真实的躯体享受自然。
这两个场景的意味,想到了吗?
《断臂山》和《请以你的名字呼唤我》。
可创作者,却将两个人物的性别设立成了传统关系中的“男”和“女”。
很明显,主题已经从LGBT群体上升为「接受差异」上了。
男孩和女孩之间,并非就是爱情。
E君感受到的,是一种依依相惜的情感,如同在告诉对方:“你不是一个人。”
故事的最后,男孩回到了学校。
他即将登台被授予学位前,看了一眼周围的人群,与台下的父母。
1,2,3。
男孩的眼里,缓缓浮现出曾经受到的嘲笑,以及和女孩的相遇后被注入的勇气。
他一鼓作气,脱掉了包裹的衣服。
人群在骚动。
父母在哭泣。
而男孩却大步向前。
当衣服滑落的那一刻,七彩的颜色混合流动,像是不同群体的人亲吻相交,绽放出耀眼的光芒。
轻快的口哨声下,男孩心里一座承载着恐惧与成见的石墙,轰然倒塌!
致敬美国史上著名的同性恋维权的“石墙运动”
最后的最后,母亲掩面露出一丝笑意。
男孩也面朝阳光,有了久违的笑容。
偏见从来不会自动消解,是一个又一个鼓起勇气的人,亲手把它打破的。
这就是我们要的中国动画。
不畏命运,反抗成见,心存反思,改写未来。
由15年至今,账号已经积累了上百个动画作品。
进步的,是硬技术,愈加深刻的,是主题。
而不变的,是一份动画人赤忱且纯粹的初心。
事实上,早在1922年至1995年间,中国动画就有过自己的巅峰。
41年迪士尼热映《白雪公主》时,万氏兄弟用一部《铁扇公主》喊出了现在都不敢有口号——“人民大众起来争取最后的胜利!”
洋人的公主讲究美和善,中国的公主则要会抗争。
被吹翻的师徒四人
这部动画,甚至影响了日后日本的著名漫画家手冢治虫。
再后来,木偶戏和皮影等多样元素开始融入动画,越来越多的好作品在荧幕上百花齐放。
可到了1995年至2012年,中国动画产业几乎跌入谷底。
期间形成的不良产业惯性,更是扼杀了许多优质作品的生存空间。
要想赚钱,就只能往低龄化走起。
直到2015年石破天惊的“妖猴”出世(《大圣归来》),情况似乎有了转机。
再后来,《大护法》、《大鱼海棠》、《风语咒》、《白蛇传说》和《哪吒之魔童降世》等各具特色的动画作品陆续出现在我们的视野,国人心里才敢有底气的说“中国动画正在崛起”。
代表了“反抗精神”的哪吒
说复兴,比说崛起更合适。
中国动画的亏空,所幸有这些初心仍存的年轻力量来填补。
往后,将会越来越好。
我们作为观众,话不多说,看到好的作品尽力支持即可。
结尾处,E君想用《大护法》的导演不思凡的发言,来描绘出属于动画人的力量:
“动画像一片森林,我带着好奇走入,有过害怕,也遇到了朋友,最后感受到很多酸甜苦辣。我可能会迷失自己,也会想办法挣扎着找回自己。然后我就看到了那个小孩,我发现他已经长大成人,眼里却依然充满好奇,然后我就很感动。”
《猴儿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