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龙虾刑警》、《来电狂响》,到《小小的愿望》、《你是凶手》,购买国外优秀电影的改编权,推出同名“汉化版”俨然成了华语电影圈的新风尚。

走心一点的,如《来电狂响》,会尽可能地汉化"舶来剧本",在保留原版故事架构的基础上加入本土化的人物、情节;敷衍一点的,如《小小的愿望》,连镜头、台词都懒得重新设计,宛如重新配音。

误杀肖央老头最后的笑容(人为刀殂我为羊肉)(1)

但尴尬的是,无论“汉化版”怎么做,似乎都难以俘获观众芳心。

改的多了,观众会说它不尊重原版;改的少了,与原版太像,观众又会亲近原版,说导演犯懒。

直到上周,陈思诚监制、肖央领衔的翻拍片《误杀》上映。

《误杀》

误杀肖央老头最后的笑容(人为刀殂我为羊肉)(2)

首周票房突破2.1亿元,同期电影第一,即便是自带“天王流量”的《天·火》也败在了它的手下。

豆瓣评分7.7,猫眼9.5,淘票票9.3 ,“799”的超高口碑依旧是同期第一。

票房、口碑双丰收,这样的电影不算是爽片,谁算呢?

1:“Sheep Without a Shepherd”

无数大V刨底后,多数观众都知道了《误杀》翻拍自印度电影《误杀满天计》,但如果细究,这个故事其实最早出现在2013年的印度电影《较量》。

名字不同,三个故事却基本一致:主角是一位资深影迷,有一个幸福温暖的家庭,直到家庭成员失手杀死了当地警察局长的儿子。为了家庭,这个男人只能用“电影蒙太奇”瞒天过海,掩盖真相。

用电影蒙太奇掩藏罪案,瞒天过海,如此“高概念”的故事初次观看一定会爽,但事不过三,最后出场的《误杀》显然要在故事之外加入其它亮点。

误杀肖央老头最后的笑容(人为刀殂我为羊肉)(3)

“Sheep Without a Shepherd”。

开场,影片的英文翻译就让我大吃一惊:英文直译羊群没了牧羊人,引申义则是乌合之众。

绵羊温顺,牧羊人强势,一强一弱看似和谐,实际上却充满矛盾与对抗,如果丢失了牧羊人,羊群的行为又极易失控,成为乌合之众。

人为刀殂我为羊肉,这可比单纯的“误杀”有意思多了。

误杀肖央老头最后的笑容(人为刀殂我为羊肉)(4)

肖央饰演的李伟杰,工作勤勤恳恳一丝不苟,生活上与人为善,喜欢打抱不平,专爱帮邻里乡亲出谋划策,但面对仗势欺人的警察时,他又低下了头。

面有不悦,却又不敢反抗,宛若牧羊人皮鞭下的绵羊,偶有反抗,最终只能归于平静。

妻子与女儿失手杀死素察,李伟杰决定瞒天过海,丢弃素察的轿车时,一群绵羊恰好从他的身旁而过。

绵羊依旧低头吃草,眼神却满是警觉。

误杀肖央老头最后的笑容(人为刀殂我为羊肉)(5)

还有一闪而过的绵羊,警匪对峙时被流弹打死的孤羊。

以及电影结束,那只被埋藏于墓碑之下的死羊,羊死了,但公众怒火却被点燃了。

攻击警署,打伤警察,被“牧羊人”欺压许久的她们发泄出了全部怒火,可惜的是,怒火却成了新的暴力。

他们成了“乌合之众”。

2:魔高一尺,道高一丈

隐藏所有的犯罪证据,借助电影“蒙太奇”瞒天过海,运用公众情绪向警局施压。

看过一千部悬疑电影后,李伟杰对犯罪“套路”可谓烂熟于心,用的更是有模有样。

几乎无懈可击。

误杀肖央老头最后的笑容(人为刀殂我为羊肉)(6)

没了猎人,狡猾的狐狸也就失去了存在的理由,失去了修炼的机会。

《误杀》中,陈冲饰演的警察署长拉韫便是那块“磨刀石”,与李伟杰相辅相成,在不断较量中此消彼长,探索这场误杀的真相。

看完一千部悬疑电影,李伟杰认为世间再无离奇的故事;看过一千个案件后,所有罪案对拉韫而言也是小菜一碟。

误杀肖央老头最后的笑容(人为刀殂我为羊肉)(7)

爱子素察消失多日,其座驾被丢弃河塘之中,手机也遭人破坏,唯一的证据只是儿子曾与李伟杰之女平平参加过同一个夏令营。

嫌疑人一家口供一致,路人、商贩、司机为他们做不在场证明,公众更是坚信这场势力悬殊的审判有猫腻。

所有证据都证明李伟杰无罪时,拉韫却发现了不对之处:众口一词的证言、完整闭合的证据链很可能是被人剪辑而成,用电影常用的蒙太奇打破了时间线。

没有证据,寻找证据,在数百部电影中探究李伟杰的心理活动;没有证言,创造证言,用胁迫手段,让安安承认母亲与姐姐的杀人行径。

误杀肖央老头最后的笑容(人为刀殂我为羊肉)(8)

魔高一尺,道高一丈。

拉韫凭借“牧羊人”般的警觉,一次又一次地突破李伟杰一家的心理防线,抓到案件的关键证据。

儿子失踪,正义的母亲化身神探,承受公众与丈夫的误解,突破千难万险,寻找罪犯。

拉韫视角下,这部电影应该叫做“飓风营救”中文版或者是“网络迷踪”plus,可惜的是,她的儿子一出场就败光了观众对陈冲的好感。

纨绔,不思进取,欺压弱小,拉韫不一定是罪恶的警探,她的儿子素察却是百分之百的大反派。

误杀肖央老头最后的笑容(人为刀殂我为羊肉)(9)

最终,拉韫找到了证明李伟杰一家有罪的直接罪证:素察强奸平平的视频。

梦中,她看到儿子,也感受到了李伟杰的绝望。

3:翻拍,这样就对了

风起云涌的电影市场,每隔一段时间,就会出现一股新风潮,现阶段,翻拍片无疑是最in​g、最潮、最火的。

国外大获成功、国内拥趸颇多的电影为蓝本,搭配本土化的语言与台词,再加上颇具人气的华语影星。

故事、演员、本土化的努力都堪称完美,但可惜的是,华语翻拍片都没能摆脱浓厚的尴尬感,宛如一盘不生不熟的夹生饭。

误杀肖央老头最后的笑容(人为刀殂我为羊肉)(10)

碍于审核尺度,阉割原版故事几乎成了所有翻拍片不得不为的一件事,有的甚至还需要重拍,换主演。

审核早已存在,用过线的故事挑战审核无异于以卵击石,如此行为的噱头意味远大于导演对电影的爱。

反观《误杀》,李伟杰一家过失杀人后隐藏罪行,破坏证据,已然触犯了法律。

为了顺利过审,导演将故事发生地搬到了虚构的东南亚城市,并且从影片开始就将片中的警察赋予了“暴力”的负面形象,并且在结尾升华李伟杰形象,让他用自首平息暴乱。

原版结尾犯罪嫌疑人逃避惩罚的戏份被更改,但观众却丝毫察觉不到尴尬,李伟杰的目的不过是为了保护妻女,目的实现了,他自然会回归那个软弱的自己,为自己的行为负责。

误杀肖央老头最后的笑容(人为刀殂我为羊肉)(11)

更难得的是,故事之外,《误杀》还有着导演对世界的态度,藏着他对电影的热爱。

原版中,李伟杰的行为被默认为百分之百的正确,拉韫与丈夫成了欺负公众的大反派,但该片中,导演却跳出了对两个主角的描述,让公众进入故事。

“闻有吏虽乱而有独善之民,不闻有乱民而有独治之吏。”

故事前半段,警察被导演有意识地塑造为反派,李伟杰、颂恩等小人物成了独善之民。到了后半段,导演开始质疑这种群体确信,等到反抗演化成暴力后,拉韫与市长又成了独治之吏,观众对李伟杰、拉韫的态度也悄悄地发生了变化。

这样的转变够大胆,却没有挑战华语观众的观影习惯,实现了两者间的平衡。

误杀肖央老头最后的笑容(人为刀殂我为羊肉)(12)

最后,夸一下影片中的“电影梗”

隐藏罪案,学电影;破获案件,看电影;解构案件,用蒙太奇。

还有诸如“一千部电影”的台词,各类电影场面的自然切入……

这样的悬疑片,看一部顶五部。

码字民工:小配角

免费编辑:威震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