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来自微信公众号:记忆承载欢迎关注阅读全文,下面我们就来说一说关于父母是怎样看待高考?我们一起去了解并探讨一下这个问题吧!

父母是怎样看待高考(高考分数出来之后)

父母是怎样看待高考

文章来自记忆承载。欢迎关注阅读全文。

我能够看到很多考生家长在后台对我的“唠叨”。

你注意我用了唠叨这个词儿。

可能你觉得你在提问,但是你的问题在别人看来,就是一种没有目标的絮叨,或许是一种情绪的发泄,也许只是你孩子没考好,也许只是你说话孩子不肯听,也许是别的原因,比如你拿我这里,当个树洞。

我理解每个人都有情绪,可是如果身为父母,也只有情绪,那我们这些所谓的成年人,与未成年人,又有什么不同呢?

这句话值得思考,如果你和我一样,身为父母的话。

我非常理解中国式父母的思维模式,毕竟我就是在这个文化环境里长大的。

但是我并不认为我们做过的很多事情就是对的。

这些习惯,或者说从上一代人那里带来的教育习惯,并不仅仅体现在高考之后这样一个敏感的时期。

其实从小到大,从小学,中学,大学,就业,结婚,生孩子,中国式父母经常在下面这些事情上,表现得就像我描述的那样。

第一种错误、马后炮。

这个是非常常见的,孩子没考好,你在旁边不停的絮叨,如果你早点听我的,如何如何,如果你当初听我的,如何如何。

要知道这只是一种假设,时光是由无数次选择形成的排列组合。

比如他经历的是A1,B3,C5,D1,...,Z17。

你翻开旧账,说,不应该选择A1,应该选择A2。

问题是,当一个人选择A2之后,后面的一切都会发生变化,这就叫蝴蝶效应。他后面遇到的也许就不是B3了,也许就是B1了。

换句话说,没有人知道穿越回去修改某个参数后面的结局一定会更好,没有。

除非你像玉帝一样,经历了1750次开天辟地宇宙毁灭,经历了几百万次人生,在An到Zn的这个排列组合里,经历过足够多的样本。

明白我说的意思吗?没有人可以做到。

事实上,马后炮不是一种有效的建议,这只是一种无能的体现。

你无力改变现状,于是想要把愤怒发泄出来,你是爽了,你的孩子就遭殃了。

他是无辜的,只是你情绪的垃圾桶。

有的父母还会配上打骂作为组合拳,这一套拳法下去,所有的伤害都留在了你孩子的体内。

不仅仅有情感上的损伤,更重要的是,方法论上的扭曲。

孩子很多时候像父母,为什么?因为他是有样学样的,你是怎么样去思考,去面对人生当中的问题,他也和你一样。

你今天对他发泄,他日,等到他走向社会,他就自怨自艾,自暴自弃。

有一天,等他当了父母,他就原封不动地把这套“方法论”再一次施加在你的孙子孙女身上。

这个轮回是你想要的吗?如果是,你又何必希望他奋斗呢?

说到底,你希望他奋斗,无非是希望他不要再这样了,希望他跳出轮回,不是吗?

第二种错误、对人不对事。

中国式父母有个很经典的行为,那就是归功于自己,归咎于孩子。

如果孩子考好了,那是自己教得好,或者说得干脆点,是自己打得好,自己下手狠,所以自己有功。

如果孩子没考好,那就是孩子没出息,不用功,辜负了自己的打,那就是他的责任了。

这很常见的,这是什么?这是职场里的争功诿过。

职场里,大家为了抢功劳,为了不受处罚,习惯性的会在事情做成之后,努力的把原因归于自己,哪怕和自己半毛钱关系都没有。

也同样会习惯于把过错归于别人,减免自己可能遭遇的处分。

但是这种习惯,放在家庭来讲,是很糟糕的。

因为孩子和你之间,并不是同事关系,也不构成竞争。

你们的关系是合伙人,你们都是董事会的成员,你们都是BOSS,争功诿过有什么实际意义吗?

并没有。

职场中,你会发现到了老板这个层面,就无所谓功过了。

因为钱是自己的,公司是自己的,功也无法赏,过也无法罚,明白吗?

员工可以升组长,董事长怎么升?自己给自己加称号,去泰山封禅吗?

很多人一辈子都没有做过老板,很难理解家庭关系其实就是一种合伙人关系。

你总是带着与同事相处的那些方式来对待合伙人, 事实上是非常无厘头的。

你以为你的孩子不知道你在争功诿过?

他知道,他的父母是什么样的人,他比谁都更清楚。

很多时候,他只是不忍心拆穿你,或者,不忍心当面拆穿你。

背地里他当然知道自己的父母的level,这个level不只是在社会层面上,也是心理层面上,意识层面上,方法论层面上,教育水平层面上,等等等等。

换句话说,大部分孩子都能清晰地认识到自己的父母并非运气不好,其实就是能力不足。

那又何必呢?

你争功诿过,又争不来实际的利益,如果只是图面子更没必要,知子莫若父,反过来讲,知父莫若子。

对着一个很清楚自己斤两的,与自己相处了18年的人,有什么面子放不下呢?

第三种错误、年龄等于经验。

年龄不等于经验,除非是在农耕社会。

农耕社会的变化是非常缓慢的,几十代人也许经历的社会形态都是一样的,你让一个秦朝的人穿越到清朝,他很快就能适应。可是你让一个清朝的人穿越到现代,他会手足无措。

所以在农耕社会下,家有一老,的确如有一宝。没有大数据,没有变化的情况下,谁活得久,谁的见识高。

可是在今天,这一切成立吗?当然不成立。

父母在某些问题上是有经验的,比如婚姻问题,比如情感问题,因为他是过来人,确实比你有经验。

而情感这种东西,受时代的影响相对小,一千年前的爱情故事搁在今天仍然能够打动你,就说明变化很小。

其他方面,能够给你参考的,实在乏善可陈。

过去谁曾想过一个人一辈子要换好几次行业,谁想过这个问题?

上几代人没有人遇到过。

大家遇到的,更多的是一个行业连续做了好几代人,都还在。没有人遇到过行业周期这么短的大环境。

这就好比做父母的,玩的是象棋,到了孩子,玩的是魔兽。

你说玩星际的,给玩魔兽的提供些参考,其实都不怎么靠谱,更别说玩象棋的。

一代人过去,游戏都换了好几拨了。

那么我们反过来,站在孩子的角度上想一想。

假如很多家长,比如说你的家长,他注定要犯以上这些错误,那么作为孩子,你最该做的是什么?

是抱怨吗?

都怪我爹,我爹瞎指挥,一切都是原生家庭的错,我的不成功,是我爹的教育不成功。

是这样吗?

如果是这样,恭喜你,你犯了绝大多数孩子会犯的错。

我昨天说过一句话,人越早知道自己要什么,就距离成功越近。

很早就知道自己要什么,说明什么?说明你很早就产生了独立思想,你开始有了自我意识,你意识到是你在玩游戏,而不是别人。

有些人总以为,那些出生好的孩子,比如盖茨,他的成功,是父母手把手教出来的。

这个想法,也对也不对。

他的成功与他的教育,资源脱不了关系,但恐怕真的不是你想的手把手。

手把手是什么意思?

是说这个被教的人,是傀儡,是没有独立思想的,教育者和被教育者之间,就像曹操与汉献帝。

但其实不是这样的,不是曹操与汉献帝,而是李渊和李世民。

李渊当然给李世民提供了各种帮助,无论是指点还是资源,但那不是手把手,而是对方主动要。

李渊就像字典,是李世民在查字典。

查字典与手把手,是两种概念。前者意味着那个人掌握了主动性,意味着他有独立思想,他知道要什么,他只是拿后者作为自己的资源。

他想做事,无论是想出仕还是想经商,他只是回家说,爸爸,能不能牵个线搭个桥,帮我认识下王叔叔。

你没有这个先天带来的字典,是不如他,可那不是致命的。

因为你可以找别人,你可以去找李叔叔,让李叔叔给你牵线搭桥结识王叔叔。

这是有办法取代的。

问题是,如果你的独立意识没有产生,那对不起,谁也帮不到你。

咱们小号记忆承载3,月初聊过《人民的名义》。有人问我,梁璐的爸爸,为什么不提拔梁璐,非得提拔祁同伟呢?

道理很简单,因为梁璐就没有产生独立意识。

这个世界不是你想象的那样,十二个黄金圣斗士想教谁,谁就能成为下一个黄金圣斗士,不是这样的。

是反过来的,那些想要成为黄金圣斗士的人,他们在寻找资源,10级的时候他们需要10级的资源,100级的时候他们需要100级的资源。

他们是主动吃大的,不是谁喂大的。

所以从这个角度看,如果你5,6岁就开启了独立意识,你父母即便很糟糕,也未必能影响到你。

因为你很清楚你父母的level,别说封号斗罗,你父母连个斗者都不是。

那么反过来讲,如果你很容易受到自己父母错误的教育方式的影响,那也并不可惜,不存在什么被扼杀了。

因为这足以说明你的独立意识萌发的很晚,而且很脆弱,甚至很大概率,你就萌发不了独立意识。

站在个人的角度上讲,都拿自己当独一无二的宝宝。可是站在社会层面上,谁还不是个宝宝了?

老天爷在选拔的过程中,面临的是黑压压的,密密麻麻的,像蚂蚁一样的宝宝们。

你注意,是“们”,宝宝们。

所以老天爷不会在乎谁提前出局,宝宝多了就不是宝了。

卡在新手村,出不了线也没啥大不了的,平常心。

很多时候大家都说卷,那是因为大家都想坐办公室,留大城市,如果你不是非要坐办公室,留大城市,真没有那么卷。

你去非洲看看,去南美看看,去我们在全球各个地方的建设工程项目里走走看看,真的是那八个字:

广阔天地,大有可为。文章来自记忆承载。欢迎关注阅读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