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孩子的发音都不一样,有些孩子从小口齿特别清楚,有些孩子可能5、6岁讲话还是不灵光。
宝宝口齿不清怎么办?
舌系带该不该剪?
每个孩子大脑跟口腔肌肉的成熟时间都是不同的,很多家长认为舌系带预防性的减掉,这样才不会干扰孩子的语言发展,事实上这是一个错误的观念。
2015年《世界儿童耳鼻喉科》杂志,针对378名儿童去做舌系带跟他未来语言发展的相关联研究,发现当年舌系带很短的宝宝,长大以后没有任何一个人在语言发展上出现问题,所以由此可知,孩子的舌系带不需要随便乱剪,舌系带短跟发音构音的异常大部分是没有关系的,如果真的有问题,等到孩子5岁的时候,可以找语言治疗师或医生帮助评估。
模仿宝宝错误发音好吗?
在家在教宝宝说话的时候,有时候宝宝说话实在太可爱了,家长们会忍不住的学他,觉得这样子可以互动,或者激发宝宝学习语言的兴趣,但模仿宝宝并不标准的发音,其实这样做并没有好处,比如宝宝有一个音发错了,你觉得很可爱去重复,他可能在这个过程中觉得妈妈是不是在肯定我,在表扬我,无形中这个错误的发音就被保留下来了,所以我们只做一个正确的示范,接下来我们要在生活中做更多的一言的启蒙和引导,而不是纠结他在这个错误的发音上面。
结巴是怎么发生的
宝宝说不清话,但有的时候结巴,也是生活当中常见的一个问题,民间有一种说法,家里有结巴的人,让他含颗石头练,这种做法其实是没有科学依据的。
人在说话的时候一开始会先有概念,然后大脑把概念转到语言区,接下来神经系统会把想说的音排好,按照顺序传到肌肉,如果含颗石头,只是能练到口腔的肌肉,语言能力和神经协调能力靠这种方法是练不到的。
造成孩子结巴的原因主要有3点:
1.概念到语言能力这里的问题,因为他的词汇量不够,他没有办法去组织好自己要表达的意思,导致的结巴,这种情况是不需要担心的,随着年龄的增加,词汇量丰富以后自然就会好了。
2.语言协调性上的问题,这种情况可以通过一连串没有意思的词汇,让他反复的去练习协调性。
3.心理的因素,比如有的小朋友在玩的时候都没有事,但是一拿起电话就结巴,在他紧张想表达的时候就会结巴,这个时候大人就需要耐心地等待,不要催他,也不要帮他接话,要给他多一点时间,把回路练顺了,他的结巴自然而然就会好了。
“大舌头”是怎么回事?
“大舌头”也叫做构音异常,意思是组织声音的能力,儿童的构音异常可以分为5种类型:
- De、Te、Ne这些舌尖的音发不出来,比如说弟弟,他就会说成gigi,他就会改用舌根来替代舌尖。
- 舌根不会用,g、k、h他不会发,哥哥就会说成DeDe
- 气音不会发,巧克力他就会说成“咬克力”或者“较克力”
- 孩子自己偷懒,把不好发的音自己省略掉,楼梯说成“欧医”
- 卷舌音发不出来,比如蜘蛛,可能会说成“滴都”,z变成了d。
这几种发音其实孩子会在不同的年龄段慢慢建立起来,比如3岁之前舌尖舌根会渐渐成熟,哥哥和弟弟应该是可以说出来的,4岁时候气音应该也能说出来了,5岁的时候卷舌音也能够说出来了,如果孩子在相应的阶段不能发出相应的音的话,可能就需要语言治疗师的介入了。
怎么训练“大舌头”宝宝说话?
- 首先要判断是不是宝宝舌头的位置放错了,或者是气没有送出来,舌头的位置如果太靠后,比如兔子说成了裤子,我们可以用糖果放在嘴巴前面,让他舌头往前顶,发出De的音。
- 舌头放的太靠前,恐龙说成“统龙”,我们就要练舌根后面的力量,可以用“咳~”的声音或者咳嗽,让他感觉到什么是后面用力,等到他有这个概念之后,在把这个音跟其他的音去做结合。
- 气音不会送,比如泡泡说成抱抱,可以用视觉的方式提示,比如拿一张卫生纸放在他面前,让他联系“噗”这个音,如果说泡泡卫生纸就会被吹动,但是抱抱的话卫生纸就不会动,所以让他知道气流出去的概念之后,再跟其他的音结合联系。
所以在帮小朋友做构音训练的时候,一定要循序渐进,用玩的方式去鼓励他。
很多家长在教孩子说话的时候都会用到一个道具,那就是动画片,但是他们不知道可能是因为不合适的动画片造成了孩子“大舌头”和“结巴”,小朋友可能会有一些错误的模仿,比如看海绵宝宝看到一半的时候,他的专注力会出现下降的趋势,因为海绵宝宝说话的频率很快,而且里面电音很多,所以让孩子用动画片学习语言,这件事是不可取的。
宝宝说话晚怎么办?怎么判断宝宝说话晚?
还有一种孩子,开口晚也是比较常见的一种,宝宝开口时间是有一个时间节点的
6个月的宝宝大部分可以发出一些音了,1岁的宝宝大部分可以说出爸爸妈妈,而且自己知道他在叫谁,1岁半的孩子能够说出5个词语就已经可以了,2岁的时候基本上可以组织一个短句了,如果孩子在1岁时1个音都发不出来,我们就要注意3个问题:
- 是否检查过孩子听力
- 孩子有没有自闭倾向
- 除了语言之外,还有没有其他的发育迟缓
这些是评估孩子是不是需要治疗的一个指标。
让宝宝上早教班对孩子语言的发展有用吗?
有两类家长特别喜欢给孩子报语言类的早教班,第一类是孩子说话晚,家长会觉得上这个课孩子是不是就可以提前开口说话了,第二类是宝宝说话不太好,可能会有些“大舌头”或者“结巴”的这些小朋友,其实这种小朋友更加不建议给他报所谓的“口才课”,因为这种课对于孩子自信心的打击很有肯是毁灭性的,上不上语言类的课程不那么重要,重要的是让他有一个很对词汇积累的过程,在一个好的语言环境里让他去玩耍是最重要的。
在宝宝18-24个月,这个月龄的孩子正处在词汇爆发期的发展阶段,在这个阶段孩子每天都能学会几个新词,可是这个时候你报了一个班,就不太分得清孩子学这个词是早教班教的,还是自己学习的。
现在很多早教机构特别流行小主持人班、朗诵班、口才班,但是很多口才班根本不练口才,练的也不是表达,练的统统都是表演,其实让孩子自己找到适合的表达风格最重要,上标准化的早教班,用一刀切的方式,反而不利于孩子语言的发展。
宝宝说话晚的应对方法
当排除孩子因为生理疾病或者自闭症造成的语言迟缓之后,我们就要看看是不是这3个原因造成的:
(一)是不是家里人说话太少,如果家里人都不爱说话,或者说话很少,请开始跟宝宝说话。
(二)家里的语言是否太杂乱,2005年香港大学针对600多个家庭,发现家里如果是2种以上语言同时进行的话,孩子语言迟缓发生的概率会增加3倍,尤其是男孩,发生的几率是女孩的2倍。
(三)妈妈太过贴心,宝宝稍微有点饿了,还没等发出声音,马上就去给孩子喂吃的,宝宝眼神往窗外一看,妈妈马上就带着出去玩了,导致孩子没有表达的机会,这种情况可以让孩子多跟家里的其他成员相处。
说话晚有什么不利影响?
大量研究发现,孩子小时候说话晚,会导致他在成长过程中出现一系列其他的问题,比如说情绪稳定性不好,有一定程度的暴力倾向,更容易养成一些坏的习惯,如果能让孩子尽早的脱离迟语的状态,孩子在未来的发展会更加好。
说话晚的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还会有更大的可能性患注意力缺陷与功能性多动障碍,也就是俗称的多动症。
根据美国《每日邮报》报道,以及印第安纳大学针对一批孩子进行了一个长期的跟踪研究,去看这些孩子语言发展的早晚,以及在成长过程中多动症表现,发现中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如果孩子本身就有说话晚的问题,有多动症的概率也会相应增加。
如何做好宝宝的语言启蒙首先孩子的语言启蒙一定是从刚出生就要开始了,并且电子声是不可替代人声的,现在很多家长用说话机器人跟宝宝说话,这种情况是绝对不可以的,因为机器人是不带情感的,两个人聊天不仅是听对方说什么,我们要看对方的表情,感受到他的温度,甚至是闻到对方的气味,这些对宝宝来说都是很重要的多感官感受。
还可以在游戏中渗透语言,比如小朋友都会喜欢小动物,在教小朋友说话的时候去重复小狗这两个字真的很枯燥,当我们去学小狗爬的过程中模仿小狗叫,这种情景式的模仿对于宝宝来说一定更有效。
在宝宝1岁半以后,接触大自然的时候,是最好学习语言的一个时机,比如带他到公园里玩,看到蔚蓝的天空和广阔的草地,会引导出孩子说话的兴趣,所以让孩子自己去感受和认知是非常有用的。
加拿大语言学家威廉·法勒,发明一种叫“威廉说话术”,面对不会讲话的婴儿,想让他有语言上的刺激,有3种方法:
1.大人在宝宝身边做事情让他感受到,比如拿起个杯子跟他说,“妈妈在喝水,你看杯里的牛奶是白色的,牛奶真好喝”,就是随时讲你正在做的事情给宝宝听。
2.跟我们一般看到的儿童节目一样,语调可以稍微高一些,因为有些孩子对低频的声音会没反应,音调高一些他就会有兴趣了。
3.说话不要太快,当宝宝发出声音之后,你要回应他,如果他也有回应,就可以一直跟他对话,这其实是最好的语言刺激。
总结后你会发现,家长们之前的焦虑都是孩子说话晚,或者是孩子说话不清楚,但是大部分孩子都能迈过这个坎,语言是孩子们表达自我的一种方式,也是人与人沟通的一种重要手段,希望这篇文章能够帮助到,家里有正在学说话和即将学说话宝宝的家长们。
想了解更多母婴育儿知识可以关注我,如果您觉得这篇文章能够帮助到更多的人,那就请点赞和分享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