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一个有责任心的父母(做一个合格的父母)(1)

这是一个焦躁的时代,这是一个充满竞争的世界,不仅商业社会如此,孩子的教育亦是如此。过去,家长们在养育孩子方面期望的更多是健康、幸福,希望孩子能够独立和按自己的方式获得成功。今天,则大不相同,家长们无不希望为自己的孩子提供尽可能好的人生起点,让孩子不输在起跑线上。尤其在过去的10年里,就如何让孩子达成这个目标,家长们极尽所能,有的甚至是焦虑和惶恐,挣扎于失败和失望之中。似是而非的海量信息,竞争性与全球化程度日益加剧,各类育儿书籍、节目、产品和“专家”和APP市场方兴未艾,在技术和商业包装的支持下,都争相声称能够为培养最聪明、最健康、最出色的孩子提供必要的帮助……这一切使得许多父母不知所措、难以抉择,只能顺势而为,为孩子的成功加入“教育大军”之中。就这样,在这焦躁的世界里,父母也为了孩子的教育,从出生那一刻直到高中毕业,陷入了旷日持久的焦躁和没完没了的担忧与困惑中,孩子的教育正改变着家庭的生活。

这些教育产品告诉我们,如果孩子3岁还没有学会阅读,就进不了最好的幼儿园;如果孩子小学阶段拿不到全A、没有在钢琴、球类有特长就升不上好的中学。这就意味着,一个幼儿在18个月后,就必须在父母的清单下过上紧张的生活。本该四处乱爬、蹒跚学步,随意拼搭积木的年龄,却因为那些教育“专家”告诉我们,这个阶段正是与词汇学习“相联结”的关键时期,而拿着识字卡不断地教孩子学习识字。就这样,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越来越多的家长生怕孩子被拉下,而抓紧每个所谓的最佳智力发展阶段,以填鸭子的方式完成孩子们的大脑构造。压力和恐惧伴随着孩子的成长,挤压着父母的时间和精力,在这个教育理念下,家长们奉行着一旦错失孩子的黄金教育期,孩子们将注定一辈子智力平庸。事实上,这种拔苗助长的方式,在某种程度上破坏了孩子的情商,错过了童年时代培养想象力和质疑能力的最佳时机,“十万个为什么”式的孩子不再出现。更重要的是它严重地损伤了孩子的自信心,毕竟不可能每个孩子都有超强的记忆力和承受能力。

近些年来,我也和许多全心关爱孩子的家长一样,尽职尽责、焦虑不安,可孩子的学习成绩未有丝毫进展,让人感到迷惑而看不清方向。身为父母,我们希望尽其所能给孩子提供一切有利于未来成长的条件。然而,一个庞大的产业正在利用我们对孩子的爱,以及由此产生的恐惧和希望,去“吸引眼球”,甚至贩卖父母们根本不需要的东西。过量的信息与没完没了的营销遮蔽了这个事实:将孩子培养得聪明、自信、充满好奇心、有才华,并且成年后仍然如此,只需要专注于发挥孩子的天赋就可以,也就是让孩子自然而然的成长才是最好的教育。其实,在经历了数年的困惑和纠结之后,我开始重新思考,什么才是赋予最好教育的途径。追其本源,身为父母,我们一直伴随孩子的成长,最清楚自己孩子的秉性和天赋,是任何教育机构所不能替代的。在这一点上,我们应该求助于中国的古老智慧,比如对“拔苗助长”这个词的充分理解,过度地教育和加快孩子的接受程度,只能是金玉其外,而不能在孩子的幼小年龄中奠定好心智基础。

事实上,造成今天这个局面,让家长们焦虑不安的,不是自己的孩子不够努力、聪明,而是家长的虚荣心在作怪。没错,我们就生活在这样一个焦躁的时代,每个人都在追求成功,想成为人上之人。但是,选择权在我们,我相信,任何事情都会是一个物极必反的过程,与其等着自己在恐惧中抑郁,不如重新找回养育孩子的真谛。一句话,让教育自然而然地发生,让父母凭直觉去养育自己的孩子。也就是说,关注孩子、享受当下,对孩子正在做的任何事情都做出最自然的反应。要做到这一点,作为父母,我们首先要放弃在养育孩子过程中的各种杂念、担忧与焦虑,一心一意地成为孩子们的学习伙伴,而不是“监工”或者居高临下的父母。关注孩子,根据孩子的当下需求做出反应和行动,我们将成为孩子最好的老师和家长。回想一下,孩子出生以后,我们喂奶、换尿布、哄睡觉、洗澡以及与孩子静静地相处,到他们的蹒跚学步,教育都在自然而然地发生,天衣无缝地完成着成长的对接。而作为家长,我们并没有给予过多的教学方法,只是无微不至的关注与照顾,并跟随他们的发展需要顺势而为,这其实就是最好的佐证。

孩子,以及整个人类,都有一个最为突出的特点,那就是在个性、气质与学习风格方面,人与人之间千差万别。我在这里所要阐述的并不是对孩子的教育采取“自由放任”的方式,也并不是所有的教育培训都一无是处,而是要清楚孩子生而不同。事实上,这个世上本就没有某种适合所有人的养育方式,正如并不存在一模一样的孩子。作为家长,我们应该摒弃“自由放任”、“把孩子的教育完全教给别人”或者是高强度的“直升机式”的教育方式,遵从引导并回应的原则,根据孩子的特质,探寻孩子学习的“最佳结合点”。我们要清楚,有的孩子独立、能够自主学习,另一些则喜欢群体式学习,需要频繁的回应和监督。在成长的过程中,孩子们都具有想象力和创造力,只是有的更加丰富。这些都需要我们依据自己孩子的成长特点调整教育方式,还需要对孩子的性格、学习风格和需求足够敏感。在此基础上,我们可以帮助孩子选择适合其自身的教育节奏,当然也包括符合孩子特性的培训机构与兴趣班,以此来弥补你在教育能力上的不足,毕竟作为家长我们所能懂得和能教导知识基本只限于青少年阶段。

作为父母,我们应该喘口气、放慢速度,去体会婴儿、幼儿、学龄前孩子的成长体验所带来的单纯的愉悦和乐趣。这样一来,我们将为自己的孩子在青少年、青春期及更长远的未来奠定基础。作为家长,我们面临的最大挑战是过滤掉种种无稽之谈,集中精力对孩子的需求做出自然、自信、慈爱、直觉的反应。因为,做到这一点,我们就能专心培养并加强孩子与生俱来的好奇心,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身为父母,我们还要努力随时代的变化,修正自己的价值观,拒绝欺骗自己与孩子的各种“一夜成名”计划,你的理性和修养本身就是对孩子一生最好的影响。总之,在这个焦躁的世界里,我们要有耐心,明白自己有18年甚至更长的时间可以引导孩子发展,相信“天生我才必有用”的人生真谛,懂得静待花开,这样,我们就能够抵御焦虑和压力,不会拔苗助长,不会在孩子做好准备之前,硬往孩子头脑里塞“知识”。果真如此,就可以确保孩子终身学习所需的大脑智力系统得到最佳发育,并让孩子的一生也充满爱、关怀、常识和积极的世界观;家长们也可以与不断成长的孩子保持自然的互动,教育成功则会自然而然地发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