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宁、凌统、吕蒙、周瑜、陆逊,应该是三国死亡最耐人寻味的5位大将。不谈阴谋论,只看事实依据。

甘宁之死

《三国志·甘宁传》仅提了一句:“宁卒,权痛惜之。”

根据《礼记·曲礼下》记载,“卒”是古代对大夫死亡后死亡的通称,也就是指死亡。但是,究竟是死于疾病,还是其他原因,却并未提及。

不过,《三国演义》给出了答案,说甘宁因痢疾缠身,病情加重,而被蛮王沙摩柯一箭射杀。

孙权为什么要选择杀掉吕蒙(吕蒙病重后孙权一个细节)(1)

▲甘宁雕像

但是,甘宁作为一个一辈子的水贼,似乎患痢疾的可能性并不大。加之,甘宁又死于222年2月(正史220年),而2月这种天气,发生痢疾的可能性更是稀罕。

所以,甘宁究竟因何而死,就难有定论了。关键,甘宁和吕蒙有“甘吕之交”的情谊,有过命的交情,而甘宁又恰好在吕蒙死后而亡,却又并未交待死因和准确时间,这就有点耐人寻味了。

凌统之死

《三国志·凌统传》记载:“会病卒,时年49岁。”

是说,凌统死时是49岁,因病而亡。

但是,根据《三国志·旁证》、《三国志·集解》、《北堂书钞·卷一百三十三·服饰部二·床十五》、《建康实录》、《三国志·骆统传》、《诸史拾遗》等史料记载,凌统死时只有29岁,相差了整整20岁,不知是《吴书》记载笔误,还是另有隐情,就不得而知了。

孙权为什么要选择杀掉吕蒙(吕蒙病重后孙权一个细节)(2)

▲凌统墓址

同样,吕蒙和凌统的私交也是非常铁,有过命交情的那种铁。

吕蒙之死

根据《三国志·吕蒙传》注引《江表传》记载,吕蒙谋取荆州,擒杀关羽后,孙权打算任命其为南郡太守,封孱陵侯,赏铜钱一亿,黄金五百斤。但是,正当孙权在公安县开庆功宴之时,吕蒙却因突发疾病而无法赴宴。

对此,孙权居然笑着说:“取荆州,擒关羽,都是吕蒙谋划之功。今日功成名就,庆功和赏赐还未施行,为何会不安呢?”

按常理来说,这时孙权应该前去探望吕蒙病情,而不是在宴会上调笑吕蒙,毕竟吕蒙刚刚立下开疆拓土之大功。

为了应对吕蒙的“不安”,于是孙权增加赏赐吕蒙的仪仗队规模和属官编制。虽然,吕蒙坚决不接受黄金和铜钱的赏赐,但孙权却强令其接受。

接着,孙权将吕蒙接到自己的内殿,令宫医全力救治。同时,还以千金之赏,在国中悬赏能够治好吕蒙疾病的医匠。

救治期间,孙权每次看到医者给吕蒙施针,就有一种感同身受般的难过。当吕蒙病情稍有好转,孙权就会高兴地大赦罪犯、大宴群臣、对身边的人有说有笑,以示庆贺。否则,就会叹息不止,夜不能寐,甚至还减少了各种娱乐活动和食量。

然而,随着吕蒙病情的逐渐加重,孙权原本想要亲自到病榻前探望,却又怕影响吕蒙的病情。于是,在墙壁上凿了一个洞,以方便观望吕蒙。

同时,为了吕蒙病情早日康复,孙权还命令道士在星辰下为吕蒙祈福延寿。

孙权为什么要选择杀掉吕蒙(吕蒙病重后孙权一个细节)(3)

▲吕蒙剧照

通过这些细节来看,孙权似乎对吕蒙确实尤为看重,已经远超其他所有病卒群臣。但是,若细思之下,这段史书对孙权关心吕蒙病情的描写,给人的感觉明显有过尤之嫌,就算你想看吕蒙,又想不打扰吕蒙病情,更加方便的方法应该很多,有必要在墙上打上洞吗?

再说,吕蒙生病后,难道不能派宫中医师去他家中看病吗,有家人陪伴不是更好吗,有必要非将他接到宫中来吗,究竟是想让他与家人彻底隔离还是另有企图呢,有必要如此大书特书吗(总让人有种“此地无银三百两的感觉”)?

同时,再来看看另外三个都督之死。

周瑜之死

赤壁之战后,当他和甘宁极力提出征伐益州的方案时,孙权居然去问刘备的意见,难道他不知道他们二人间是竞争关系吗,难道他不想趁机征伐益州吗?以他的智商和枭雄心性,又怎么不想征伐益州,也应该很清楚刘备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但他更想巩固自己的权威,而一旦周瑜再取得征伐益州之功,周瑜的威望绝对会凌驾在他这个东吴之主之上。这一点,他绝对是不能接受的,毕竟这样的结局会严重动摇自己的政权稳定。

所以,他不能直接反对,也不问麾下人的意见,反而向敌对方的刘备问意见。结果,刘备更加狡猾,又怎么会被孙权当枪使呢?于是,刘备来了一句:“公瑾文武筹略,万人之英,顾其器量广大,恐不久为人臣耳。”

孙权为什么要选择杀掉吕蒙(吕蒙病重后孙权一个细节)(4)

▲周瑜雕像

此言一出,越发增加了孙权对周瑜的忌惮之心。于是,当周瑜提出征伐益州时,孙权表面表现得很是积极,表示会全力支持周瑜用兵,让周瑜放开手脚去干,却不提后勤保障及援兵之事。

对此,周瑜也很无奈,征伐益州,是自己提出来了,而且孙权又同意了,但要兵没兵,要粮没粮,还怎么征伐。

加之,他也明白孙权对自己颇多忌惮,一腔忠义热血,却遭如此猜忌,如何不气。最终,周瑜病死在了出征的路途,死时仅有36岁,可谓英年早逝。所以,几乎可以断定,周瑜就是被刘备和孙权两大枭雄给活活气死的。

鲁肃之死

应该没有多少疑虑,因为孙权和鲁肃之间的关系,相当于曹操与郭嘉、刘备与法正,都是能够让主公在大事上下定决心的主,所以鲁肃的死,绝对属于正常死亡。

陆逊之死

是在“二宫之争”中被孙权多次辱骂,忧愤而亡,相当于是被孙权骂死的。

孙权为什么要选择杀掉吕蒙(吕蒙病重后孙权一个细节)(5)

▲陆逊雕像

同时,当陆逊在夷陵之战后,威望一时无二,孙权便迫切想要提升自己的权威,因为他似乎不想看到臣子的威望高于自己。于是,以他为主导发动了合肥大战,而他在逍遥津一战中,差点成为张辽的俘虏。可以说,他主导的几场北伐,全部以失败而收场。如果,是陆逊北伐,能有如此惨败吗?

同时,从孙权不带陆逊出征这一点也能看出一些端倪,他似乎并不想陆逊再立大功。

加之,孙权时期的“二宫之争案”“吕壹案”等,东吴新生代人杰死亡之多,几乎断送了东吴的发展根基,同样也将他颇重的猜忌之心展现的淋漓尽致。

所以,将这一切连贯之下,这么多重臣之死的真相,似乎已经呼之欲出了。这一真相,似乎也比阴谋论更加让人心惊,那就是人心的可怕。

图片来源网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