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5年5月上旬,阳光明媚,周恩来突然有了兴致,来到院子里散步。连日的病痛已经让周总理很久没有这么自在了。他走在前面,突然转过头来问身边的医护人员:“你们不要瞒着我,我还有多少日子?”

医护人员面面相觑,不知如何回答,他们只能强装镇定说道:“总理你身体还好着呢!我们不会让这一天那么早到来的。”医护人员没有正面回答,想用几句模棱两可的好话蒙混过去。

周恩来听后,指着医护人员笑道:“你们啊,我自己的身体我还不清楚吗?”周恩来继续散步,看到了院子里的桃花开始败落。周恩来停下了脚步,叹了一口气说道:“我还是想知道我到底还有多少时日,你们一定要告诉我。因为我手里还有很多工作没有交接,我担心来不及啊!”

降半旗 联合国(联合国成立31年首次降半旗)(1)

图|周总理

跟在后面的医护人员突然双眼泪盈盈,用颤抖的声音说道:“总理,这……您让我们怎么说……”周恩来见状,似乎明白了,自己怕是时日无多,医生也束手无策了。周恩来安慰道:“那我们就不提了,我们散步吧!”

自那以后,周恩来日夜不停地工作。

1976年元旦,周总理病情加重,已经到了无可挽回的地步。1月8日,周总理的心脏停止了跳动,他怀揣着中国人民幸福的神圣使命离开了人世。周恩来留下了3条遗嘱,第一条他请求将自己的骨灰撒在祖国的山川、河流大地上。

在场的所有人闻之落泪,这是总理对国家深沉的爱啊!接下来的第二条和第三条众人站出来坚决不答应。

周总理逝世,数十万中国百姓陷入了哀痛,总理逝世的消息传到了世界各个角落,国际友人也都沉浸在悲痛中。1月9日,为了纪念周恩来,联合国只升了一半的国旗。

联合国是1945年成立的,联合国国旗只升一半的国旗,这是联合国成立以来就没有发生过的事。世界上别的国家元首去世,都没有享受到如此殊荣,联合国从来没有为了谁而降半旗。

一些国家的代表心存疑惑,不满地问道:“周恩来不过只是中国的总理,联合国为什么要为了他开先例?”

时任联合国秘书长瓦尔德海姆先生,对此发表了一次演讲,对于联合国为什么要为周恩来开先例,原因有两个。

1976年周总理逝世,留下三条遗嘱,分别是什么?联合国成立31年首次降半旗,秘书长:两个原因。是哪两个原因?

周总理的遗嘱

1976年1月8日,上午10点,毛主席躺在病床上。张耀祠匆匆走了进来,双眼通红,说道:“周总理走了……”

毛主席听后,一言不发,病房里一片寂静。毛主席一直都非常关注周总理的病情,几乎每天都要让秘书打电话询问周总理的身体情况。他们都知道,这一天迟早要来,没想到还是给了主席一个沉重的打击。

降半旗 联合国(联合国成立31年首次降半旗)(2)

图|毛主席

中央领导们也陆续接到了消息,立即赶去了医院。第一个来到医院的是李先念,上午11点,就都到齐了。周恩来的妻子邓颖超说出了周恩来生前提到的三条遗嘱:

  1. 周恩来同志在十几年前就有这个想法了,死后将骨灰撒向祖国的大好山河,他要换一种方式继续守护他深爱的土地和人民;
  2. 周恩来同志不希望自己搞特殊、葬礼规格过大;
  3. 周恩来同志希望,中央不要开追悼会、遗体告别会,丧事一切从简。

邓颖超解释道:“恩来认为,天气太冷了,如果搞个八九天的追悼会、告别会什么的,会冻到群众。之前的老战友大多数多要来,恩来考虑到他们年纪大了。所有的一切都是做给活着的人看的,死者什么都感受不到。与其浪费资源、人力,还不如一切从简,就像平常百姓去世一样。”

邓颖超用嘶哑的声音缓缓说道:“对于恩来生前的决定,我个人表示没有意见,一切由组织决定。我还是希望中央能满足周恩来同志的要求。”现场的所有人都已经泣不成声,总理生前就是这样,处处为他人着想,死后牵挂的还是他的人民和战友。周总理走了,又好像没走。

李先念第一个站了出来,提出反对:“总理一生为了祖国、人民鞠躬尽瘁,不能不搞追悼会啊!我们不会同意,数百万中国人民也不会答应。如果真的这样做了,我们如何向人民交代呢?就算以后舍弃一切丧葬礼仪习俗,我们也不能拿周总理开先例。”

下午三点,中央政治局召开了会议,会议主要讨论对于如何安排周总理的身后事。有人提议:“周总理是担心老战友、百姓来送他的时候受寒。他处处为人民考虑,到了生命的最后一刻还是如此。作为被周总理放在心里的百姓和战友,没有追悼会是不行的。”

此话一出,在场的所有人眼眶微红,最后决定,周总理第二条和第三条遗嘱不能同意。

朱德:你们知道总理的革命历史吗?

1976年1月9日,中央人民广播向全世界广播了周恩来因病去世的消息。朱德的女儿朱敏回忆道:“我从来没有见过我父亲流眼泪,我哥哥去世的时候,爸爸都没有哭。但他听到周总理去世的时候,一直坐在沙发上流眼泪,整个人都在颤抖。”

工作人员告诉朱德关于周恩来的遗愿,不保存骨灰,他要把自己的骨灰撒在中国的山河间。朱德听后,十分动容,双眼凝泪说道:“过去,人们死了是要用棺材装好埋在土里。后来进行了一次革命,我们对遗体进行火化,保存骨灰给活着的人一个念想。周总理却将自己全部奉献给了国家,他是一个真正的革命家。”

降半旗 联合国(联合国成立31年首次降半旗)(3)

图|朱德

朱德深情地问子女:“你们知道总理的革命历史吗?你们知道他这一路是怎么走过来的吗?”朱敏回答:“我知道一些,看了他人的回忆录,没有不感谢他的。”

朱德陷入回忆,细数周总理为了国家、人民日夜工作,殚精竭虑的曾经。

1922年,36岁的朱德还是国民党高级官员,他被共产党的精神吸引,决定加入共产党。李大钊是一个看重家族背景的人,他认为共产党人必须要背景清白,于是将朱德拒之门外。

朱德想不通,他虽然是军阀出身,但是也保卫了孙中山先生,抗击过其他军阀呀!为什么李大钊就不接受自己呢?为了解开这个疑惑,朱德决定增强自己的学识,远赴海外追寻真理,再以一个全新的朱德来打动李大钊。

朱德听说中国共产党在德国创建了革命队伍,他毫不犹豫地选择来到德国。他找到了创始人之一,朱德找到了他的家,来开门的居然是一个不到24岁的年轻人,这个人正是周恩来。小小年纪就有如此眼界和能力,朱德心里佩服这个青年。

朱德开门见山地说了自己曾经的身份,和现在的想法。令朱德感到惊讶的是,周恩来并没有特别在意自己过去的身份,而是问道:“你觉得中国以后的出路在哪里?”

降半旗 联合国(联合国成立31年首次降半旗)(4)

图|周恩来

这个问题,朱德侃侃而谈,慷慨激昂地讲出了对中国革命的看法。周恩来认为朱德是一个难得的人才,于是游说朱德加入了共产党,成为了一名地下工作者。

有周总理,才有后来的朱德总司令。

周总理遇刺

1937年,日寇大肆侵华,周总理冒着生命危险前去与蒋介石进行谈判,劝说他停止内战,一致抗日。那天,天气寒冷,周总理出发前,双手冻得通红。朱德看到后,立即把床上的毛毯子拿了过来,盖在周总理的身上,将周总理的腿和手盖得密不透风。

周总理拒绝道:“你拿回去吧!我不用。”

朱德开玩笑地说道:“你得盖暖和,你是代表中国共产党去谈判的,别到时候腿在路上冻麻木了,在老蒋面前走路走不利索。”周围的人听后忍不住哈哈大笑,周总理也没有再拒绝。

周总理离开1个小时左右,就传来了周总理遇刺的消息,朱德得知后心都提到嗓子眼,迅速组织救援队去接应周总理。原来,周总理在半路上遇到了土匪,他们大概有上百人。

警卫员几乎全军覆没,周总理危在旦夕。周总理的贴身警卫员,在最后关头,将周总理的大衣毯子抢了过来,披在自己身上,独自引开土匪。土匪误认为那名警卫员是周总理,纷纷追了上去。

降半旗 联合国(联合国成立31年首次降半旗)(5)

图|周恩来

周总理脱险,那名警卫员却牺牲了。警卫员牺牲时还抱着朱德送给周总理的毯子,烈士的鲜血浸透了那张毛毯,毯子上还有几个醒目的血窟窿。如果不是那名警卫员,牺牲的可能就是周总理了。

周总理回到延安时,手里紧紧抓着那条毛毯,为那名牺牲的警卫员流泪痛哭。这次袭击,只有4个人活着回来了。周总理将那条沾满鲜血的毛毯洗干净,亲手用针线把洞缝好,一直带在身边。

抗日战争胜利后,蒋介石撕毁了和平协议发动内战。朱德准备带兵去大别山作战,大别山严寒,周总理将那条毯子送回给了朱德。

周总理逝世,新中国与联合国降半旗致哀

现在,国家下半旗是一种通行的志哀方式。起源还要追溯到1612年的一天,英国船只“哈兹·伊斯”号在探索北美通向太平洋的水路时,船长不幸离世。船员们都十分敬重他,为了表达对已经离世船长的敬意,船员将他们引以为傲的旗帜下降到一半。

这艘船只来到泰晤士河,人们看到船上的旗帜下降到一半,不知道是什么意思。打听后,才知道是为了纪念已故的船长。后来,这种志哀方式传到了欧洲大陆,为各国所用。

周总理去世当日,中国下半旗以示哀悼。联合国居然也降半旗,这是联合国组建以来首次降半旗。不少国家领导人表示不满,他们国家元首去世为什么没有得到如此殊荣?

时任联合国秘书长瓦尔德海姆先生发表了一次演讲,作出解释。

降半旗 联合国(联合国成立31年首次降半旗)(6)

图|瓦尔德海姆

瓦尔德海姆先生说道:“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总理周恩来逝世,联合国下半旗这个决定是我做的。有两个原因,第一个,中国是一个有着几千年历史文化的文明古国,几千年积累下来的财富数不胜数,周恩来身为这样一个国家的总理,他在银行的存款公开透明,没有一分私人存款!试问,你们国家的领导人做到了吗?”

1967年,一对夫妻将买房子的1.2万英镑捐给国家,但又不知道把这笔钱交到谁手里合适。他们思前想后,最终决定直接寄给周总理,同时附上一封匿名信。小夫妻在信中写道:“敬爱的周总理,我今天给您汇过去了1.2万英镑,这是我们这些年节省下来的财产。

国家正值困难时期,我们希望这些钱能用于建设我们社会。由于我们不知道要通过什么方式才能将钱交到国家手中。万不得已,我们就想到了您。您是我们国家的领导人,是我们信赖的人。”

周总理收到后,吓了一跳,很快就下达了指示:这是百姓的资产,国家不能收,立即找到寄款人退回去。

这对夫妻就是刘本昆与刘道蕊,丈夫刘本昆曾经与周总理在一起共事过,被周总理的人格所折服。刘道蕊原国籍是英国,后来加入了中国国籍,并深深地爱着中国这个国家。

由于当时条件受到限制,工作人员没有找到捐款人,就只好将这笔钱以周总理的名义存在银行,一存就是30年。周总理去世,这笔钱还是原封未动的。

30年后,银行找到了这对夫妻,按照周总理生前的指示,理应退还。但刘本昆与刘道蕊始终不接受,并说道:“捐出了就是捐出了,我们不能收回。”最后双方达成协议,用这笔钱成立一个基金会,帮助有需要的人。

瓦尔德海姆先生的第二个原因

瓦尔德海姆先生对着联合国,各国代表说道:“周恩来作为一个国家的总理,一生只有一个夫人,不离不弃,是世界夫妻中的典范。周恩来与邓颖超一生都没有亲生孩子。你们的元首,他们的夫人没有生下小孩,会怎么做?你们比我清楚。周恩来的人格是伟大的!”

有一次,周总理正参加一个国际酒会。一个外国领导人见到了周总理,故意上前戏谑道:“周总理,我早就听说中国的周总理见多识广,很有品味。想必一定阅女无数,我想问一下你见过世界第一美女吗?”

降半旗 联合国(联合国成立31年首次降半旗)(7)

图|周恩来

这位外国领导人无非是认识几位国际上的女明星,想找人炫耀一番,同时奚落他人,据他所知,周总理只有一个夫人,从来没有变动过。所以,这位外国领导人认为,周总理一定是没有见过什么美女,所以才一直没有另外娶妻子。

周总理还从来没有听过这样的问题,对于女子,他看重的从来都不是容貌。于是他回答道:“我当然知道世界最美的女子是谁,说来我们还是知己呢!”

外国人一听,还以为周总理是瞒着所有人在外面“金屋藏娇”,于是好奇地问道:“她是谁?你知道她住在哪里吗?”

“我知道,她就是我的妻子,现在应该在我的家里。”周总理说道。

外国人听后哈哈大笑,笑出了眼泪,反问道:“你的妻子年龄大了,怎么会是世界第一美女呢?”

“不知你有没有听过中国的一句老话,叫‘情人眼里出西施’,我不知道大家认为的世界美女是谁。但我深爱一直陪伴我的夫人,在我眼中她就是最好的,她也是完全属于我的。她如果不美丽,我又怎么娶她呢?”

周总理的长情,在世界上都是少有的。两人对话就像是身在泥塘中的人在问岸上的人:“你身上为什么有泥巴?”周恩来的回答不仅坚定了自己的原则,还讽刺了外国人的轻浮。

邓颖超与周恩来一生无子

周恩来与邓颖超是自由恋爱组建的家庭,两人携手走过了多少风风雨雨。他们是彼此的知己,是志同道合的同志,也是不离不弃的爱人。

降半旗 联合国(联合国成立31年首次降半旗)(8)

图|周恩来与邓颖超

1925年,周恩来与邓颖超结为了夫妻。结婚几个月后,邓颖超在工作的时候常常会感到恶心、呕吐,没有食欲。邓颖超并不是发生了什么,她是一个坚强很有主见的女人,请了假自己就去医院检查,才发现自己怀孕了。

邓颖超得知自己怀孕后,第一反应不是喜悦,而是恐慌。那时候革命工作才刚有起色,她认为这个孩子来得不是时候。那时候的邓颖超也不过才20出头的年纪,对于这个突然到来的孩子感到十分慌乱。

周恩来没有在身边,他正率领东征军讨伐陈炯明,邓颖超一个人在广州工作。邓颖超一想到自己手头上的工作,她哪里有时间带孩子呀!想到这,她下定决心,自己偷偷去打胎。邓颖超太过年轻,没有生育方面的经验,不知道打胎会给身体带来多大的伤害。这个决定,成了邓颖超一生最后悔的决定。

邓颖超在街上药店买了打胎药,回家就吃了下去。没想到,打胎过程并不顺利,邓颖超自己在家疼得死去活来。邓颖超不敢和任何人说,只请了一个星期的假。

邓颖超的母亲来到广州,知道了这件事,已经为时已晚,想责备但看着女儿煞白的脸,又于心不忍,只能通过饮食调理女儿受损的身体。

同年11月,邓颖超来到了汕头一带开展妇女工作,见到了周恩来,就将这件事说了出来。周恩来又气又急,说道:“孩子和革命工作怎么会是对立的呢?那组织上的女同志都像你一样想,这不是剥夺了女性做母亲的权利吗?你为什么不和我商量一下呢?你这是对自己、对孩子不负责任的表现。”

1927年,邓颖超22岁左右,此时的她投身革命6年了,已经是叱咤风云的革命人物。这一年,邓颖超再次怀孕,一家人都开心坏了。邓颖超和母亲来到了广州,一边从事革命工作,一边养胎。

邓颖超预产期到了,因为难产住进了医院。邓颖超腹中的胎儿足足有9斤重,她在医院生了三天三夜,就是生不下来。当时医疗技术有限,还没有剖腹产等手段。邓颖超精疲力尽,脸上毫无血色,再这样下去,母子难保。

降半旗 联合国(联合国成立31年首次降半旗)(9)

图|邓颖超

医生只能试着用钳子辅助生产,疲惫的医生不小心用力过猛,夹到了婴儿的脑袋。孩子顺利出来了,却夭折了。

此时,蒋介石发动了政变,到处捕捉共产党人,周恩来、邓颖超也在名单上。邓颖超不得不立即出院,乘坐轮船来到了上海。一到上海,邓颖超就被送进了医院,医生说邓颖超在月子期间身体没有休养好,子宫没有收缩,以后很大几率不会有孩子了。

周恩来心疼妻子,为了孩子,她两次历经生死,差点丢掉了性命。邓颖超还在哀痛中,周恩来安慰道:“我们可以不要孩子,如果你想要的话,我们就去领养。你不要过于责怪自己,你没有错。”

于是就这样,周恩来与邓颖超一生无子。

1976年1月15日,晚上7点,周总理的追悼会结束了。邓颖超抱着周恩来的骨灰,失声痛哭,用嘶哑的声音说道:“我的恩来,你的愿望马上就要实现了,你走好!”在场的所有人无不动容,他们知道这是邓颖超最后一次在与周恩来告别。

晚上7点50分,一辆车载着周恩来的骨灰避开了记者,来到了北京东郊通县机场。周恩来的骨灰被带上了一架飞机,空军领导前来送行,目送他们登机。

晚上8点15分,邓颖超看着飞机起飞,飞向了空中。她哭干了泪水的眼睛止不住又落泪,她最心爱的丈夫的骨灰就要随风落在中国的土地上了。

飞机经过密云水库上空,空军运输团副中队长胥从焕把一部分骨灰撒了出去。

飞机来到了天津塘沽上空,这里是周总理年轻时学习从事革命的地方,工作人员在这里播撒了一部分骨灰。

降半旗 联合国(联合国成立31年首次降半旗)(10)

图|周恩来

飞机飞到了黄河边的北镇,工作人员第三次播撒骨灰。飞机飞过了山岭、长城、平原……周总理在中国的大江南北都留下了痕迹。次日凌晨12点45分,飞机开始返航,至此周总理的丧事结束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