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了,‘阿庆嫂’原型朱凡烈士就是阿拉江六村人!”

昨日,在鄞州下应江六村,村民陆善祥对照着江六村《虹麓陆氏宗谱》,自豪而又兴奋地说。

朱凡原名陆慧卿,为江六村陆氏“启”字辈,复旦大学毕业,抗战中曾任中共横沔(miǎn,沙家浜)区委书记,1941年7月壮烈牺牲。

28岁牺牲(她牺牲时年仅22岁)(1)

1

赫赫有名的阿庆嫂

她的原型究竟是谁

“垒起七星灶,铜壶煮三江。摆开八仙桌,招待十六方。来的都是客,全凭嘴一张。相逢开口笑,过后不思量。”

相信不少上了年纪的人听到这段唱词,都会忍不住跟唱起来。这是阿庆嫂最为耳熟能详的唱段。

《沙家浜》的故事发生在抗战期间。新四军某部和日军迂回作战,一度撤离常熟一带,留下了十八个伤病员,由地下党员阿庆嫂负责,安置在沙家浜的革命群众家休养。阿庆嫂以开茶馆的身份作为掩护,利用反动武装头子胡传魁、刁德一之间的矛盾,展开了紧张复杂的斗争。

舞台上的阿庆嫂是经过艺术加工塑造的,而有关阿庆嫂的原型一直有多种说法。有人说阿庆嫂是常熟当地曾任妇女部长、经常捐钱捐物慰问战士们的老妈妈范惠琴,还有人说阿庆嫂是常熟开过茶馆的陈关林烈士的妻子陈二妹。在常熟的沙家浜革命历史纪念馆,就一共展示了8个“阿庆嫂”原型。

那么,远在数百里之外的“阿庆嫂”,怎么和宁波籍女烈士朱凡沾上边了呢?

28岁牺牲(她牺牲时年仅22岁)(2)

2

多年不懈 追寻英烈

宁波常熟两地接力

记者了解到,其实这些年来,鄞州、常熟两地党史办也一直在追寻、考证烈士事迹。

沙家浜革命历史纪念馆原馆长徐耀良等专家经过严密考证认为:“阿庆嫂这个艺术形象是根据多位在抗日战争中的女地下党员塑造出来的,朱凡就是其中的一个鲜活典型”。

他们在朱凡身上发现了许多与阿庆嫂之间惊人的相似点。

最让专家深信不疑的是,朱凡确实与剧中人物胡传魁的原型胡肇汉斗争过。1939年,胡肇汉仗着“十几个人,几十条枪”经常到沙家浜抢东西,只要胡肇汉一到,沙家浜的商家都要被洗劫一空,而朱凡当时的工作区域恰好是胡肇汉经常率兵抢劫的地区,朱凡的确与胡肇汉屡次展开“智斗”。

为此,纪念馆多次关注朱凡的事迹,并撰写了多篇寻访、考证文章,在纪念馆中还陈列着朱凡的遗物,并注明了朱凡为鄞县人。

恰恰是“鄞县”这两个字引起了有心人的关注。鄞州区党史办干部严伟祥介绍说,上世纪90年代,他随区委办参加一次红色教育活动,在常熟市的沙家浜革命历史纪念馆看到了“阿庆嫂”原型方面的介绍,其中关于朱凡的介绍文字中“鄞县人”这几个字让他眼前一亮。

随后,严伟祥了解到,常熟市党史办同志曾到鄞县参观,在培罗成集团遇到上海服装特级技师陆成法,陆成法说朱凡是同村同族老乡。严伟祥根据这个线索,确认了朱凡的老家,并以《湖畔青松》为题介绍朱凡烈士事迹,发表在《鄞州革命英烈传》一书中。

2010年,《鄞州区志》编辑舒志芳,也对朱凡的事迹进行了收集,他还专门采访了徐耀良,并写成《芦苇荡里的抗日女英雄:朱凡》,发表在鄞州史志网上。

3

朱凡家人终于找到了老家

“现在我们终于知道根在哪了!”

今年,鄞州区区委党史办再次对朱凡烈士的生平,进行了梳理和确认。10月25日,鄞州区委党史办在媒体上以《铁血忠魂铸鄞州 浩然正气留人间》为题,介绍了鄞州区18位党史人物。其中就有朱凡烈士的简介,标题为《为抗日民主游击惨烈牺牲的中共区委书记、阳澄湖“阿庆嫂”原型》。

鄞州下应街道江六村村民陆善祥等老先生看到后,大为惊叹:“阿拉村里还出过这样有名的英烈,村里人居然都不知道。”他们几经辗转,联系了江苏省常熟市沙家浜革命历史纪念馆,最后找到了朱凡的家人——在北京的四弟朱介元及其女儿朱菡。

28岁牺牲(她牺牲时年仅22岁)(3)

陆善祥等拿出了1947年修纂的《虹麓陆氏宗谱》,在上面的谱系图及相关记载中,找到了朱凡姐弟的名字,也找到了他们父亲的名字,“我们告诉朱菡,她的祖父名为陆成林,育有二女五子,朱菡父亲的出生年月等具体信息都完全对得上!”。

朱菡听后非常激动,她告诉陆善祥,他们一直知道自己是宁波人,但不知道老家具体在哪,“现在我们终于知道根在哪了!”

4

原名陆慧卿

是“江南的赵一曼”

“我们很自豪,陆家有这样的英雄儿女!”在江六村,家乡人都被朱凡壮烈的革命事迹所感动,村民们都为陆家有这样的儿女感到骄傲!

朱凡原名是陆慧卿,江六村陆氏“启”字辈,生在江六村,后随祖母、母亲到上海,与父亲生活在一起,复旦大学毕业。

28岁牺牲(她牺牲时年仅22岁)(4)

1932年至1937年,朱凡先后参与“一•二八”淞沪抗战时期的救亡运动、“一二•九”学生爱国运动、清凉寺难民收容所和难童教养所工作。1938年,她参加中共外围组织“雪影社”从事救亡工作,并改名朱凡。

朱凡曾经这样解释改名的事:“朱,红色,代表红军,代表共产党,代表革命,我要做红色队伍里的平凡一兵。”

1939年秋,刚满20岁的她参加江南抗日义勇军,至苏(州)常(熟)太(仓)抗日民主游击区参加革命工作。1940年,她加入中国共产党,任中共横沔区委书记。1941年调任中共辛莫区委书记。同年7月,朱凡不幸被捕,被日军捆在急速飞驶的汽艇后活活拖死,年仅22岁。

徐耀良形容她是“江南的赵一曼”:“朱凡被捕后,敌人对她进行严刑逼供,然而敌人得到的只是痛斥和仇视。日军又用军刀凶残地把朱凡胸前的肉一片一片割下来……日军最后把她抛入昆承湖中,汽艇在芦苇荡中疯狂地横冲直撞,折断的苇杆像枪尖一样刺进英雄的躯体。”

5

姐弟都是从鄞州出发的优秀儿女

一家都很了不起!

“朱凡一家都很了不起,他们几姐弟都是鄞州走出去的优秀儿女!”鄞州区委党史办主任杜建海向记者介绍,杜建海一直在详细搜寻和考证了相关资料,随着调查的深入,关于朱凡烈士的有关情况越来越详细了。

28岁牺牲(她牺牲时年仅22岁)(5)

“朱凡的父亲陆亨逵,又名成林,母亲王氏民国廿二年(1933年)逝世。”杜建海介绍说,朱凡是长女,她有5个弟弟1个妹妹,长弟7岁去世,五弟和妹妹信息不详。

他说:“朱凡支持两位弟弟参加了新四军,二弟陆启芹改名朱明,1955年时为中纪委干部,三弟陆启华又名何方,曾任空军三基地主任等职,四弟陆启英又名朱介元,海军指挥学院政治部原副主任、海军少将,曾为海军司令肖劲光的秘书,原北京新四军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他们后来都改了名字,但依然可以与家谱的记载对应起来。”

“明年是朱凡烈士诞辰100周年,朱凡烈士的事迹值得我们铭记和宣传。”杜建海表示。据悉,下应街道党工委和村党支部都很重视此事,正计划有关纪念活动。

来源 宁波晚报 记者 李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