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针一线绣出小康生活(启航新征程.同心奔小康)(1)

一针一线绣出小康生活(启航新征程.同心奔小康)(2)

一针一线绣出小康生活(启航新征程.同心奔小康)(3)

一针一线绣出小康生活(启航新征程.同心奔小康)(4)

苗族刺绣是苗族文化特有的表现形式之一,也是苗族妇女勤劳智慧的结晶。在黄平县谷陇镇,就有这样一名绣娘,她叫刘昌英,她带领着自己的绣娘团队,以针为笔、以线为墨、以布为纸,描绘了一幅文化传承与指尖致富的锦绣画卷,让苗族刺绣“绕指柔”化身为致富奔小康的“百炼钢”。 在谷陇镇移民安置点一套住房的客厅里,围坐着几个绣娘,每个人面前都摆放着一个小竹篮,里面装满了绣布和绣线。她们一边聊天,一边忙着手中的绣活,娴熟的技艺让针线在她们的指尖轻舞,刘昌英就是她们的带头人。

一针一线绣出小康生活(启航新征程.同心奔小康)(5)

别看现在的刘昌英在苗族刺绣圈内小有名声,8岁那年初学刺绣时,刘昌英也曾被自己的妈妈这个老师拒收过。

那时候刘昌英告诉妈妈她很想学绣花,可是妈妈说年纪太小学不会,而且家里穷没有布,姐姐们年龄大些,就把布留给给姐姐们绣。吃了妈妈的闭门羹的刘昌英卯着一股不服输的劲儿,偷偷地自学起来。刘昌英在放牛的时候都在绣花,由于没有布,她便绣在了自己穿的裙子上,妈妈和外婆看到裙子上的刺绣觉得很漂亮都夸奖刘昌英很有刺绣天赋,刘昌英的妈妈便开始传授她苗族刺绣技艺。

一晃40多年过去了,刘昌英已经完全掌握了传统苗族刺绣的各种绣法以及图案设计方面技艺。

一针一线绣出小康生活(启航新征程.同心奔小康)(6)

刘昌英的刺绣技艺其实是她的外婆传给妈妈,然后妈妈传授给刘昌英的。刘昌英在保持传统图案的同时,还在传统图案的基础上自主创新设计了一些新的图案,新颖的设计和亮丽的图案深受客人的喜爱。

一针一线绣出小康生活(启航新征程.同心奔小康)(7)

据了解,一个人独立完成一整套苗族服饰的刺绣活,少则一数月,多则数年,耗时长,不利于刺绣产品的生产和出售。曾经从事过赶场售卖苗族刺绣半成品生意的刘昌英想到了成立合作社,把身边的绣娘们都动员起来,整合资源,分工协作。

现在刘昌英的刺绣合作社有80个绣娘,有30个是搬迁到社区的妇女,刘昌英拿布、线、剪刀、针,给她们绣,她们自己绣好了就交给刘昌英,刘昌英收到绣品以后就发工资给她们。这样一来,既提高了效率,还增加了大家的收入。

绣娘龙通兰和刘昌英认识有20多年了,她们是最好的朋友,经常在一起刺绣,刘昌英成立合作社以后龙通兰因为喜欢刺绣也到合作社刺绣,每个月收入也有2000元。

为了保证绣品的品质,刘昌英提供给绣娘门的绣线,从养蚕到染色,都是合作社亲手制作。刘昌英说这个绣线十分讲究,合作社自己养蚕、抽丝,抽的丝要用米汤来煮,煮好以后染成几种颜色。

一针一线绣出小康生活(启航新征程.同心奔小康)(8)

现在,刘昌英和她的团队的作品不仅畅销国内市场,还走出了国门,在她的工作室里,一幅幅设计精美、巧夺天工的订单成品即将发往海外。合作社被刘昌英管理得井井有条,团队绣娘的日子也是过得红红火火,移民安置点内优美的环境也成为刘昌英和她的绣娘团展示的舞台。现在,如果天气好,刘昌英就会和她的绣娘团围坐在小区的休闲区,一边绣花,一边聊天,一边唱歌,聊不尽唱不完的是今天的幸福生活。

作者 | 杨琳 杨忠 姜芳芳

编辑 | 潘虹 金虹杰

网络编辑 | 潘丽珍

编审 | 赵军 杨正洪

核发 | 杨德

投稿邮箱 | hpxxwzx@126.com

✩✩✩✩✩

得分:80

关注我们

一针一线绣出小康生活(启航新征程.同心奔小康)(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