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北京12月14日电(记者 曹滢)“我是时间,在数不清的光阴里,我书写过很多故事……”改革开放的同龄人刘烨,以“时间”的视角见证了40年来祖国的变化,记录了一代代中国人的奋进步伐。

由新华社、新华网为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而精心制作的创意微电影《我梦想 我奋斗 我奔向》,上线仅一天就刷爆了朋友圈,成为点击量过亿的现象级融媒体产品。这部8分钟的短片到底有什么样的魅力,为何如此拨动网友的心弦?

微电影有什么好的创意(这部8分钟的创意微电影为何如此拨动心弦)(1)

这是一次共情的表达,传递了亿万网友的共同心声。

40年是历史长河中的一瞬间,是中国现代化之路上的一段辉煌历程,也是每个中国人的昨天和今天。影片精心呈现的14个历史片段,让观众看到了时光中的自己。

坐在1978年高考考场里,写下作文的最后一句话:“为祖国和人民不懈奋斗”;在那个弄潮儿浪头高歌的年代,把个体营业执照骄傲地挂上墙;深夜路灯下,坐上“普桑”下海经商;2008年,奥运火炬传递到手中,梦圆的感觉真好;撸起袖子加油干,这是创业的第79天……

穿梭在这时空的长廊中,令不少年长的观众想起青年时代的拓荒历程,有人说,“看到恢复高考,分田到户时就满眼泪水了,再到97年香港回归、08年奥运,泪水已经控制不住……”

年轻一代观众则分享着成长进步的欣喜骄傲:“虽然我的人生才走过20年,但亲历了与祖国共同成长,感受到祖国越来越强……”

山西省太原市外宣办副主任侯晋娟看完影片后深有感触,她说:“这部影片深刻反映了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书写者的重大主题。正因为国家发展与个人命运血脉相连,正是一代代人接力奋斗成就了今天的大国崛起,所以才特别容易让人产生共鸣。”

微电影有什么好的创意(这部8分钟的创意微电影为何如此拨动心弦)(2)

这是一部温暖的影片,静静看完,心里却不能平静。

温暖的色调,悠长的镜头。影片用普通人的视角讲述着老百姓身边的故事。喇叭裤、大哥大、自行车上的邮包……车牌上的上交所开业日期、中国加入WTO、登上太空的女航天员……那些承载着时代记忆的“彩蛋”,唤醒了人们对往昔岁月的亲切回忆。

影片中没有豪言壮语,只是用平实的语言,恰到好处的讲述,人性化的细腻表达,把宏大主题与个体感受连接起来,在不经意间传递了满满的正能量。

平凡的生活看起来是柴米油盐,有酸甜苦辣,下面却蕴藏着滚滚向前的时代洪流。一位网友的留言:“静静看完,心里却久久不能平静。”新浪微博网友“Deku”说:“看到最后好感动,能生长在这年代好幸福。”

复旦大学国际文化交流学院副教授杨蓉蓉说:“在互联网舆论阵地上,传播者更要知晓受众的‘痛点’和‘痒点’,用老百姓喜闻乐见的表达来提升内容魅力。主旋律宣传、正能量作品如何做到‘聚民心’‘展形象’,新华网的这部作品给出了很好的答案。”

微电影有什么好的创意(这部8分钟的创意微电影为何如此拨动心弦)(3)

影片拍摄中使用的Milo运动控制系统和轨道

这是一次媒体融合的示范,新技术为内容创意插上高飞的翅膀。

在灵感与创意迸发、技术与艺术并举的融媒体时代,一部小小的微电影为何能瞬间引爆舆论场?不能不提的是影片中“一镜到底”特效技术,营造出独特的观影效果。

影片导演、新华网融媒体创意工场负责人马轶群介绍,这次拍摄使用了国际先进的Milo运动控制系统(Milo Motion Control),专门铺设了42米MOCO拍摄轨道,把14个场景无缝衔接,达到一镜贯穿全剧的效果。以专业级影片制作水准,力求真实呈现各个时代的风貌和细节。

据了解,Milo运动控制系统是目前影视领域里精准度最高、创意性最强的机器手臂,可以完成很多传统摄影无法实现的特效拍摄。此次利用长臂Milo制作8分钟以上长镜头作品,在国内外媒体产品中尚属首次。

“一镜到底”,将历史大事一一串联,去除了场景切换、镜头剪辑,使得叙事更加流畅,深化了“时光如水”的意象。“十足‘抓人眼球’,让人不眨眼地看完还意犹未尽,观影体验十分新鲜。”一位网友这样评论。

“这是我看过的最好的大片!”网友“Eric''Y”在新华社微信公号中留言称赞。

其实所谓“大片”,不是大场面、大制作、大词汇,而要用深刻的主题、精彩的叙事,加上新技术的恰当运用,才能让内容创意飞得更高更远。媒体融合需要插上先进技术的翅膀,这部片子为媒体融合发展提供了一个绝佳的案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