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生活在一个蓝色星球上,这个星球成椭球形,而且令人无比奇怪的是,几乎宇宙中所有的行星都是这个形状。

人类如何知道星球的形成时间(星球是如何形成的)(1)

那么大家有没有考虑过这是为什么,我们的星球在早期的宇宙中又是怎么形成的?行星发育的基本法则又是什么?那么本期蓝星知识馆就为大家介绍宇宙运行的规律之行星的形成。

太阳系八大行星

说到行星,我们大家最先联想到的就是太阳系八大行星,不过你可能不知道的是,在之前很长一段历史时期内,人们都下意识的认为宇宙中只有这几颗行星,直到后来随着观测技术的进步,人们才逐渐发现外分布的大量行星。

人类如何知道星球的形成时间(星球是如何形成的)(2)

据目前的观测,我们已经粗略得知,在宇宙中存在有约2,000亿颗恒星,至于行星更是多到不计其数。

2009年,美国国家宇航局发射了开普勒太空望远镜,开普勒太空望远镜,迄今为止已经发现了400多颗地外行星,并对它们进行了细致的观测。

这些行星主要分为两大类,一类固态行星,而另一类则是气态巨行星。所谓固态行星其实就是固体行星,在太阳系里有4颗固态行星和4颗气态巨行星。

人类如何知道星球的形成时间(星球是如何形成的)(3)

而且非常巧合的是4颗固体行星,也就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都是最靠近太阳的4颗行星,另外四颗气态巨型星则是距离太阳最远的行星。

之所以这样,并不是因为某种巧合的存在,而是与行星的形成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我们要搞懂这一点,就要从行星的诞生开始讲起。

围绕太阳运转的星球

以太阳系为例,在46亿年前太阳诞生,但是形成太阳并没有消耗完太阳系内所有的物质,还有大量的尘埃云聚集在太阳附近,而这些尘埃云则成了行星发育的温床。

人类如何知道星球的形成时间(星球是如何形成的)(4)

在尘埃云中分布有大量的金属颗粒与岩石块,它们相互碰撞就逐渐聚合在一起,一点一点的从小的岩石块发育成大的岩石块,直到直径超过几百公里。

这个时候它们就不需要再通过碰撞来吸取物质,由于自身具有的强大质量使其拥有非常强的引力,因此可以主动从周围吸取物质,从而可以更快增加体积。

人类如何知道星球的形成时间(星球是如何形成的)(5)

当这些岩石块的体积够大之后,就会发生形变,整体的形状就会从不规则转变向规则的球形。因为它们总是在快速的运动中,产生相当强的摩擦力,这些摩擦力就会打磨掉引起的棱角,使它们都变得圆润,这就是为什么行星大都呈现球形或椭球形。

由于尘埃云内部的物质非常丰富,最终形成了上百颗行星,但是太阳的引力非常有限,因此只能吸附部分行星围绕自己运动。

人类如何知道星球的形成时间(星球是如何形成的)(6)

在此之前这些行星要进行角逐来决定去留,庞大的行星在宇宙中开始互相撞击,就如同宇宙版的大鱼吃小鱼,大的行星可以撞击小行星,从而把它所有的物质纳为己有,最终在残酷的角逐之后,只留下了8颗行星。

固态行星

最终这8颗行星就会按一定的顺序排列好围绕着太阳运行,其中当然有部分行星距离太阳比较近,因此它们接收到的热量就比较多,一些气态元素就可能被蒸发掉,只留下那些固体重元素,最终形成的便是固态行星。

人类如何知道星球的形成时间(星球是如何形成的)(7)

至于距离较远的行星,则是因为热量较少,所以其他元素才得以保留,最终形成了气态巨行星。

当然,现在仍旧不算结束,在行星形成之后,仍旧有可能被小行星撞击,也正是由于小行星撞击,才形成了各个行星之间不同的外貌。

比如水星的体积特别小,据科学家推测,可能就是当初由于小行星撞击,将它表面的薄壳剥离掉,这才使得它的体积骤降。

人类如何知道星球的形成时间(星球是如何形成的)(8)

对于地球而言,小行星撞击也曾经产生过巨大的影响,最广为人知的应该就属灭绝了恐龙的那一次小行星撞击。宇宙中的小行星在行星的表面形成了大大小小的撞击坑,丰富了行星物质的同时,也塑造了行星的地貌,就这样行星才最终形成。

实际上在茫茫宇宙当中,行星的数量数不胜数,而每一颗行星都由于产生时的不同环境,而有着独一无二的特点。

人类如何知道星球的形成时间(星球是如何形成的)(9)

坦率的来讲,目前人类科技仍然不算非常先进,我们对于行星的了解还有进一步加深,或许未来我们可以揭开更多的秘密。

看完了本期文章你有什么想法呢?欢迎来到我的评论区留言。

如果你喜欢我的文章,请关注我,为我点赞并转发,你们的每一份鼓励,都将是我做出更好文章的动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