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们,大家好,我是主播祐宁

欢迎您来到今天的历史胡辣汤。

三国红颜里,大乔小乔和甄宓结局都不算好,貂蝉呢,正史上是没有记载的,应该是后人杜撰出来,实际上查无此人的。而有一个女人,却一改前面几位的抑郁悲苦,她也不见得就一帆风顺,但她有主见、有风骨,活得又美又飒。

《三国演义》里,有很多杜撰的情节,但是孙权嫁妹这件事,却是与正史记载相吻合的。

话说赤壁之战,三家之中,最弱的刘备一方成了最大的赢家,势力明显增强,孙权也感觉到这个整天扮惨动不动就“梨花带雨”的刘皇叔,腰杆子硬了很多。

当时除了他们三家,还有别的势力,最强的当然还是曹操。孙权一番权衡之后,决定把妹妹嫁给刘备。这段历史在《三国志先主传》里是有记载的,说:“琦病死,群下推先主为荆州牧,治公安。权稍畏之,进妹固好。”

这段历史实际上是这样的,刘琦病死之后,属下们推举刘备为荆州首领,把公安当成治所。刘备这个时候鸟枪换炮了,有了自己的地盘,而且还是挺好的一块地方。孙权有点坐不住了,他稍微有点忌惮,决定把妹妹嫁给刘备,巩固孙刘联盟。

这妹妹史书上没说到底叫什么名字,有人说是叫孙仁,但怎么听都不是个女人的名儿,后代戏曲里叫她孙尚香,好歹这还是个女人的名字,我们暂且也这么称呼吧。

孙权的妹妹是不是孙尚香(孙权的妹妹孙尚香)(1)

联姻,是稳固、创建或者重建一段友好关系的有效手段,古今中外近乎通用。我们讲过的“秦晋之好”就是联姻的产物。

当然作为联姻中弱势的女人一方,大都迫不得已,身不由己。汉元帝时 “昭君出塞”、唐太宗时文成公主,还有《红楼梦》里 “探春远嫁”都是讲联姻的故事,唐朝诗人李山甫借这些女子的口说出了她们的幽怨:谴妾一身安社稷,不知何处用将军。是啊,对这些养在深闺中女子,这千里江山与我何干!

孙尚香的这段婚姻,本质上也是如此。一个女孩的19岁,正好盛得下如诗的情怀,怎么可能甘心嫁给刘备这个49岁的大叔呢,愿意当然是不愿意的。

但是,孙尚香虽然长在深闺,却跟那些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女儿家不同。《三国志》里说她“才捷刚猛,有诸兄之风”,这是说她才智敏捷,性格刚强泼辣,有她哥哥们的风范。

这样的女孩,绝不是温室里的花朵,她对自身的定位和职责认识得非常清楚,她的眼界和格局决定了同样是面对自己不愿意的联姻,她更多的考量是家和国,是宗族和江山,她能想清楚她跟东吴一荣俱荣,一损俱损,那种被迫嫁给老男人的自怨自艾应该是不多的。

她素日里就好舞枪弄棒,一众随侍的婢女们也都刀刃不离身,史书上说,她嫁到刘备那里后,“侍婢百馀人,皆亲执刀侍立,先主每入,衷心常凛凛”,这是说孙尚香的住处,百多个侍女执刀立在两侧,刘备每次去,都吓得心肝儿发颤。易中天先生在《百家讲坛》里讲到这段儿的时候,打趣说:“这样的情况,也不知道他们是怎么洞房的。”

一个飒爽利落的女子,肯嫁过来是为了成全东吴的利益,但是怎么跟男人相处是有自主权的。她把对刘备的不屑和不认可,几乎写在脸上。

诸葛亮曾说“主公之在公安也,北畏曹公之强,东惮孙权之逼,近则惧孙夫人生变于肘腋之下”。这说明,孙尚香跟刘备的关系绝不是有些演义里说的那样相敬如宾、举案齐眉,相反,她是躺在刘备身边的一把刀,以致于刘备心生戚戚。

她是东吴的公主,她的身世就是她的底气,她对这段婚姻的抗拒,还体现在她在刘备那里的行为。作为夫妻,她竟跟刘备分居而处,就在湖北省公安县境内,还有当年她居住的旧城遗址,称为孙夫人城,现在成了他们夫妻失和证据。

孙权的妹妹是不是孙尚香(孙权的妹妹孙尚香)(2)

《三国志赵云传》里说她,仗着是孙权的妹妹,在自己地盘上骄横无礼,宽纵手下东吴士兵,不守法纪,刘备无奈,把行事严谨的赵云派去治理,才好一点儿。

当然这是刘备那方的说辞,但是从中也可以看出,孙尚香与刘备的关系连平常的夫妻都不如,可后来还有人说孙尚香以死殉夫,这大抵是为了烘托刘皇叔的伟大人格吧,这种说法可信度极低。

过了三年,孙权听闻刘备要向西入蜀,就派遣大船前来接妹妹回东吴,孙尚香二话不说就起身回家

这个刚猛女子最是担当勇敢,临走还想为娘家做个贡献,竟然带上了刘备的儿子阿斗一起过江,其实就是想把他带回去做个人质,必要的时候逼刘备就范。但被赵云和张飞赶到江边拦下,这就是那段有名的“截江夺阿斗”故事。

如果说孙尚香她的出身是她的底气,那么她的见识和果敢,成就了她的风骨。她对夫家和对娘家的态度从来没有变过。嫁过去三年,她始终没有把刘备当成夫君,也始终没有把那里当成自己的家,走到哪里她都是东吴的孙尚香。

好,朋友们,今天的历史胡辣汤就到这里。如果喜欢的话,就点个“在看”吧,我们下期节目再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