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陈飞
提要:明太祖朱元璋在安邦定国上实在有些天真,封建帝制已经有了一千多年的历史,朱元璋却还没有认识到皇位对人的诱惑力。为了避免有人谋权篡位,他杀尽了明初功臣,却做大了藩王割据势力。在朱允炆即位后,燕王朱棣与周王朱橚及齐、代诸王均拥兵自重,多行不法,朝廷孤危。因此,朱允炆打算效仿汉武帝削藩,可朱棣并不会坐以待毙,燕王发动靖难之役,最终将朱允炆赶下皇位,成就了明成祖的统治时代。从史书上来看,明朝在朱棣统治下得到了很好的发展。
可问题是,从传统角度来看,朱棣是篡位者而非正统者,纵使明史在其之后被迫为朱棣洗白,可在许多文人的心中始终是不会认同朱棣这个皇帝的。尤其是一位对抗朱棣直到身死,连带着十族人口一同殉葬的书生--方孝孺。
方孝孺,宁海人,字希直,一字希古,号逊志,曾以“逊志”名其书斋,因其故里旧属缑城里,故称“缑城先生”;又因在汉中府任教授时,蜀献王赐名其读书处为“正学”,亦称“正学先生”,明朝大臣、学者、文学家、散文家、思想家。在明太祖统治时期,方孝孺拜大儒宋濂为师,为同辈人所推崇。朱允炆即位之时便遵从太祖遗训,召方孝孺入京委以重任,命其出任翰林侍讲及翰林学士。所以,朱棣的智囊姚广孝才会在南京城破之时对告诫朱棣说:“南京城攻下之日,他(方孝孺)一定不会投降,希望您不要杀他。杀了方孝孺,天下的读书种子就灭绝了。”
对于姚广孝的话,朱棣一般是百般顺从的,可帝王心思鬼神莫测,一旦怒火上了头,谁的话都听不进去。当时,方孝孺被带到朱棣的面前,朱棣亲自走到他面前慰问说:“先生不要自取忧苦,我的打算只是想要仿效周公辅佐成王的方式。”方孝孺并不反驳朱棣说:“你的周成王在何处呢?”朱允炆已然下落不明,世间传言他在宫中自焚而亡,如果朱棣要当周公的话,那么自己就不能够登基称帝,而是立朱允炆的儿子或者弟弟为帝。因此,朱棣的引用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让方孝孺找到了侮辱他的机会。
朱棣见劝降毫无希望,便起了动粗的心思。天下初定,需要一位德高望重者起草文书昭告天下,以安抚百姓。方孝孺就是绝佳的人选,朱棣便命人拿着纸笔强迫方孝孺书写昭文,还假惺惺地笑着说:“诏示天下,非得由先生您来起草不可。”结果方孝孺把笔掷到地上,边哭边骂道:“死就死了罢,诏书我绝不能起草。”软硬不吃,朱棣的暴脾气再也忍不住了,本身就是沙场征战多年的燕王,低声下气已经是朱棣的极限,现在方孝孺既然要寻死,那就让他死吧!
怒火中烧的朱棣大声地恐吓方孝孺说:“难道你不怕死吗?难道你不顾及你的九族吗?”方孝孺面无丝毫恐惧之色,回应道:“你就是诛灭我十族又如何?”抬杠遇上了朱棣这么位脾气不好的皇帝也是倒霉,既然如此,就灭你十族吧!于是在方孝孺九族之外,朱棣还加上了他的学生凑成十族,一共八百多人,统统给方孝孺陪了葬。
方孝孺之举,守住了他自己的忠君之名,树立起一位不畏强权的高大形象。可在这背后,是八百多条生命啊!到底是朱棣错了还是方孝孺错了?真是难置可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