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小说《狂人日记》一经发表就引起了极大的社会反响,小说中以“疯子”的口吻说明了“吃人”的社会,鲁迅先生说,翻开历史,满篇的仁义道德,但字里行间写着两个字“吃人”。

生物学告诉我们,但凡高级一点的动物,一般都不吃同类,危急时刻除外。人从猿变成直立行走的高等人之后,有了更为复杂的情感,尤其有了文化之后,就更不能同类相食了,除非是为了跟征服有关的宗教祭祀。

鲁迅的《狂人日记》解读(鲁迅狂人日记如何优雅地表达)(1)

中国是文明古国,文化更是光辉灿烂,但是国人吃人的历史去始终伴随着中国文明史。春秋以来,一直就有吃人的记载。春秋时期的战争,围城的时间长一点,城里面的人断了粮,就会“易子而食”,所以鲁迅先生说中国的历史就是吃人的历史,不是没有道理的。

吃人,对于我们文明古国老说毕竟不优雅,所以聪明的国人发明了新的说辞,把人说成“两脚羊”。这样说,吃起来方便,也没那么大的心理负担。

鲁迅的《狂人日记》解读(鲁迅狂人日记如何优雅地表达)(2)

这个说法最早起源于五代时期,当时战乱不堪,尸横遍野,军人一旦没有粮食就开始吃人,为了解决存储问题还制成了肉干。老瘦的叫“饶把火”、少年妇女叫“不羡羊”、小孩叫“和骨烂”。杀人做军粮,西晋时的匈奴人就干过,不过却没想出“两脚羊”的名目。五代时期的战乱是汉人内部的战争,汉人比匈奴人有文化,吃起人来也更讲究,直到北宋靖康之后,金人南侵,以致后来明末张献忠屠四川,人们一边吃着人,一边谈论着羊。

把吃人说成吃羊,心理障碍小了,但是这样虚伪的掩饰比赤裸裸的吃人更加可怕,更加惨无人道!人类历史是文明史,但每逢战乱,这样反文明的事情都是人制造出来的。过去的历史,无论中外,这样的惨剧都无法避免。但是翻阅历史书,每一页每一笔都是光辉灿烂,每一段每一行都是仁义道德。人性的弱点,不止是喜欢做坏事,而且喜欢掩饰做过的坏事,面对不了,只好忽略。怪不得鲁迅先生仔细的找才发现了“吃人”。

鲁迅的《狂人日记》解读(鲁迅狂人日记如何优雅地表达)(3)

社会的存在,人是目的,而不是手段和工具,这种人文主义直到人类社会的近代才被提出来。先前的人,都是工具,要么是神的工具,要么是一部分人的工具。一个人的死,不管是轻于鸿毛还是重于泰山,只要不是为自己而死,要么了为了神的荣耀,要么为了忠君爱国,这种死都会被无限的推崇。即使如孟子所说“民为邦本”,跟尊重个体的生命也没有半毛钱的关系。安史之乱,张巡守睢阳,杀了自己小妾做军粮,一度被称为忠臣义士,但对于被杀的女子,他不过是屠夫禽兽,

人其实一直是被视为两脚羊的,有所区别的是,有些被吃了,有些没被吃,有些在吃别人。鲁迅先生最后也说:救救孩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