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天终于过去,天气暖和起来。

甄淑梭将直播间搬到了院子里,挥舞刀枪,展示刀马旦功夫,背后是家里养的牛羊和割草机。

这个身轻如燕的女侠已经51岁了,她的抖音账号@甄妮刀马旦 有108万粉丝关注,累计获赞1800万,是最受关注的戏曲主播之一。

直播时,她有时穿便装,有时穿戏装,背后摆满了刀枪棍棒——这都是她唱刀马旦三十多年不离身的家当。

一整套戏装有几十斤重,里三层外三层,甄淑梭一身刀马旦扮相出现在直播间里,左右手各拿一把红缨枪,挑起一把长刀舞动,稳稳地左右抛接。

从13岁拜师学艺起,她唱了一辈子刀马旦,经历了南北剧团最火爆的年代,也熬过了最衰落的时候。

在直播间里,为她喝彩的观众大都比她年轻,偶尔有年纪大的粉丝来留言叫她“妞妞”,她会想到从前漂泊在南方,奔波在各地舞台上的时候。

现在,甄淑梭靠着每天直播打赏的收入,家里的生活有了很大的改观。

她不用再跟着剧团东奔西跑,也不用再考虑转行和退休了。

尽管如此,她还是每天练功、表演,短视频和直播是属于她一个人的舞台。

刀马旦是她童年的侠女梦,后来真的做了台上的女侠,就想一辈子做下去了。

河南农村传统几位大妈的表演(农村大姐一身绝技获赞1800万)(1)

“侠女”梦

在甄淑梭的老家,保定市曲阳县,上世纪80年代常有拉着大马车的剧团在各个村搭台唱戏。

台上在演《呼延庆打擂》,演到女将卢凤英替兄报仇,连打两阵,台下13岁的甄淑梭羡慕女将威风凛凛的扮相,心里做起了侠女梦,回去缠着妈妈要拜师学唱戏。

甄淑梭从学校退了学,执意要吃这碗饭。

妈妈带她去定州的地方戏团找了一位老师,甄淑梭就住在老师家,和两个一般大的女孩开始戏曲启蒙。

压腿、开胯的基本功练了几个月,老师带她们去曲阳县剧团办的戏校,开始住校生活。

那个年代的民办戏校,就在农村生产队的旧场地里办学,条件特别简陋。

麦秸秆铺在地上,180多号孩子每天就在上边翻打滚爬。

宿舍里没有床,就铺厚厚一层稻草,几十个孩子睡大通铺。

孩子们最怕压腿,老师过来帮着压,满场都是疼得哇哇大哭到处跑的孩子。

唯独甄淑梭硬是不哭出声,眼泪就在眼睛里打转。

在戏校里她是最刻苦的尖子,每次练功,老师都把她叫到前面做示范。

每天同学还没起床,甄淑梭第一个先起来出早功,北方的冬天天寒地冻,出去一看,院子里的麦秸秆上还结着厚厚一层霜。

河南农村传统几位大妈的表演(农村大姐一身绝技获赞1800万)(2)

一个月6元钱的学费对于80年代的农村家庭来说不是小数目。

农村里的孩子很少有一直念书的,都早早谋生,能进戏校学戏是很受认可的。

戏校里都是穷孩子,在学校吃的粮食都是从家里背来。

甄淑梭只有一双鞋子穿。

冬天练完功鞋里都是汗,没得换,湿着鞋子又穿一整天,冻出满脚的大冻疮。

小孩子不知道轻重,也不吱声,等到走路都走不了,身边一个比她大2岁的师姐才发现,跟老师说了,赶紧带她去医院。

医生好不容易给她把鞋袜脱下来,两只脚都冻烂了,把冻坏的伤口清理干净之后,连骨头都露出来,她还是不哭。

戏校两年毕业,甄淑梭学了一身基本功,也终于第一次自己排了杨排风耍棍的场面。

毕业两年后,她考入邻近的唐县剧团,新进的小学员每天给老师们翻过场,跑龙套。

剧团里只有一个刀马旦演员,甄淑梭最喜欢看她演《盗仙草》,一直到自己觉得看会了,大着胆子强烈要求自己试演一出。这时她才正式专精刀马旦。

刀马旦的训练比其他的旦角更辛苦,对基本功的要求最高。

耍宝剑、耍鞭,刀枪用手脚抛、踢、接,同时还要唱念做打,眼观六路,稍不谨慎就会失手,受伤是家常便饭。

要是在舞台上,观众就要喝倒彩。

人说戏曲是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刀马旦尤甚。再熟练的角儿,也是一分一秒都不敢松懈。

甄淑梭的武术功底扎实,很快就上手了。

在唐县剧团唱到20岁出头,她回到老家曲阳的评剧团,在团里认识了后来的丈夫。

他唱花脸,也会点武术,两人总是一起搭戏,不久就结了婚。

1995年,北方的戏曲行业很不景气,剧团经营不善,当时团里的月工资不到一百块,后来连工资都发不出来。

那时甄淑梭刚生下儿子,家里开销变大了,在南方发展的同乡知道甄淑梭的功底好,想聘请他们去温州的剧团发展。

当时,温州的戏曲环境红到全国的媒体都在报道,北京、上海的名角儿都去了温州。

“一家三口再这样下去就吃不上饭了。”

甄淑梭和先生已经三个月没有收入,无奈之下,她把几个月大的儿子留在父母家照看,夫妻二人转了三天三夜的车仓促南下。

河南农村传统几位大妈的表演(农村大姐一身绝技获赞1800万)(3)

走江湖的人

第一次走出家乡,到温州的京剧团来报到,从县城出来的甄淑梭吓了一跳。

邀请她过去的同乡给她介绍剧团里其他的同事,这个是上海京剧院的国家一级演员,那个是江西省团的演员,还有北京等等各地的角儿。

甄淑梭本来就内向,只想着像以前一样埋头苦练就行了,没想到周围一起唱的演员都是以前听说过的大腕儿,她第一次心生怯意:“和他们站在一起,我哪敢上台啊!”

当时全国的戏曲行业都不太景气,而温州是全国最大的京剧市场。

甄淑梭想到几天前和孩子分别时哭成泪人的场面,决心拼一次。她不顾最近带孩子又舟车劳顿的疲惫,抓紧练了7天便上台演出。

南方的舞台和北方不一样,她完全不习惯,身体状况也很差。

上台耍刀没接住,枪踢起来也失手掉了,翻跟头都不在状态,戏演到一半她就心想,真是自己最糟糕的亮相。

下了舞台,她立刻大哭:“我要回家,我干不了。”

后台一位唱花脸的老先生看到她哭,过来安慰她。老先生从南昌来,在这唱了好几年。

他不断鼓励甄淑梭:“孩子,我看你在台上演出,一出场就有人缘,基本功特别好,你一定坚持下去。过半个月准不一样。”

甄淑梭到现在都把老先生当时鼓励的话记得清清楚楚。

还好她留下来了,第二天开始,除了睡觉就是练功,过了半个月真见效果,毕竟年轻,身体恢复也快。

接下来真如前辈所言,过了半个月,上台的精气神都不一样,台下的观众反应也特别热烈。甄淑梭在温州一炮而红,在那年收获了前所未有的名气。

像甄淑梭这样的北方戏曲演员,从小练基本功都很注重武术功底,南方剧团里像这样武术底子特别好的刀马旦很少,有的剧团都找不到这样的演员。

当时在温州的戏台上,80%的武旦都是河北人。和专业出身的前辈们再同台,甄淑梭不怯场了。

甄淑梭在温州的艺名叫妞妞,直到现在,当时的观众都成了老头老太太,提起“温州第一刀马旦”,他们心里的名字还是妞妞。

河南农村传统几位大妈的表演(农村大姐一身绝技获赞1800万)(4)

在温州,甄淑梭赚到了真正的第一桶金。

剧团的演出特别多,演出收入按天结算,到温州发展的第二年,甄淑梭和老公两个人一天能赚360元,相当于当时老家县城里的职工一个月的收入。

江浙的观众很捧他们认可的角儿,有时候观众看得特别喜欢,觉得演员辛苦,还会五十、一百地往台上扔红包。

这些都是她离家时想都不敢想的事。

出了名,甄淑梭心里的压力更大了。

刀枪棍棒一出手都是没准的,演员不管练得多熟,哪怕身体早已有了肌肉记忆,每次上台都是新挑战,谁也不能百分之百保证表演绝不失手。

剧团的演出,两三天换一个地方,演完就连夜赶到下一个地点。

节奏很快,当时甄淑梭一个月最多能演28场。

经常刚到一个新地方,附近的观众和庙台老板就过来寒暄:“妞妞来了呀!”因为人红,甄淑梭的戏常排在第一场,开锣声敲起,熟悉的压力就回到她身上。

“就因为名气在那,每场我都怕失手,演出前吃饭都不安心。”等到一天的戏演完,观众反响很激烈,效果满意了,甄淑梭的心情才舒畅。

如果第一场戏演砸了,接下来几天她都感觉“没脸去厨房吃饭”。

后来,甄淑梭把3岁的儿子接到温州来上学,一家人终于能团聚。

她大部分时间都随剧团住在庙台旁边的宿舍,遇到住宿条件不好的地方,还得睡帐篷。儿子在幼儿园上全托班,每个星期休息时,她会把儿子接到剧团来。

就这样,她一直在温州过了25年上台下台、吃饭练功的生活。

唯一的遗憾是年轻时没在温州买房,因为家里人劝她“南方自然灾害太多了,赚钱不容易,不要买”,现在想来,甄淑梭还有点后悔。

那时候一天挣400多,房价才不到2000一平呢。

也因为这样,甄淑梭回想在温州打拼的30年,形容那是“稳定的流浪生活”。

河南农村传统几位大妈的表演(农村大姐一身绝技获赞1800万)(5)

山河有故人

甄淑梭参与了温州京剧团最火爆的二十年。

2018年前后,温州的戏曲市场也渐渐衰落,她发现剧团的演出明显变少了,一个月的演出比以前要少一半。

儿子在韩国读书,往后也没有太大压力,她还不想退休,她一站上舞台就感觉不到年龄的增长。

2020年初,甄淑梭和老公在春节前提前从老家回到南方,准备新年的演出。

刚演3天,疫情爆发,所有演出停止,两口子被困在温州一个小山村的古庙里,木质的老房子四面透风,只有附近的居民帮忙来送点食物,一时也不知道接下来怎么办。

儿子很担心,每天打电话来安慰父母,他突然想到,妈妈还保持着日常练功的习惯。

“我从小就看你练功,但别的小孩可看不着这种功夫。

舞刀弄枪那可是中国独一无二的,要不你练功的时候开着抖音直播吧。”

河南农村传统几位大妈的表演(农村大姐一身绝技获赞1800万)(6)

甄淑梭把随身携带的表演刀枪拿出来,该修的修,该擦的擦,手机打开直播放一边就开始练功了。

播到第三天,平时只有几个人的直播间突然来了五六百人同时在线,还有人和她聊天,她感觉自己一下子来劲了,就像在舞台上那样。

下播后,她和老公合作,老公拍视频,她来表演,账号里上传的耍刀的视频也火了,播放量超过了1000万,评论里留言的粉丝很多都是大学生,他们被刀马旦的功夫吸引了。

播到第五天,直播间里的人数过万,甄淑梭特别开心,好像来到了更大的舞台,一天播了8个小时还觉得意犹未尽。

疫情缓解后,甄淑梭回到剧团,演出市场一落千丈,身边的同事纷纷改行。

偶尔在剧团排练,她会想起来让老公帮忙拍一条短视频。线下没有演出,但她在短视频平台上的粉丝持续增长,抖音也贴补了一部分收入。

真如儿子所说,年轻人都被她吸引了。

河南农村传统几位大妈的表演(农村大姐一身绝技获赞1800万)(7)

这两年,亲姐妹和妈妈一直劝她别再拼了,毕竟儿子也有了自己的事业,父亲和公公前几年相继去世,妈妈和婆婆已经七八十岁岁高龄。

甄淑梭去年已经50岁,两口子都到了该退休的年龄。一个月后,他们辞掉剧团的工作,回到曲阳。

在老家,甄淑梭不用再排练,于是和老公整天想着怎么拍视频、做直播。

刀马旦的全套扮相要准备两三小时,她一般会在晚上穿戴完整给大家唱一场。

突然直播间来了新观众,叫出她之前在温州的艺名,对方说是偶然刷到的,以前看过好多场她的演出,一边聊一边给她的粉丝介绍“她以前可是温州第一刀马旦”。

“这不是我们温州的妞妞吗?到抖音来表演了!”

为了保持表演状态,她保持着每天练功的习惯,只有偶尔腰伤犯了才稍微休息一会儿。

她每天播两场,上午十点半,晚上七点半,状态好的时候,总是舍不得下播。

阴雨天时,多年练功落下的腰伤发作,她就没法再做空翻,只耍刀枪,前不久,腰伤就又犯了一次,她好几天的视频里都不敢再空翻,直播也停了几天。

2021年底,她的账号@甄妮刀马旦 粉丝数破百万,点赞量超过1800万。

她有时候也会想,原来拍短视频比在剧团还累,每天都在想新的视频怎么拍?直播做什么内容?

妈妈和姐姐都有点不理解,好不容易退休回家了,还把自己搞得这么辛苦。

儿子觉得她和别的妈妈不一样,心态还特别年轻,在家干着活,看到灶台旁边的烧火棍一时技痒,立刻就拿在手中转动起来。

这支视频在抖音获得超过138万点赞,播放量超过4000万。

河南农村传统几位大妈的表演(农村大姐一身绝技获赞1800万)(8)

很多人私信她,想把孩子交给她学戏,她不愿意收。

时代变了,当年她跟着老师和戏班的苦日子是生活所迫,她建议对方不要耽误孩子的文化课,真想学就找一个专业戏曲学校深造,如果实在想来,可以假期来找她练一练。

她也不知道自己什么时候才真的想彻底退休,十几岁的时候高烧到38.6度,一上舞台,身体好像什么毛病都好了,只觉得自己是那个威风凛凛的杨排风。

现在她耍起刀马旦的功夫,好像还是十几岁时的那种感觉。

甄淑梭想把老家的院子休整一下,养鸡养鸭,直播表演,或者和丈夫一起开车旅游,在户外边走边播,通过短视频把戏曲文化推广下去,像以前南下闯荡一样。

她没法想象完全不练功、不唱戏的生活。尽管环境在变化,她会坚持下去。

#51岁大姐一身功夫惊艳众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