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类肝炎的反复活动,都可以导致肝脏受损,当肝脏损坏严重时,就可能会发生肝硬化。
肝硬化发生的原理
人体存在修复机制,但是这种修复并不是出现一个新细胞替换旧细胞,而是通过纤维结缔组织的沉积来修复。就比如,我们的皮肤如果受伤了,伤口愈合之后并不会恢复如新,而是会出现瘢痕,肝脏也一样。
当各种可以引起肝脏损坏的致病因素作用于肝脏时,就会引起肝细胞持续受损,从而使肝脏发生损害。
在修复系统的作用下,纤维结缔组织开始在肝脏中增生,使肝脏受损处形成瘢痕。如果肝脏受损严重,使纤维结缔组织过度增生,就会出现肝纤维化的情况。
肝纤维化严重时,广泛受损的肝细胞坏死之后,就会形成弥漫性的瘢痕组织,使肝脏逐渐变“硬”。过度增生的纤维结缔组织,会破坏肝脏正常的小叶结构,将残存再生的肝细胞分隔包绕再生结节,形成“假小叶”,最终导致肝硬化发生。
以乙肝患者举例,乙肝病毒并不能直接损害肝细胞,杀死肝细胞的元凶其实是乙肝病毒诱发的机体免疫反应。免疫系统在针对乙肝病毒的时候,也会损伤肝细胞,并且激活“星状细胞”。
“星状细胞”会产生纤维结缔组织,修复肝脏损伤,但如果肝脏损伤严重,就会出现肝纤维化,过度纤维化就会发生肝硬化
肝硬化是肝细胞反复损伤和修复过程的最终结果,如果肝硬化持续发展下去,到晚期就会出现肝衰竭、门静脉高压和多种并发症,甚至进一步成为肝癌。
各种慢性肝病发展的晚期阶段,都有可能发生肝硬化,肝硬化的发展可以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1,肝脏受到炎症的刺激,导致肝细胞大量坏死,使肝脏网状蛋白支撑结构发生
2,蛋白支撑结构塌陷,导致肝细胞不能正常排列,使残存、再生的肝细胞形成再生结节。
3、纤维结缔组织包绕再生结节,导致正常的肝小叶变成没有功能的假小叶。
假小叶的形成,就是肝硬化的典型症状。
肝硬化是一种慢性进行性肝病,发现得越早,越容易控制和治疗。
肝硬化临床表现为消化道症状,出血倾向及贫血,内分泌障碍,低蛋白血症,门脉高压等等。
早期肝硬化,由于肝脏代偿功能受损较小,可能没有明显症状,但也有可能出现轻度乏力、腹胀、肝脾轻度大、轻度黄疸,肝掌、蜘蛛痣等症状。
所以对于身体的这些异常,我们一定要提高重视,尽早发现,尽早治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