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你为什么找不到男朋友吗(为什么有些人看起来一般)(1)

你知道你为什么找不到男朋友吗(为什么有些人看起来一般)(2)

你知道你为什么找不到男朋友吗(为什么有些人看起来一般)(3)

为什么别人看起来谈恋爱那么容易?

如果这仅仅是个感情问题,那我们或许可以很快得出一些老生常谈的结论:

别人条件好,长得漂亮,别人性格开朗,恋爱技巧高明,再阴暗一点的,可以说别人养备胎,饥不择食来者不拒等等。

然后,如果你也想脱单,你就照着你参考的那个“别人”去模仿就好了。

这样做有没有用?

有,但不是最优解。

那什么是最优解?

最优解,是不要把脱单这个问题,仅仅当作一个感情问题来看。

先给大家看一张图:

你知道你为什么找不到男朋友吗(为什么有些人看起来一般)(4)

看不懂没关系,只需要先知道这个图叫“理解层次模型”,是美国一个叫格雷戈里贝特森的学者提出来的。

这位学者认为,我们面临的很多问题都可以用这个模型来解释,而且绝大多数人遇到问题,都会下意识地动用到这个模型当中的一部分。

通常情况下,大部分人只会用到模型的下面三层。

还是拿脱单举例。

为什么别人脱单比你容易?

如果你下意识的反应是,别人的社交圈广,自己身边的异性都瞎了,不懂欣赏自己,ta是个渣男/绿茶,能蛊惑人心……

觉得问题都出在别人身上,属于最底下那一层,停留于“环境”的理解层次。

把问题归因于外部环境,也就是我讲过最不可取的一种“受害者心态”。

这种心态,会让我们除了抱怨,自怜,怨天尤人之外毫无作为。

你知道你为什么找不到男朋友吗(为什么有些人看起来一般)(5)

再往上一层是什么?

行为,也就是有所行动。

别人比我脱单容易,我就比别人更努力。

以前一个月都不一定能认识一个新的异性,现在支棱起来,每周至少认识一个。

以前我社恐,遇到喜欢的人不敢聊天,现在就逼自己脸皮厚一点,不仅要聊天,还要主动约他见面,甚至倒追……

改变行为,就是改变命运。

能从最底层到第二层,已经是非常大的进步了,我也认同,只要你真的足够努力,去认识10个,100个,500个男人,总得有一个是喜欢你的,你脱单就成功了。

这点上,我认识的一个相貌收入学历情商都挺一般的男人,就掌握了精髓。

他上个月终于脱单了,而且进展飞快,打算年底结婚。

这个人用的是最笨的办法,不断去相亲,但凡遇到有好感的女生就追,打直球式对人家好,嘘寒问暖,表达想结婚的诚意。

被拒绝了,就再追下一个。

他坚持了多久?

一年半。

按照他的说法,追了11个女生,被拒绝了10次,最后这个追到手的,也花了三四个月。

……真就是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但他最终还是成功了。

这完全能够佐证努力是有用的,只不过这个成功的效率……确实是不高。

怎么提高效率?

再往上一层,提高能力。

老生常谈的自我提升,你若盛开蝴蝶自来,自己足够有魅力,都不需要追别人,别人会主动来追你。

这个道理大家都懂,不多展开了。

截止到这里都没什么新鲜的内容,因为绝大多数人遇到问题,都会动用到这个认知模型的前三层。

要不然怪别人,怪外部环境,要不然在现有的基础上做更多努力,提升自己。

再往上,还有更好的办法吗?

还真有。

你知道你为什么找不到男朋友吗(为什么有些人看起来一般)(6)

能力层再往上,叫做“信念,价值”。

我为什么要做这件事?它对我的价值是什么?

有没有觉得格局突然打开了……

这个想法看似没什么意义,但非常重要,因为只有你知道了一件事对你的意义和价值,你才更容易找到正确的方法。

继续说脱单。

同学们有没有认真思考过,你为什么想脱单?脱单对你来说意味着什么?

举个最简单的例子,我想脱单,是因为我年纪不小了,想快点结婚生孩子,那我就会认识到,只要能让我遇到“适婚男性”的途径,我都愿意尝试。

我可以去相亲,可以拜托朋友介绍,可以参加单身社交派对,我甚至可以在任何一个有陌生异性的场合,都去留意他是不是单身,是不是有结婚的可能……

这个描述可能有点夸张了,但思路上的确如此,你只要有足够坚定和明确的信念,周围的一切都会围绕着你的信念服务。

在这里可能会有同学要问,如果我想脱单的信念太强大了,看谁都想着结婚,太恨嫁是不是也不好?

是的,所以我们需要再往上看一层,让“身份”这个层级,来平衡“信念”。

所谓身份,就是“你是谁,你想成为什么人”。

假设你想成为职场女精英,那么你依然可以拥有脱单的信念,但同时你也会意识到,我要找的男人,至少不能阻碍我的职业梦想。

如果他大男子主义严重,认为女人就应该辞职在家带孩子,就不是良配。

反过来,如果他能理解,甚至助力我的梦想,那我们多半很合适,我应该好好珍惜。

到这一层,不仅不影响你脱单的信念,还帮你提高了选中对的人的概率,看似收窄了你的一部分选择,其实更高效。

换句话说,要是你脱单的困难不在于“没人追”,而在于“总是遇到不合适的人”,可能问题就出在这一层——

你对自己身份的认知还不够明晰,你的自我还不够强大和坚定。

甚至我们还可以回过头看看标题,为什么有些看起来一般的人不缺男朋友?这个问题还会困扰到你吗?

压根不会了。

别人的“自我”和“身份”,本来就和你不一样,你不需要羡慕人家,也不需要照搬人家。

别做南辕北辙的事。

最后,最高的一层叫做“精神”。

这层境界类似于“你与世界的关系”,要回答的是“你人生的意义是什么,你能为这个世界做什么”这一类深奥的话题。

在恋爱关系里,它近似于“你认为自己能给另一半带来什么”,是一种利他的思维。

不知道同学们有没有发现,到这里,本质上是把前面几个层级都融会贯通了——

当你想到你能为另一半做什么的时候,自然就有了“身份”,有了自我。

你也会随之明确,你可以吸引什么样的人,你谈恋爱的目的是什么。

你更会有的放矢地去努力,去提高自己,去恰当的环境里找到合适的人,积极地争取他。

一切都变得水到渠成。

你知道你为什么找不到男朋友吗(为什么有些人看起来一般)(7)

这么看下来,“脱单”不完全是恋爱问题,往深了想,它反映出来的是认知的差异。

拿这个认知模型来说,相当一部分(甚至可以说是绝大多数)人都在第一层打转,少数人能爬到第三层,而再往上的每一层,都越来越难走。

提高认知,本来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至于我自己,坦白说我认为也就最多在前三层,还有很大的努力空间。

但我想多分享的一个点是,往前推十几年,我也有过在第一层挣扎,沉迷于怨天尤人的阶段,我能从抱怨别人进阶到提升自己,有这么一点经验之谈:

主动获取新的知识,再去实践中反复运用,直到认知水平得到提升。

什么意思?

熟悉我的老读者应该都知道,我刚读大学那阵也被喜欢的人拒绝过,而且不止一次,那时候我也生气,怪身边的女生都太势利,太肤浅,每天愤世嫉俗。

但后来我开始主动了解一些恋爱技巧,了解女性心理之后,就发现我原本的很多想法是错的,我认为我追女生的时候是对她好,其实可能女生并不认同,她还觉得我在骚扰她。

我学到了很多之前不了解的,对女生好的方式之后,我立刻去实践,用在心仪的人身上,结果发现确实有效,她开始接受我了。

这就是认知提升的过程——

我学到了新的观念和方法,然后我在实践中运用了它,并且取得成就,于是它替代了我思维里原本的旧认知。

我的认知就迭代了,我也进步了。

获取新知识 实践运用,两者缺一不可。

说穿了,也就是我们从小都知道的那句名言:

读万卷书,还要行万里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