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我的病理报告出来了吗?”这已经是她连续来询问的第3天了。

患者是一位女性,48岁,由于“间歇性便血2月”来门诊就诊的。就诊时,便血,色红,点滴而下,自觉便血不相混,偶有血块,便后异物外脱,不可自行回纳。平时大便2-3日行1次,质干结,需服用软化大便的药物或开塞露方解。肛指检查:肛周皮赘环状增生,3、7、11点齿线上粘膜隆起,指检未及明显新生物,指套无血染。入院后常规检查发现患者肿瘤指标中的CEA指标偏高。

经常便血不知道是痔疮还是直肠癌(便血了)(1)

但其他生化指标(血常规、肝肾功能、凝血等)、B超(肝胆脾胰肾)、肺部CT等均未见异常。肠镜提示直乙交界处见2*2cm隆起,山田Ⅳ型,蒂较短,表面分叶状。结论:结肠息肉(建议择期行肠镜下治疗)。

经常便血不知道是痔疮还是直肠癌(便血了)(2)

经常便血不知道是痔疮还是直肠癌(便血了)(3)

病理:(直乙交界息肉)高级别上皮内瘤变。(组织较表浅,不能排除更重病变,建议肿块全部切除送病理)。

经常便血不知道是痔疮还是直肠癌(便血了)(4)

这个患者由于便血来院就诊,肛指检查发现患者有痔疮,予栓剂纳肛、药膏外涂,口服止血药后症状好转,便血减少。自行停药1周后便血量增加,自行服药无效果。再次就诊后建议患者先行肠镜检查,待诊断明确后行痔手术。但是由于患者惧怕手术,且是自费患者,所以拒绝住院检查、手术,要求继续配药。在原有药物的基础上加用改善局部血液循环的药物后,便血无改善,且偶有血块。再次就诊,在和患者详细分析病情,告知其可能引起便血的原因以及可能产生的后果后,患者终于同意住院检查、手术。在完善了所有检查后,就出现了开头的这一幕。

有哪些疾病可能出现“便血”呢?

1、 痔疮:通常以内痔出血为主。便血色鲜红,染手纸、点滴而下或呈喷射状,便、血不相混。有些患者可能出现便后异物外脱,可自行回纳,或不能自行回纳,需手托方能回纳。

2、 肛裂:常在排便时出血,伴有肛门疼痛,持续几分钟到数小时不等。患者常自觉排便时有撕裂感。肛指检查可以看到在前正中或后正中有裂口,触之疼痛。

3、 息肉:包括升结肠、横结肠、降结肠、乙状结肠、直肠息肉等。其便血的特点多为间歇性的,色鲜红,一般量不多。如果儿童伴有大便次数多且便血时,应考虑是否有直肠息肉。

4、 大肠癌:包括结肠癌、直肠癌。

①直肠癌:多为鲜红色,有里急后重、排便不尽感、后期可能出现大便变细,甚至肠腔阻塞的症状。

②左半结肠癌:有些可在粪便中肉眼看到鲜血和粘液。可伴有腹胀、腹痛、便秘等症状,后期还可伴发肠梗阻。

③右半结肠癌:早期粪便稀薄,有脓血,但一般肉眼看不见便血,大便隐血试验为阳性。有半数以上的病人可发现腹部包块,部分患者存在贫血等症状。

除了以上这些疾病以外,还有溃疡性结肠炎、放射性直肠炎、阿米巴结肠炎、出血性肠炎、结直肠血管瘤等多种疾病都可能出血便血的症状。

长期“便血”可能引起哪些症状?

1. 贫血:这个是最常见的。可能很多人认为只有肠道肿瘤才会造成贫血。但我们临床上碰到好多患者就是由于“痔疮”出血引起的中、重度贫血。而且这类患者以中青年居多,最低我曾碰到过血红蛋白43g/L,且是已经输了全血200ml以后的。

2. 头晕:由于体内长时间处于失血状态,若突然又失血量大,可出现头晕、心悸、甚至四肢厥冷等周围循环衰竭的表现。

3. 食欲减退:长时间的便血可能会导致患者食欲不振,进而影响脾胃功能。

因此,一旦出现了“便血”的症状,千万不要存在侥幸心理,以为拖几天就会好的。其实这是身体的某个脏器在向你发出求救信号。告诉你应该去专科医院让医生检查下。千万不要因为自己的不在乎,把“小病”拖成了“大病”。这种拖延症可是会害了自己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