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全师避敌,左次无咎,未失常也。

全军撤退,避开强敌。军队在左侧驻扎没有什么过失,也并不违背正常的用兵之法。

敌方兵力处在绝对优势的时候,我们不能强攻,只有投降、讲和和退却三条路,投降就意味着全局的失败。讲和也是低人一等,属于输一半了。退却一路就不是这样,不但不是失败,反而是避免失败,是转败为胜的关键。如:宋代毕再遇和金兵对抗,一个夜晚把他的军队全部撤走,只留下旗帜在军营,并预先把羊吊起来,又把羊的前腿放在鼓面上,羊不堪倒悬,两腿乱蹬就把鼓敲得咚咚响。金兵不能察觉,相持了好多天。当金兵发现时,宋军早已走得很远了。这就是“走为上”的运用啊。

此计名出自《南齐书·王敬则传》:“檀公三十六计,走是上计,父子为应急走耳。”

走为上计,是指敌我力量悬殊的不利形势下,采取有计划的主动撤退,避开强敌,寻找战机,以退为进。这在谋略中实属上策。

智慧典例:敦刻尔克大撤退。相信看世界战争史的人应该都有所耳闻,有人认为丘吉尔的做法是不正确的,他们给希特勒留下了过多的武器军械,是对希特勒气焰的助长和对军备的提升。其实不然,“敦刻尔克大撤退”不但不是失败,而是一种战略意义上的胜利。它有效的保存了盟军的有生力量,为后扭转战局做出了杰出的贡献。“走为上”说的就是这种在无法取胜的情况下,暂时脱身以保自身实力的大智慧。

敦刻尔克大撤退转移的军兵

三十六计的计谋还有哪些(三十六计最后一计走为上)(1)

敦刻尔克大撤退留下的枪械

三十六计的计谋还有哪些(三十六计最后一计走为上)(2)

敦刻尔克大撤退留下的重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