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秦知这样的双非本科来说,“法器”傍身更是被辅导机构描绘得格外重要。在保研考核中,门第出身的“鄙视链”根深蒂固,并且越来越严格,“他们都是大神玩家,我们就只能做氪金玩家了”。
文 | 阮冬冬
编辑 | 楚明
运营 | 以繁
秦知度过了一个不眠之夜。
9月28日,她早早来到网咖开了两台电脑包夜,半夜11点50分,登录研究生招生网推免服务系统,等待10分钟后填报志愿的正式开启。
同一时刻,全国各地有约12万人守在电脑屏幕前,这些人拥有共同的身份——推免生。“推免”的全称是“推荐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俗称“保研”。
在这几分钟里,秦知一直保持着手握鼠标、眼盯屏幕的姿势,还在最后一分钟设置了闹钟。铃响的那刻,她迅速扑向前,刷新电脑界面,但果不其然,白花花屏幕上只有一行字“您的页面走丢了”。在数万人同时点击操作下,系统崩溃了,甚至连账号也登录不上。
秦知保持着几分钟一次的频率重新登录,直到2小时后,系统才渐渐恢复运转。等她收到学校的反馈通知时,已经是上午12点,这一刻她才真正意识到“有学念了”。但她心中的一口气还未松下,另一件事很快浮现心头:还有11000元的辅导费用需要补交。
保研里“信息为王”,两张王牌正是“经验”与“信息”。如何获取录取经验?如何掌握目标院校的考核信息?一些教育辅导机构瞄准了这一群体,利用信息差从中牟利。
“保送”听着风光,能够获得保研名额的一小撮人,也的确是各自院校的佼佼者,所以保研也被称为“神仙打架”。保研人想要“法器”助阵,赢得稳当,保研辅导班就是他们手中的“外挂”。
对于秦知这样的双非(非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本科生来说,“法器”傍身更是被辅导机构描绘得格外重要。在保研考核中,门第出身的“鄙视链”根深蒂固,并且越来越严格,“他们都是大神玩家,我们就只能做氪金玩家了”。
▲ 图 / 《独家记忆》剧照
“逆袭清北不是梦”在朋友圈、交流群和保研论坛,随处可见“热情”推荐或刷屏转发的保研辅导付费服务,多名保研人在报班前,都曾被辅导员“晒”的成功案例狂轰滥炸过,话术也大同小异:
“双非无论文,从0入营到保底人大!”
“保研边缘人,一击即中,上岸梦校!”
这些话精准狙击到普通高校保研人的“命门”:一方面突出“双非”“边缘人”等不利“出身”与处境;另一方面强调“圆梦”“逆袭”等理想化成果。
秦知更是被附加了“焦虑套餐”:“出身”一般,没有核心期刊论文,名校难进。
对于当下的很多本科生来说,大学期间要做三件正经事:考研、保研或者公考。每年有数以百万计的人涌入考研大军,这个数字在2021年是377万,比5年前整整翻了一倍。从人数规模上看,这场选拔考试堪比“二次高考”。尤其对普通高校的本科生来说,这更是被称为学历跨越的改命通道。
保研则是一条更幸运但也更艰难的赛道。全国只有十分之一的学校有保研资格,比例分布也极不均衡,在清北半数以上的学生都可获得保研机会,但秦知所在的“双非”只有2%。
这场属于2%优异者的升学系统,又将高校学生的“内卷”推向更高境界。更高的绩点,更核心的期刊论文和竞赛经历,以及无数可以叠加的荣誉,预示着这是看谁比谁更优秀的竞争游戏。
身处这场“无限”竞争,秦知大学三年一直在使劲。她选修课不看喜好,而是要打听“有哪些好课”,标准是“给分高、作业少,老师好说话”;专业课必须坐在第一排,时时跟老师互动,“名字和脸都得混熟”。秦知的学校实行“刷分制”,每节课出分以后,她都要打听好其他“竞争对手”的成绩,如果算是高分,就暂时放一放,但要是其他人刷分,她为了“不被超过”,也要跟着再次上课。
为了参加竞赛,她常常在寝室熄灯以后,一个人开着小夜灯修改策划书,但是所获奖项也没有够上加分标准。听说一位同学在家长帮助下,发了核心期刊论文,她只能赶忙发表了一篇普刊缩小差距。
“如果最后一哆嗦出了岔子,就前功尽弃了”,即使父母认为是“白花钱”,秦知还是执意签订了14999元的辅导协议。
这个辅导班叫作“预推免多校通关班”,先支付3999元,再按照最终获得的“offer档次”进行补交,“就跟高考填志愿路子差不多,冲一冲、稳一稳、保一保”。她在第一档选的是985名校,第二档是知名211,第三档则是双非和本校。秦知的推免结果落在第二档,需要补交11000元。
这个等级只算中游。比几千元的单项服务高级一点,但最内圈的核心层则是全流程课,辅导贯穿整个大三学年,从最初专业课开始,再到多个学校的笔、面试,直到十月中旬推免结束,价格在20000元到50000元不等。
▲ 全流程班按照不同详细程度,在价格上也有所区分。图 / 受访者提供
机构的触角甚至延伸到大二学年,专门设置“专业强化”用来提高学科绩点,“背景强化”用于辅导英语四六级、学科竞赛与科研论文等加分项,早早为初进大学的本科生“安排好一切”。
“哪怕灌灌鸡汤也行”“万元辅导”的含金量如何?
各个机构的师资队伍通常是由保研成功不久的学生组成的。陈心禾是其中之一,她就读于某985学校的文科专业,2年前成为一名保研咨询师。
她当时在一个机构公众号上看到了招募通知,有些动心,填写了一份信息问卷,主要是本科与研究生学校信息、各个阶段获得的offer。没有审核、无需面试,她就这样迎来了自己的第一个学员。另一位其他机构的辅导师表示有两三天的培训,不过是“发几个视频自己去看,看完就行”。
第一次培训时,陈心禾担心露怯,“我跟学员年龄差不多,学校也没多好,我怕她们觉得我不够格”。为此,她特意将自己保研时的笔记资料全部翻看了一遍,又准备了几道例题与答题模板。
实际上课却比她想象中的轻松很多,线上会议语音授课,“看不见脸就没那么紧张”。她后来发现,这些学员就像是当年的自己,“没经历过,两眼一抹黑,你说什么,他们都觉得对”。
陈心禾渐渐发现了保研与考研辅导的不同:学员不缺实力和努力程度,缺少的只是“过来人的经验”,她不需要讲授实在的知识与方法,只是“分享自己保研时的经验与心得就行”。而这份经验,竟价值万元。
她讲课越来越得心应手。各个学校的考核往往“换汤不换药”,后来甚至不需要备课,哪怕都讲差不多的内容,也能头头是道。
不过,她没想到的是,第二年还会有机构找她上课,“没问我内容有没有忘,也没说考试流程是不是有变化”。对面的辅导员言辞着急,一再催促,劝说着“每年都差不多,直接上吧,讲什么都行,时间够了就行”。
除了讲课,对陈心禾来说,更多“看不到的劳动”是心理安抚。有一次辅导结束,对面的女生突然问了陈心禾一个问题:学姐,你说我能保上么?她所报考的学校难度大、招生少,陈心禾“心里也没谱”,但她还是回答:“你一定没问题的。”
她觉得对方需要这句话,这在某种程度上也是他们买辅导课的初衷。她觉得很多学员自身就很有实力,只不过,“保研这个过程太孤独了,哪怕给他们灌灌鸡汤也行啊”。
▲ 大学图书馆内,一名复习的同学趴在桌上休息。图 / 视觉中国
“花钱买心安”报考的学校越多,秦知越能意识到辅导的“虚”。“讲的内容都很空,拿offer还是靠实力和积累。”不过回忆起第一次面试时,事先模拟确实增加了她的自信,“就像是联欢会彩排一样,走过那么多次场,真上台心里就不会发慌了”。
在她看来,这叫“花钱买个心安”,不过只值3999元,补交的1万元是“冤枉钱”和冲动之下的“智商税”。
宋宁同样花了一笔“冤枉钱”,他一直有未进名校的遗憾,为了圆梦报名了“夏令营通关班”,一次性交16999元,再按照不同档次退费。他在夏令营阶段获得的最高offer是第二档,按照协议可退6000元。但他最终去了预推免斩获的一所名声更大的985学校,他明白了“自己心里有数比什么辅导都有用”。
培训过程中,他同样也有失望之处。咨询师往往“上完课就消失,消息回复得很慢”,他的疑虑总是得不到解答。同时,老师一校一换,每次都要重新磨合,介绍情况。有一次他想要换人,却被辅导员一推再推,“只说这个人经验很丰富,是最合适的人选,而且已经上了一节课了,老师们的风格不一样,总之就是和稀泥”。
赵羽今年刚刚上大二,为了保研加分,报名了10999元的核刊论文辅导,投稿却石沉大海,迟迟未过。他不得不转投普通期刊,还自己承担了3000多元的版面费。相比之下,他同专业的同学跟着老师做项目,现在已经有了一篇核刊论文。
退费也是坎坷重重,宋宁先是在系统填申请,光审核就花费了2周,一催再催之下才通过。等了1个月,钱还没到账,被告知审核时间错过了月初的统一发放,要等到下个月才能退款,“最后足足花了3个月,我的钱才被退回来”。
同样,一名匿名学员曾在天猫投诉平台指出某机构的“单营培训班”存在“虚假宣传”“退款拖延”“辅导敷衍”等问题。
▲ 学员在平台上对保研辅导服务进行投诉,该诉求尚未被解决。图 / 网络截图
“说好的‘保姆式辅导’,实际上就是‘钟点工’,多一分钟都不想理你。”宋宁甚至不想告诉周围人自己曾花过这样的“冤枉钱”,“他们一定觉得我当时魔怔了”。
这种“花钱买心安”的想法其实容易理解,都是因为有一颗迫切实现“学历跨越”的心。
在陈心禾看来,最好的咨询师就是自己的老师和有经验的师兄师姐,“我当年的个人陈述和简历全是老师帮忙改的,面试和择校也都给了我不少建议。”她会劝退学弟学妹们的辅导念头,“厚脸皮一点,多问几个老师,多打听几个人,不然就是给别人白白送钱”。
保研培训的确始于公益,最初只是一个校园BBS的互助论坛。但在几年前,部分成员联合离任的高校招生老师成立了辅导机构,从此走向了商业化运营。
更多人则发现,“保研的信息圈被机构垄断了”。一些保研生找不到渠道和人脉,只能选择辅导机构,乖乖掏钱。这些机构的全程班收费在2万元上下,每年招生数百人,一个机构的营收就在百万元到千万元之间,整个行业达到了上亿元规模。
前几天,秦知已经按照约定补交了辅导费用。如今,她只好宽慰自己,这1万元就当做是“预支投资”,毕业后找到好工作,“能多赚很多个1万元”。
尽管说服了自己,但有一天,当她在社交平台上看到有人咨询“要不要报名保研培训?”时,她没有犹豫就敲下一句话:“没那闲钱,就别当冤大头。”
(应受访者需求,本文出现人物皆为化名)
文章为每日人物原创,侵权必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