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而立立什么?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

古人云:三十而立;

殊不知,三十而立又是谁提出的呢?

殊不知,三十而立中,立该立什么呢?

三十而立不知礼何以立是什么意思(三十而立立什么)(1)

殊不知,殊不知,今天我们对上面的两个殊不知来聊一聊、扒一扒。

在《论语·为政》中,孔子有一段对于自己30岁的评价,“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这是孔子老人家的一种在不同的人生阶段学习周礼的一个过程,当然,也并不是人人都能像孔子他老人家那样的生活,而这样的一种学习以及生活状态的描述,也被后人作为一种愿望以及理想而保留。

三十而立不知礼何以立是什么意思(三十而立立什么)(2)

讲到三十而立,那在自己进入30岁的年龄阶段的时候,该立什么呢?孔子评价中“立”的愿意是一种自然而然的觉悟,是一种意识,一种人格独立的意识,这里面要强调的是每一个人都要具有自觉性和独立性;确切的说是确立自己在为人处事,对待生活的态度和原则。而如今,人们对于“三十而立”的理解广泛为立身、立业、立家。除了立身的概念,立家和立业是后人延伸出来的。

那何为立身?立身就是在三十这个年龄就要确立自己的品格和修养了;在这个年龄,要有独立性;在这个年龄,要有自觉性;这个和孔子在论语中所提到的有所接近;

那何为立业?立业就是在这个年龄要确立自己所从事的事业;也就是有一份稳定的工作,求生的手段或技能等等;而非一定要有自己的产业,这是两个概念;

那何为立家?立家就是在这个年龄应该有了自己的家庭;三十岁,对于现在的都市人来说,有些人可能觉得尚早。在春秋战国时期,越王勾践规定,男子二十不婚,女子十六不嫁,罪及父母;《韩非子》中曰:“男二十而室,女十五而嫁”;唐朝时也规定,男二十娶,女十五嫁;可见,在古时,结婚的年龄,也就是立家的年龄一般都规定为男二十、女十五;到了如今,我国的《婚姻法》也规定,男法定结婚年龄为二十二,女为二十;由此可见,到三十岁的年龄,成家已经不算早了。

三十而立不知礼何以立是什么意思(三十而立立什么)(3)

三十岁的人,应该能依靠自己的本领独立承担起自己应承受的责任,并已经确定自己的人生目标与发展方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