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是:彭博士讲《黄帝内经》系列-精华篇-之三百五十一(更多精彩内容持续更新中……)】,下面我们就来说一说关于手少阳三焦经止于哪里?我们一起去了解并探讨一下这个问题吧!

手少阳三焦经止于哪里(少阴经和厥阴经各根起于哪里)

手少阳三焦经止于哪里

【本篇是:彭博士讲《黄帝内经》系列-精华篇-之三百五十一。(更多精彩内容持续更新中……)】

“太陰之後,名曰少陰。少陰根起於湧泉,名曰陰中之少陰。少陰之前,名曰厥陰,厥陰根起於大敦,陰之絕陽,名曰陰之厥陰。”——《黃帝內經•陰陽離合論》

听众朋友们大家好,我是中医彭鑫博士,今天我们继续讲解《黄帝内经·素问·阴阳离合论篇第六》。我们首先原文∶“太阴之后,名曰少阴。少阴根起于涌泉,名曰阴中之少阴。少阴之前,名曰厥阴,厥阴根起于大敦,阴之绝阳,名曰阴之厥阴。”这段话其实很好理解,之前已经谈到太阴,太阴根起于隐白,名曰阴中之阴,这就是太阴。太阴之后这条经脉叫做少阴,少阴根起于哪里呢?根起于涌泉穴,所以称之为阴中之少阴。太阴是阴中之阴,比太阴这个阴要少一点。少阴之前,名曰厥阴,经络的位置在少阴之前,在足少阴肾经前面是足厥阴肝经。

厥阴根起于大敦穴,大敦穴是足厥阴肝经的起始穴位,大敦穴在足大指的外侧端,要是右脚就在足大拇脚趾的右边,要是左脚就在左脚的大拇脚趾的左边,这就是外侧端。大家还记的内侧,内侧是隐白,也就是足大趾的内侧端,是太阴经的起始穴位。(今日头条@中医彭鑫博士)大敦穴再往上正好就是太冲,太冲穴就是足厥阴肝经的一个很重要的穴位。我们针刺头晕、高血压通常都喜欢针刺太冲穴,一般来讲,开四关也是开太冲,开合谷,开这样的穴位。大敦穴在太冲穴的下面,都属于足厥阴肝经,这就是循行线路。

我们针灸的话以后会讲到,针灸的时候有一句口诀叫做离穴不离经,就是扎这个穴位的时候,有可能穴位上下会稍微有所出入,但是不要离开这条经脉。人体的经脉都是竖着从脚往上延伸腹部,或者是从腹部再延伸到胸、颈部、面部巡行,有的经络不是在表面,在身体里头,穿过五脏六腑,然后往头上走,在头上的时候也是在头部的内侧循行,不是像一层保护膜似的在外面,是在里面,皮肤下面,有的是皮肤下面更深层的位置,在脏器里面,这样循行。

十二正经循行的路线基本上都是上下贯穿来是循行的,没有横着走的。身体里边只有一条脉是横着走的,就是带脉,奇经八脉之一,它不是十二正经,是奇经。奇就是奇怪的奇,与奇相对应另外一个字是正,所以十二条经脉属于正经,就是平常的经脉,还有跟正相对应的,比较奇特的,也是人体很重要的经脉,叫奇经八脉。所以很多人把八脉和奇经是分开的,以为奇经是奇经,八脉是八脉,其实就是八条比较特殊的经脉的意思,有的时候奇也可以看作是特殊。带脉是奇经八脉当中的一条脉,奇经八脉有两条脉非常特殊,一个是带脉,一个是冲脉。

我们一般认知的阴维阳维,阴跷阳跷,还有任督二脉大家都非常熟悉,冲脉和带脉就不太熟悉。带脉其实挺重要,带脉是沿着腰部环绕一圈,身体上一些一圈一圈的疾病与带脉相关,带脉又与胆经相关,叫临泣胆经连带脉,针刺足临泣穴,有一些一圈一圈的病就能好。

以前我针过一个患者,他头部有一圈东西好像有东西裹着似的,他形容宽度大概是两厘米左右,在头部眉毛往上大概是一厘米,从额头环绕一圈到后脑勺再环回来,就像运动时候带的止汗带,他那一圈正好跟止汗带那一圈是比较吻合的,总感觉有一个金箍咒一样箍在那里,它这一圈正好也是我们看八六版的西游记里边孙悟空戴的紧箍咒,正好就那一圈,他感觉就那一圈有东西得裹住了,他总是想用手把它抠下来,但是什么也没有,他自己感觉那块特别紧,怎么治也没有效果,后来怎么办呢?我就判断这是带脉的问题,带脉不是只是在腰上,它是环形于身体一圈一圈环上来的,针刺的一个穴位就是足临泣,足临泣在脚上,针完了之后没过几天就消失了。

针灸很神奇,尤其是这种感觉性的疾病,比如酸麻胀痛、拘急等等,这些问题用针刺效果是立竿见影。最快的我感觉可能用不了一分钟,可能是几秒钟,那个针只要一针进去之后,经络一通了,几秒钟症状就消失。

就像上周我正好认识了一个很好的朋友,现代生物学的一个老师。他就是脖子肩膀疼,以前有劳损,年轻的时候不觉得,等上了年纪之后,稍微不小心让冷风一吹之后,脖子和肩膀就疼,怎么治也治不好,做按摩、理疗效果都不行。后来一个偶然的机会正好认识我,我说试一下,给他消完毒之后,就在胳膊上针了一针,用他的话讲,就是彭博士你这一针下去过了甚至不到五秒钟,后边感觉就消失了,他回家之后,又隔了几天又随访一下,他说这个感觉就消失了,再也没有疼痛酸胀。这就是针灸学的一个非常奇妙的地方。(未完待续)

本篇是:彭博士讲《黄帝内经》系列-精华篇-之三百五十一。(更多精彩内容持续更新中……)

免责声明:本文为健康知识分享。文中所涉及的药物、药方、针灸以及其他各种治疗和养生方法,请在专业医师指导下应用,切勿自行应用。如因不当使用所产生的问题,概不负责。版权声明:本文作者彭鑫,本文为原创文章,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引用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并保留相关法律权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