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外线照射消毒是目前临床上应用较广的室内物理消毒方法之一,在医院内被各科室推广使用,如病房、治疗室、换药室等,下面我们就来说一说关于紫外线灯消毒要求?我们一起去了解并探讨一下这个问题吧!

紫外线灯消毒要求(紫外线灯消毒病房)

紫外线灯消毒要求

紫外线照射消毒是目前临床上应用较广的室内物理消毒方法之一,在医院内被各科室推广使用,如病房、治疗室、换药室等。

紫外线灯发挥消毒作用为C波紫外线,波长范围为 253.7nm,杀菌原理为促使细胞内DNA分子出现多种细胞结果变化,影响细菌复制、转录以及蛋白质合成。由于细菌周期生命时间较短,因此如不及时产生蛋白进行繁殖会引起细菌迅速死亡。

但紫外线对人体的眼睛和皮肤均有强烈的刺激作用,直接照射可引起眼炎或皮炎,而且照射时产生的臭氧对人体也有危害,易使人出现头痛、胸闷、恶心呕吐等症状。随着紫外线灯消毒的普遍应用,在临床中也出现一些紫外线灼伤的事件。

案例

紫外线消毒病房时,初上岗的保洁人员误入室内打扫卫生,滞留5分钟左右, 致电光性眼炎。

临床上,对于那些不能下床行走的危重患者,有的护士的做法是将被子盖住患者全身或者使用防紫外线的伞遮住头部。

这种做法可行吗?笔者就此话题咨询了许多同行,大家众说纷纭。有赞同的,有反对的。

问题

在使用紫外线灯消毒病房时,除以上存在安全隐患之外,还存在以下问题:

1、未及时更换辐射强度不足的紫外线灯

在检查消毒记录中发现,一些科室紫外线杀菌灯管在使用累计数达到1000h后,不及时更换新灯管,只在消毒记录上重新从0开始累计。

2、紫外线消毒记录不准确

实际消毒时间和登记不符,有的没消毒却进行了登记,导致记录累计数多;有的进行消毒时,却没有做到按时登记,出现累计登记时间少。

3、注意影响因素控制

紫外线的消毒效果易受多种因素影响,如紫外线照射强度、时间和距离,微生物的种类,室内温湿度和空气流速等。且紫外线的穿透性较差,易被室内物体、空气中尘埃遮挡,出现消毒死角,影响消毒效果。

原因

出现以上问题的原因有哪些呢?包括:

1、工作流程和相关制度不完善

紫外线消毒也是很重要的一项操作,由于简单,未引起足够重视,相关的管理制度和工作流程不健全,职责不明确。

2、意识缺乏,责任心不强

工作时缺乏认真谨慎的态度,操作中疏漏细节,主观上没有风险意识,做事不加以思考分析。

3、宣教不到位

对相关人员的宣教不到位,未引起重视,引发不良事件。

措施

1、加强使用紫外线消毒灯的管理

制定使用紫外线消毒的规章制度,完善工作流程,把消毒工作安排在固定的班次,固定的时间,责任到人,护士消毒时至少两人知晓,便于相互提醒,并做好签字记录。

2、悬挂标识,起到警示作用

紫外线消毒时,在门口悬挂明显标识,如紫外线消毒中,请勿进入,提示医务人员、保洁人员、患者及家属等勿入。

3、应用智能技术手段加以防控

安装警示装置,如:频闪灯或声音警示器等,将这种设备与紫外线灯串联,使用同一个开关,当打开紫外线灯时,频闪灯或声音警示器同时开启,在视觉和听觉上给予明显提示。误入室内的人员就会意识到此时正在消毒。在质量监测方面,设计制作智能型数码显示式监测。在紫外线消毒中实现自动控制,如实现紫外线灯管每次开启时间及照射累积时间的记录与储存;紫外线灯管累积使用记录达到1000h,自动报警;自动监测消毒环境的温湿度等。

4、积极做好宣传教育工作

加强对医疗场所医务人员、保洁人员的相关知识培训。掌握正确的紫外线消毒的原理、方法和注意事项。在此强调加强院内患者及家属的健康宣教,护士在进行紫外线消毒前,应向患者及家属解释清楚,告知辐射的不良反应,请求配合。

5、护士应做好自我防护工作

工作忙碌时也应关好消毒的房间,避免无关人员误入,消毒30分钟后,关闭开关再行治疗或操作,以免发生不良反应。

6、加强监督指导

感染监控专职人员应经常深入临床一线,加强督查指导工作,在督查中及时发现潜在的隐患和薄弱环节,指导临床采取有效措施,及时纠正存在的问题,避免医院消毒工作流于表面形式。

紫外线灯是医院空气消毒最基本和最重要的工具,正确、科学、规范使用紫外线灯,人人有责!您有何意见和建议,欢迎文后留言哦!

参考文献:

[1]黄文华,尚栋仁.紫外线消毒监测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消毒学杂志,2007,24(1):93-94.

[2]杨秀菊,谢景玫,李琪珍.紫外线灯日常监测管理中的盲区及改进对策[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4,14(12):1381-1381.

[3]莫月娥,何子平.根本原因分析法在消毒隔离质量持续改进中的应用[J].现代临床护理,2013,(1):69-72.

[4]杨又力,王丽姿,高文旃.紫外线灯辐照强度监测管理中的问题[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8,18(4):522-523.

[5]邹海燕.两种功率直管紫外线消毒灯在医院中的应用观察[J].中国医疗器械信息,2019,25(1):144-145.

想了解更多资讯,欢迎关注我们的今日头条号(中华现代护理杂志)和微信公众号(cjmn2015

欢迎您到中华现代护理杂志平台投稿:cjmnwx@vipcjmn.ne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