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个现实的世界,也是一个充满纷争的世界,你如果不具备强大的本领和气场,你就无法取得想要的成功。只有你真正成为自己情绪的主人,你才能在人生的大舞台稳操胜券,所向披靡。

明朝陈继儒的《幽窗小记》(《醉古堂剑扫》)里有这样一副对联: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望天空云卷云舒。这句话的意思是说,为人做事能视宠辱如花开花落般平常,才能不惊;视职位去留如云卷云舒般变幻,才能无意。

这是一种历经风霜后的深切体悟,是一种看透世事的淡然。然而,现代人大多觉得活得很累,甚至不堪重负。走在大街上,望着匆匆而行的人流,极少看到人们发自内心的笑容了。低头族比比皆是,手机党充斥着每一个角落。人们似乎都有着无尽的苦闷,或喜、或悲、或惊、或诧、或忧、或惧,有的人只要一见其容,这些情绪便一览无余。

不轻易表露感情(荣辱不惊不轻易表露情感)(1)

常言道:喜怒不在面上。轻易表露情绪的人多是头脑简单,阅历少的人。把内心的情绪轻易地展露给别人,会让人很容易得知你内心所想,很容易被别人利用或掌控。事实证明,一个心智成熟的人面对毁誉,只会淡淡一笑,他们的面容里永远都是笑容,人们很难参透他们的内心。这是何等的洒脱。当然,这并不是人们所谓的虚伪、做作,这是为人处世必备的本领,是一种圆融的处事态度。那么,我们如何才能不轻易表露情感呢?

首先,要明确自己的生存价值。有道是心底无私天地宽。只要心中放下过多的私欲,就不会有患得患失的感觉。

其次,是认清自己所脚下的路。无论得失,不喜不忧。看淡得失成败,不要过分地在乎别人对你的看法。而将这一精神发挥到极致的是唐代一代女皇武则天。她死后立了一块无字碑,无论千秋功过,留待后人评说。一字不着却尽得风流。这才是真正的豁达,真正的大境界。

著名的社会活动家、杰出的爱国佛教领袖赵朴初在其遗作中写道:生固欣然,死亦无憾。花落还开,水流不断。我兮何有,谁欤安息?明月清风,不劳寻获。这句话恰恰体现出宠辱不惊、去留无意的达观、崇高的精神境界。

不轻易表露感情(荣辱不惊不轻易表露情感)(2)

一、克服浮躁心理

浮躁,是指轻浮、不安分、脾气大、见异思迁、做事无耐心、总想投机取巧、成天无所事事等不良情绪体验。目前,浮躁是我们国人的一种普遍不良心理表现,主要特点有:心神不宁、焦躁不安、盲动、冒险。

浮躁心理的产生有社会和个人两大方面的原因:一是社会原因。在竞争如此激烈的社会中,每个人都面临一个重新定位的问题,感到很难把握自己的未来。于是患得患失、焦躁不安、迫不及待等就不可避免地成为一种社会心态。二是个人原因。个人攀比是产生浮躁的直接原因。我国的改革开放,“允许一部分人先富起来”,有的人较早获得成功,有的人却迟迟没有什么进步,于是攀比在所难免,往往造成浮躁心理。

浮躁使人失去对自我的准确定位,使人随波逐流、盲目行动,与我们所倡导的艰苦创业、脚踏实地、励精图治、公平竞争的精神相对立,对社会、国家和个人的发展极为有害,必须加以克服。

避免浮躁,最重要的一点是要知足。只有不知足的人才会不满,才会经常跳槽折腾。当然有追求是好事,但不切实际的追求就不好了。如果现实,就要踏踏实实地付出努力去实现它,即使是没有结果也不灰心丧气。

那么,浮躁心理如何进行自我调适呢?

1. 做到知己知彼

比较是个体获得自我认识的重要方式,“有比较才有鉴别”,但比较要做到“知己知彼”,要从个人的能力、知识、技能等许多方面进行综合合理比较,既要看到长处也要看到短处,才不致产生心神不宁、无所适从的浮躁心态。

2. 遇事要善于思考

考虑问题应从现实出发,不能随波逐流,盲目崇尚拜金主义、个人主义、盲从主义等社会不良之风。站得高才能看得远。

3. 要有务实精神

做事要有开拓、创新、竞争的意识,更要有持之以恒、任劳任怨的务实精神。

4. 学会放松和排解不快情绪

情绪的过分紧张和焦虑,会影响一个人解决问题的能力;而生活中常常会遇到一些始料不及的事,应学会调节自己的情绪,保持生活的规律和睡眠的充足,以饱满的精神状态面对并解决问题。学会以倾诉和寻求帮助来排解不愉快,生活中绝大多数人都有一颗助人为乐的心,找一个听你诉苦的朋友不会是太难的事。

不轻易表露感情(荣辱不惊不轻易表露情感)(3)

二、内心平和才强大

人生活在社会中,总会面临很多难题:出身不如别人,生存很艰难;生活的圈子太小,办事处处费心;感情上受到挫折,爱情至今难寻……似乎处处都有绊脚石,令你头疼不已。这时候,你就需要具备一种“蘑菇”心态,学会忍受一些不公正的待遇,比如“被安排到不受重视的部门”“总是做一些琐碎的小事”“遭遇上司的冷嘲热讽”“偶尔还代人受过”等。别人越是忽视你或自己越遭遇挫折,你越不要消沉。你要努力再努力,在奋进中强大自己的内心。

很多事情,别只盯着好或不好的一面,当你换个角度看问题,你就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而当你正视现实,你才会消除不切实际的幻想,在无形中形成你的职业态度,使你认识到脚踏实地、用心努力,才能赢得别人的尊重,学到真本事。否则,一受到委屈,就叫嚷着“大不了不干了”,只能被视为不成熟的表现,也难逃“光荣离职”的命运。

对于生活、事业上的种种困难,你是沮丧失望下去?继续郁闷下去?长吁短叹下去?还是改变心境,熬过去?有句歌词唱得好“没有人能够随随便便成功”,风光的背后都是苦难和艰辛,好日子来之不易,它需要你不生气不抱怨,坚定不移朝着正确的方向走下去。

一座山上,有两块一模一样的石头。几年后,两块石头的境遇却截然不同:第一块石头受到众人的敬仰和膜拜,第二块石头始终默默无闻、无人理睬。不招待见的石头抱怨道:“为什么同样是石头,差距竟然这么大?”第一块石头微笑着说:“几年前,山里来了一个雕刻家,决定在我们身上雕刻。你害怕一刀一刀割在身上的疼痛,拒绝了;我却一刀一刀忍受下来,现在成了佛像。”抱怨的石头听完这句话,顿时哑口无言。

孟子云:“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智,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社会是真实而残酷的,我们都被生活一刀一刀地雕刻,在艰苦日子的洗礼中,收获宝贵的人生经验,拥有更加成熟的心志,从而一步步走向富裕和成功。

高晋是北京一家著名报社的副主编,他说:“不要看我今天这么风光,想当年刚开始做实习记者时可是受尽侮辱。有一次主编看过稿子后不满意,把我臭骂一顿,把稿子扔了一地,我只好趴在地上,从女同事脚边把稿子捡起来;新闻部主任也常这样训我:‘咱这里是用人的地方,真想不明白你在学校里都学了什么东西,难道让我每天帮你修改那些文理不通的稿子吗?’仔细想想,如果没有那段‘窝囊’经历,我还真达不到今天这个水平。”

没有饥饿的经历,你便不知道一粒米的可贵,不知道那些被太阳晒黑了皮肤的耕种者的可敬,当然更无从感受饿得头昏眼花或者伸手乞讨的可怕。

没有品尝过寄人篱下的滋味,听不到风凉话,看不到冷脸,过多的奉承让你形成发育不全的性格。突然某一天,你背靠的大树倒了,你开始失宠,在坑坑洼洼的路上,你绝对不如别人那样行走自如。

每天,我们都应该心平气和地面对生活中的种种苦难和不如意。苦,可以折磨人,也可以锻炼人。吃一番苦,可以使我们更加深切地领悟人生;吃一番苦,可以使我们更加珍惜现在拥有的一切;吃一番苦,可以使我们更具坚韧的品格和精神;吃一番苦,可以使我们对生活多一份感情,对他人多一份爱心,对弱者多一份怜悯。

不轻易表露感情(荣辱不惊不轻易表露情感)(4)

从现在起,改变我们的心境,用心工作,好好生活。

练习箴言

真实的、永恒的、最高级的快乐,只能从三样东西中取得:工作、自我克制和爱。

——罗曼·罗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