瘦马”从字面意义上来看,一般是指一匹体型较瘦的马,与“肥马”相对而称。

那么在古时候,“瘦马”这个词是否也是这个意思呢?答案可能会让你意想不到,因为它是封建社会糟粕的集中体现,处处凸显对女性的极大不尊重。

瘦马在古代是干什么的(古人所说的瘦马)(1)

对中国诗词歌赋感兴趣的朋友可能都读过一首出自于元代诗人马致远的经典诗词,它就是《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诗

词中提到了“瘦马”一词,这可能就是我们了解“瘦马”的最初开端。那么“瘦马”在古人那里究竟指代什么呢?

原来,所谓“瘦马”并不是指马,而是人,而且不是一般的人,是那些年轻有姿色或有内涵女子的统称。而用“瘦马”来比喻这类女子,不无显示出封建社会对女性的欺压残害的本质。

瘦马在古代是干什么的(古人所说的瘦马)(2)

关于“瘦马”的称呼,我们最早可以从唐朝大诗人白居易的诗中得到见证。据悉,白居易写过一首叫《有感三首》的诗,诗中提到“莫养瘦马驹,莫教小妓女。后世在目前,不信君看取。”

从诗中,我们能体会到他养“瘦马”的无奈情绪。为满足放荡不羁的情趣,白居易晚年沉醉于享乐生活,染上了养“瘦马”的爱好,而且足足养了30多个。

在养“瘦马”方面,老白可谓开山鼻祖般的人物,为该行业在后世发扬光大奠定了基础。

到了宋朝,商业更加发达,商品交易愈发旺盛,这让本就地位低下的女人变得商品化,成了满足男性享乐的物品,从而推动养“瘦马”成了产业。

瘦马在古代是干什么的(古人所说的瘦马)(3)

——其中最著名的成功案例就属名妓李师师了,她的成长历程就是“瘦马”发迹的最佳写照。

在年幼时屡次遭受重大家庭变故后,原本叫王师师的女孩有幸被汴京城酒楼老板李婆婆收养,而后改名为李师师。

在对方的悉心栽培下,李师师琴棋诗画、诗词歌赋样样精通,而且整个人聪明伶俐,很快成长为著名的“花魁”,成为当时上层社会力捧的“超级网红”,甚至因此与宋徽宗扯上关系。

瘦马在古代是干什么的(古人所说的瘦马)(4)

而进入明清两朝,不少贫困百姓在遭受家庭变故等极端困难条件下,为了维持生计而不得不将自己的女儿卖给“驵侩”(人口贩子)来换取少则几百文,多则几两银子的钱财。

当然这些“驵侩”收买少女可不是为了做慈善,而是为了在这上面投资赚取暴利。

为了满足达官贵人、富商巨贾的特殊需求,“驵侩”们既要负责少女们的日常吃穿,又安排专业人员教授她们书画、歌舞等,以此提高所谓身价,待将来卖上个高价钱。

瘦马在古代是干什么的(古人所说的瘦马)(5)

受该行业发展刺激,更多人纷纷介入投资,在他们火热追捧下涌现出了诸如陈圆圆、李香君等所谓“秦淮八艳”等高端“瘦马”。

期间地处江南地区的扬州基于天时地利独特优势,而打造出闻名天下的“扬州瘦马”招牌。不过后期受限于市场需求饱和影响,许多人并没有因此而发财致富,反而还造成了不良的社会影响。

对于“瘦马”,收买者是根据天资、样貌等条件来做调教的,于是就有了不同档次的划分,当然最终目的是满足目标客户的需求。

据悉,清朝人丁耀亢对此有过细致的概况,他将“瘦马”依次分为“上、中、下”三种。

瘦马在古代是干什么的(古人所说的瘦马)(6)

其中,所谓“上等瘦马”,要有“肤若膏脂、纤态盈盈”的外表形态,虽比不过皇帝选妃,但也是坚守美艳动人的严格标准,这样就直接刷掉大部分人。

紧接着,这些入选者会被教授琴棋书画等,修炼礼仪,以此增添文化内涵。

而所谓“中等瘦马”,虽形态不如前者,不过却拥有较为耐看的外貌,这类女子也会学习写字、吹拉弹唱等,甚至被传授记账本领,她们的出路往往在于充当主子的持家帮手。

另外就是“下等瘦马”了,她们拥有较为一般的外貌,形态普通,会被安排学女红等,适合成为家庭主妇。

瘦马在古代是干什么的(古人所说的瘦马)(7)

在“按需培养”模式下,这些瘦马会在被调教几年后坐等客人们前来挑选,这也到了收买者获得“丰收”的时候。

对于这些出身贫苦的女子,能够被王公贵族选中并成为他们的妾身那是再好不过的归宿了,但大多数只能沦落为风尘,最终成为他人的玩物。

纵观历史来看,真正一跃冲天而留下姓名的瘦马可谓凤毛麟角,比如李师师等等。

不同的买主在挑选“瘦马”时的出发点也不同,有些只是单纯享乐,这些人以王公贵族为主,还有一些则出于续香火目的,主要是普通人家。

当然,这些被挑选得“瘦马”在交易价格上差别很大,上等的“瘦马”少则几百两,多则能达到数千两,可谓身价不菲。

瘦马在古代是干什么的(古人所说的瘦马)(8)

而那些下等的则普遍在几两之间,甚至还会低点。

在挑选时,“瘦马”会被当做一件件商品那样被他人围观。期间这些女子要先后经过“拜客”“转身”等多项程序,以此让买主进行评价,等待属于他们的最终命运。

对于买主来说,上面的每一个环节都是重要的,能够观察女子的形体、礼仪等方方面面细节。

对于牙婆们而言,这些女子是她们的摇钱树,为此在平时没少给她们罪受,比如严格控制她们饮食等,而目的就是突出瘦的特征。

从结局上看,“瘦马”们大多过着凄惨的生活,比如长期在青楼度日,饱受各种摧残;为生存下去而充当“流莺”,随时忍受挨饿或被毒打的痛苦经历。

瘦马在古代是干什么的(古人所说的瘦马)(9)

当然,她们中也不排除一些人能够“出人头地”,享受到来自富商或贵族们的片刻恩宠,但这种可能性太低了。

综上来看,“瘦马”这种畸形现象的出现是封建社会男权主义极大扩张的产物,它让女性变得毫无人格而成为商品一样的玩物,是十足的糟粕。

这种严重违背人性特别是女性生存权的现象早已被扫进了历史垃圾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