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侠梁金古温,是无论如何也绕不过的四座大山我作为一个资深的武侠看客,自然是都看过的旁的不说,金庸的我最喜欢的便是《天龙八部》《天龙八部》在我心目中简直是神作一样的存在,气势恢宏,大气磅礴在这部书中“无人不冤,有情皆孽”将爱情友情亲情穿插,情节丝丝入扣,读来令人荡气回肠,下面我们就来说一说关于被吐槽的天龙八部之慕容复?我们一起去了解并探讨一下这个问题吧!

被吐槽的天龙八部之慕容复(论天龙八部之慕容复)

被吐槽的天龙八部之慕容复

武侠梁金古温,是无论如何也绕不过的四座大山。我作为一个资深的武侠看客,自然是都看过的。旁的不说,金庸的我最喜欢的便是《天龙八部》。《天龙八部》在我心目中简直是神作一样的存在,气势恢宏,大气磅礴!在这部书中“无人不冤,有情皆孽”将爱情友情亲情穿插,情节丝丝入扣,读来令人荡气回肠。

《天龙八部》中最让人津津乐道的当属乔峰三兄弟,不仅性格迥异,他们的命运路线也全然不同,以至于很多人都会自动忽略慕容复,觉得“南慕容”名不副实;甚至还有些人说与乔峰演对手戏的可能是段誉,或者虚竹;当然也有一些看法是乔峰,段誉,虚竹三人一体,可是在我看来乔峰唯一的对手甚至,段誉虚竹从始至终的对手只是一个慕容复。很多武侠看客都不齿慕容复,我独怜之。

图片来源于百度百科,若有侵权,请联系我删

我始终认为《天龙八部》中最悲壮的英雄是乔峰,最不幸的角色是慕容复。乔峰至少还有点主角光环,反观慕容复他什么都没有。他的皇族身份是他的负累,他的青梅竹马为他人做了嫁衣,他的西夏之行令他众叛亲离。

我觉得金老对于慕容复还是用了心思的,至少在他的其他小说中并没有什么人的出场像他这样先声夺人。段誉赞叹“想不到江南女子,一美至斯”,且能将名震黑白两道的杀人利器变成一件娱人身心的乐器的阿碧姑娘心心念念的只有她的公子爷;古灵精怪,令乔峰说出“阿朱就是阿朱。四海列国,千秋万代,就只有一个阿朱”,这般情深意重的话的人也不过是慕容公子的一个丫鬟。武功神熟,内力雄厚的邓百川;豪迈过人,掌法精妙的公孙乾;为人豪爽,直言不讳的包不同;是非分明,潇洒自如的一阵风风波恶,不过是慕容家的家臣罢了。如此这般,连自幼备受宠爱的段王子也生嫉妒之心了,“那慕容公子到底有什么了不起,人人当他是天上凤凰一般,只盼和他见上一面”。姑苏慕容在江湖中享有“南慕容”的盛誉,他似乎只存在于别人的传说中,神龙见首不见尾,令人猜测仰视。何况“物以类聚,人以群分”,至少在我初读《天龙八部》的时候心中始终对慕容公子神往不已。

慕容公子第一次正式出场,在第31章《输赢成败,又争由人算》:但见那人二十七八岁年纪,身穿淡黄轻衫,腰悬长剑,飘然而来,面目俊美,潇洒闲雅。段誉一见之下,身上冷了半截,眼圈一红,险些便要流下泪来,心道:“人道慕容公子是人中龙凤,果然名不虚传。王姑娘对他如此倾慕,也真难怪。唉,我一生一世,命中是注定要受苦受难了。”他心下自怨自艾,自叹自伤……段誉又道:“她心中从来没有我这个人在,从前就算跟我在一起,心中也只有她表哥。”我当时初读此段文字时,脑海中也只觉慕容复定然是个武功高强英俊潇洒之人,待到后来多读几遍,总觉得有些悲伤。他本该是一个压得住主角的配角,却生生被金老写成了后来那样的人。

慕容复是一个很简单很复杂的人。他简单,他这一生仿佛就只为复国这一个目的而活,他自幼便被教导要心存中兴复国,重建大燕的雄图伟志,无时无刻不忘祖宗遗训;他复杂,他在复国这条路上走的如此艰难,他虚无缥缈的复国梦碎了,他也就疯了。

他这一生只是为了复国而活,竟是连死都不能。他的父亲说:你高祖有儿子,你曾祖、祖父、父亲都有儿子,便是你没有儿子!嘿嘿,大燕国当年慕容皝、慕容恪、慕容垂、慕容德何等英雄,却不料都变成了断种绝代的无后之人!”看这段的时候,想起了乔峰壮烈的一跳,慷慨悲壮,可慕容公子却只能背负着他的命运,活着,忍辱负重。

金老的书中没有写慕容复的童年是怎样的,但是我们可以通过慕容博的童年看到慕容复的。听得她在斥责儿子:‘‘姑苏姓慕容的,哪有你这等不争气的孩儿?你这指力既没练得到家,就不能杀他,罚你七天之内……’’那年的慕容博不过十六七岁。当时的黄眉僧在金刚指上下了十五年苦功,方不过练至三层,如此想来,慕容博的童年甚是凄惨。慕容博是在慕容复十三岁那年假死,凭他一个小小儿郎竟也能使得“以彼之道,还施彼身”,威名不坠。

在少室山之行当世之才各出全力相拼,读时酣畅淋漓,当浮一大白。很多人的关注点都在乔峰三兄弟的结拜之情,可我却注意到慕容复的剑法精妙如斯,招招连绵不绝,犹似行云流水一般,瞬息之间,全身便如罩在一道光幕之中;使刀,顷刻之间,连使八九路刀法,每一路都能深中窍要,得其精义,旁观的使刀名家尽皆叹服。之前全是借江湖三教九流之口汇成的慕容公子,风度翩翩,神采照人,天赋奇才,武功渊博,武林不管哪一派哪一家,无一不会,无一不精;若制人性命,必使用那人的成名绝技,今日方觉慕容公子应变无穷潇洒自如,不负“以彼之道,还施彼身”,可惜却成了乔峰三兄弟的背景板。

当慕容博放下了他心中的执念,大燕不复国是空,复国亦空,可是谁又曾替慕容复想过。他这一生活着是为了什么,不就是为了复国吗。我私心猜测许是慕容博承受不了这复国压力,便生了个儿子,并在洗脑成功后,心安理得地将这接近600年都未成功的复国大业的重担交由他自己弱冠之年的儿子以图自己逍遥自在闲云野鹤。

为了西夏国招驸马这件可能成也可能不成的事情,在家臣的说动下,愿意斩断一个青梅竹马孤身弱女闯荡江湖只为寻他的情意,很多看客都说他是如何的心狠,我却从中感受到了他的犹豫不定,孤傲敏感。

慕容公子西夏之行,被问的三个问题,又何尝不是他一生的写照。他一生营营役役,不断为兴复燕国而奔走,可说从未有过甚么快乐之时。别人瞧他年少英俊,武功高强,名满天下,江湖上对之无不敬畏,自必志得意满,但他内心,实在是从来没感到真正快乐过。他虽然有四个家臣,对他忠心耿耿,可是没有人懂他,所有的人都只是想让他复国。那侍女又问:“公子生平最爱之人叫甚么名字?”慕容复一怔,沉吟片刻,叹了口气,说道:“我没甚么最爱之人。”那宫女道:“如此说来,这第三问也不用了。”慕容公子沉吟半刻,是不是想到了他的表妹;叹了囗气,是不是对他们感情有缘无分的感叹,我不知道。总之我是不信他对他的表妹没有半分感情,若然没有又何必狠心拒绝呢?只不过他虚无缥缈的目标,让他不得不放弃,他不是属于他自己的,他属于整个鲜卑族。民族的希望,家族的期许,压在慕容复那未必坚强的臂膀上,死死地封住了他所有的退路。

不知道金老是怎么想的,总感觉慕容世家作为本书中最大的一个bug,为什么在复国大业上显得如此草率。

对于慕容复而言有个很现实的问题他绕不过去,就是他的军队在哪里,纵观《天龙八部》整本书,我们能看到的慕容家的势力,其实也不过就是几个家臣而已,没有军队没有粮草,究竟该如何去分天下这杯羹?退一步说,就算他打算等天下大乱之后再行打算招兵买马,那么他的大义在哪里?他要复辟的是慕容鲜卑的大燕,这种情况下又怎么会有人投到他的麾下呢,慕容复的凄然可想而知,不是每只凤凰都能涅盘重生。

幸好慕容公子也有意气纵横的时候。他与三十六洞七十二岛大战时,我只觉得金老终于把“南慕容”写得像回事儿了。虚竹忙道:“公子慢走,决不……不是这个意思……我……”慕容复双眉一挺,转身过来,朗声道:“阁下是否自负天下无敌,要指点几招么?”虚竹连连摇手,道:“不……不敢……”慕容复道:“在下不速而至,来得冒昧,阁下真的非留下咱们不可么?”虚竹摇头道:“不……不是……是的……唉!”慕容复站在门口,傲然瞧着虚竹、三十六洞、七十二岛群豪,以及梅兰菊竹四剑、九天九部诸女。群豪诸女为他气势所慑,一时竟然无人敢于上前。隔了半晌,慕容复袍袖一拂,道:“走罢!”昂然跨出大门。王语嫣、邓百川等五人跟了出去。我觉得这一段真的是太棒了,可以这么说,一直到此刻,慕容公子的表现,才算真正不愧“南慕容”三个字。不管是人物表现,还是武功对决,都不失高手侠客风范。可惜,他不只是一个江湖侠客,少年公子,他还是一个没落的皇室贵胄。

最后,他却成了不忠、不孝、不仁、不义之徒,亲手杀死自己的舅妈和从小扶持自己的家臣,背弃自己的姓氏认贼作父,只为能实现自己虚无缥缈的梦,但天意弄人,段延庆有自己亲生的儿子。他四处奔波却只落得个众叛亲离的下场。不幸在这个男人身上交织缠绕,使之终身不得解脱,最后竟以癫狂收场。鲁迅先生说悲剧是把美好的东西毁灭给人看,那么慕容复的人生无疑便是一个悲剧。

慕容复一生的不幸源于他是燕国皇室之后,源于他执着脆弱敏感孤傲的心。

金庸先生在最新修订版本中,表妹回到了慕容公子的身边,许是一种慰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