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测考试言语理解与表达这个模块中的语句衔接题,随着近几年考情变化可以发现,考查数量有增加趋势,前些年一般每张试卷考一到两道,而近些年有时一张试卷中会考查到三道甚至更多。所以这种题型我们必须重视。
语句衔接题与逻辑填空很相似,空出的横线有段首、段中、段尾,无论横线在哪里,做题都要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1、题型标志:
段前/段中/段尾空出一句话需要进行填空。
问法:填入画横线处最恰当的一句是。
2、做题方法:
1.话题一致:选项讨论话题一定与文段讨论内容一致。
2.句式一致:前后句子形式一致。
3.思路一致:
①段前:总起句、看门见山、对下文进行概括、引出话题句(名人名言、引述句、援引句)、概念介绍、背景铺垫。
②段中:承上启下。文段难懂时,选项出现前后文内容当选。
③段尾:总结全文,总结句
4.色彩一致:
①形象色彩:声音、颜色、形状
②感情色彩:支持、反对
下面通过两道例题来练习一下:
【例 1】我国农业面临的成本上涨、价格倒挂、增收趋缓等突出矛盾和问题,一个根本制约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不多时,“家家包地、户户种田”的经营方式,就能激发农村的活力,但随着城镇化的进一步深入,农业副业化、农户兼业化、农民老龄化问题逐渐浮出水面,培育懂农村、有闯劲且留得住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服务主体,就成了一个迫在眉睫的问题。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农村劳动力严重不足,农业生产方式开始落后
B.农村外出务工人员日益增多,农业合作化发展滞后
C.农村大部分劳动力流向城市,农业增长方式依旧落后
D.农村适龄劳动力长期净流出,农业经营方式转变滞后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语句衔接题。
本题四个选项的前半部分意思均相同。对比之后发现,四个选项的差别在于A项的“农业生产方式”、B项的“农业合作化”、C项的“农业增长方式”和 D项的“农业经营方式”。横线出现在段首,阅读横线后解释说明部分的内容可以得知,在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不多时,以往的“经营方式”对农业发展有利。因此,首句应讨论与“农业经营方式”相关的内容,基本锁定答案为D项。
验证前半部分,“农村适龄劳动力长期净流出”可以对应后文“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不多”“农民老龄化”“培育……留得住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服务主体”等语句。
故正确答案为D。
【例 2】好的散文不会让读者感到与作者生疏。作者在描摹眼中世界的同时,也在清晰地勾画着自身的影像。实际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无论作品本身是优是劣。“作者形象”并不等同于作家的自画像,它是作家灵魂的投影,是展现在文字中的一种人生境界,是写作视角和阅读视角综合的结果。填入划横线处最恰当的一句是:
A.写作是一种意味深长的印记
B.作品传达的是作者独有的情感体验
C.没有一部作品不在描绘着“作者形象”
D.每一篇散文都是人文情怀与精神价值的融合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语句衔接题。
横线出现在段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应注意横线处与前后文的语境衔接。根据横线后面的语境,后文是对“作者形象”的具体阐述,可知横线处应该引出“作者形象”这一概念。因此,结合选项应该选择C项。横线前面谈论的主体是“作品”,根据语意和形式一致原则,可以排除A、D两项;B项与后文语意不一致,无法衔接上。
故正确答案为C。
通过以上两道例题的讲解,相信大家对语句衔接题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对于语句衔接题,我们一定要记住一个大的做题原则就是思路一致,只要与文段思路不一致的选项一定不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