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到一本书《连接未来:从古登堡到谷歌的网络革命》(以下简称《连接未来》,在第一页就写着“第一次网络革命诞生于约翰内斯·古登堡在15世纪发明的活字印刷术......”。

还没看完,暴脾气的我立马跳起来:“活字印刷术最早发明的不是咱们中国北宋的毕昇吗,怎么可能是外国的?

仔细一看才知道,毕昇发明的是泥活字印刷术,古登堡发明的是铅活字印刷术,而早在中国发明活字印刷术的11世纪,并没有将这一技术传到欧洲。

印刷术的出现,让西方文明进入了发明、创新和扩张的黄金时代,可以说,堪称人类的奇迹。

《连接未来》的作者汤姆·惠勒,曾受奥巴马邀约,出任美国联邦通信委员会主席,还创办了数家提供通信服务的公司,担任多家高科技公司的首席执行官。

他在这本书里,采用扣人心弦的故事,回顾了过去五百年中出现的新技术,以及这些技术变迁带给我们的机遇和挑战。

全书故事性强,充满趣味与智慧。

现在,让我们跟随作者的脚步,追溯网络变迁五百年,探索人类历史上的三次网络革命,便于帮助我们更好理解我们正在经历的新的网络革命,看看它将把我们带向何方。

网络时代给我们带来的影响(影响人类历史的三次网络革命)(1)

图源网络,侵删

01 第一次网络革命:印刷术的发明让思想插上了翅膀

15世纪,德国不同的阶层开始发出渴求知识的呼声,要求打破被天主教会垄断知识的局面。人们开始觉醒想要了解世界、学习更多知识,而不仅仅局限于教会给予的东西。

而且,在此之前,所有的书籍均由僧侣手工制造,数量极为有限。 于是,古登堡开始投身于活字印刷的研究创造。他发明了适于制造活字的金属合金,能准确导出活字的字模铸具,还有与之匹配的墨水和印刷机。

更重要的是,他把所有这些印刷成分结合起来变成一种有效的生产系统,而印刷的优越性就在于可大规模印刷制品。

在古登堡花了十多年的时间使活字印刷臻于完美后,他似乎并不满足于印刷一些普通印刷品了。他想建立一座丰碑,这座丰碑,正是后世所说的“古登堡圣经”。

“古登堡的圣经”让他的发明在欧洲迅速普及,甚至诱发了后续的欧洲工业技术革命。

虽然印刷术源自中国,但是现代的印刷术却是由西方再辗转传入中国,所以古登堡对世界知识的传播、文明的演进,同样具有重要的影响。

网络时代给我们带来的影响(影响人类历史的三次网络革命)(2)

约翰内斯·古登堡图源网络,侵删

第二次网络革命:铁路的修建,电报的出现。

1849年3月20日一个清晨,国会议员亚伯拉罕·林肯在静谧的清晨时分起身,去赶6点整的火车,此行的目的是他在伊利诺伊州斯普林菲尔德的家。因为刚刚结束第30届美国国会,他可以回家了。

然而,这是一段必须忍受而非享受的苦旅,因为整段旅程耗时11天,需乘坐三种不同的交通方式。

首先,他将达成火车在巴尔的摩-俄亥俄铁路上行驶一天,抵达位于178英里之外的马里兰州坎伯兰的终点。在那里,他会换乘一辆九人座的马车继续颠簸20个小时,穿越阿巴拉契亚山脉,抵达俄亥俄河上的惠灵。

在惠灵登船后,他将花3天时间沿俄亥俄河前行1100英里,然后沿密西西比河一路向北,在3月26日抵达圣路易斯。

在圣路易斯,他再次换乘马车,颠簸摇晃整整5天才能回到家中。能完成这样一段旅程,本身就是桩大新闻。

在上述那段旅程过去12年后,1861年的2月11日,已当选美国总统的亚伯拉罕·林肯踏上了一段相反的旅程,途中要经过11个主要城市。

但这一次,全程1900英里的形成完全在铁路上进行,林肯这一次只需要搭乘2天的火车,就能完成12年前需耗费11天的艰苦行程‬。

铁路以令人惊叹的速度将世界各地连接起来,运河的兴建也提振了沿线的经济繁荣。这意味着,人类能够以更快的速度将人和货物送至更远的地方,也降低了制造业所需的大宗原材料的运输成本。

正如《连接未来》所说说:铁路网络成了个体和商业活动的大熔炉

网络时代给我们带来的影响(影响人类历史的三次网络革命)(3)

图源网络,侵删

与此同时,19世纪末20世纪初,以电能的突破、应用以及内燃机的出现为标志,在德国和美国发生了世界近代史上第二次技术革命。

在一艘从法国返回美国的轮船上,一位美国医生杰克逊正在向旅客们讲述电磁铁原理。他向人们解释道:“我们通过实验,发现不管电线有多长,电流都可以神速地通过。”

就是这句话使旅程中一位叫萨缪尔·摩尔斯产生了遐想:既然电流可以瞬息通过导线,那能不能用电流来进行远距离传递信息呢?

摩尔斯为自己的想法兴奋不已,他居然决定改行投身于电学研究领域,一门心思攻读电磁学知识,开始进行电报装置的研究制作。

当时,摩尔斯物理知识贫乏,为了掌握电磁学的原理知识,他向纽约大学物理学教授盖尔请教,在摩尔斯的刻苦学习下,他于1835年底制成了第一台电报机。

但着第一台电报机如果收发两方距离增大,电阻就会相应增加直至失灵,因此只能应用在2-3米的距离内。

为进一步改进技术,摩尔斯又去请教著名电磁学家、感应电流的发现者亨利为师,亨利非常无私,倾囊相授。

1836年,摩尔斯终于找到了一种新的方法,他发现电流只要停止片刻,就会出现火花。

于是他把火花出现看成是一种符号,没有火花则代表另一种符号;没有火花的时间长度又是一种符号。这3种符号组合起来代表数字和字母,就可以通过导线来传递文字。

摩尔斯电报将要传送的字母或数字用不同排列顺序的“点和划”来表示,这就是著名的摩尔斯电码,也是电信史上最早的编码。

经过一年的努力,摩尔斯在1837年研制成功了一台传递电码的装置——电报机。

1838年摩尔斯进行3英里收发电报的试验获得成功;1844年5月24日,摩尔斯又举行了一次隆重的电报机通信实验活动。

在当时的美国国会大厅,摩尔斯接通电源向巴尔的摩发出了人类历史上的第一份电报:“上帝创造了何等奇迹!”

正是这个奇迹让摩尔斯电报风靡全球。如今,摩尔斯电码已成为现代电报通信的基本传信方法。它开创了人类利用电来传递信息的历史,让我们迎来了新电信时代。

网络时代给我们带来的影响(影响人类历史的三次网络革命)(4)

图源网络,侵删

第三次网络革命:计算机应用的普及、计算机与现代通信技术的结合

计算机是20世纪最先进的科学技术发明之一,对人类的生产活动和社会活动产生了极其重要的影响,并以强大的生命力飞速发展。

它的应用领域从最初的军事科研应用扩展到社会的各个领域,已形成了规模巨大的计算机产业,带动了全球范围的技术进步,由此引发了深刻的社会变革,计算机已遍及一般学校、企事业单位,进入寻常百姓家,成为信息社会中必不可少的工具。

计算工具的演化也经历了由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的不同阶段,它们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发挥了各自的历史作用,同时也启发了现代电子计算机的研制思想。

1889年,美国科学家赫尔曼·何乐礼研制出以电力为基础的电动制表机,用以储存计算资料;1930年,美国科学家范内瓦·布什造出世界上首台模拟电子计算机。

1946年,由美国定制的世界第一台电子计算机“电子数字积分计算机”(ENIAC Electronic Numerical And Calculator)在宾夕法尼亚大学问世,这个划时代的发明标志着人类电子计算机时代的到来。

在以后70多年里,计算机从1946年第一代的笨重缓慢的庞然大物——电子管数字机,发展到现在体积小巧、容量更大、速度更快的大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它以惊人的速度发展着。

施乐公司首席科学家马克·韦瑟在1991年这样说过:“最精深的技术,是那些最终会消失的技术。”

如今,计算与通信给人类重新定义了时间与空间,我们展望未来会发现,高容量的无线传输与“摩尔定律”预测的计算能力的高速增长相结合,会让今天的网络和设备“消失”。

最初为了让人们彼此交谈建立起来的网络,已成为计算机在无人干预的情况下彼此通信的通道。

网络已经改变了人们的生活,而现在,通过众多无生命的彼此相连的微处理器,它将孕育全新的生活方式。

人类不仅能在全球任何两个有相应设施的地点之间准确地交换信息,还可利用机器收集、加工、处理、控制、存储信息。

这是前所未有的变革,是人类文明发展、改变世界中的一次全新的、质的飞跃。

网络时代给我们带来的影响(影响人类历史的三次网络革命)(5)

图源网络,侵删

04 结语

我们很容易认为,现代生活中的变革,在人类历史上是前所未有的。我们几乎每天都在体验多个层面的种种变化。

哥伦比亚大学法学院教授吴修铭就说:

“当我们面对今天的技术革命时,如果缺乏历史的视角,我们无异于飞机上蒙着双眼的飞行员。”

因此,了解历史、了解网络革命,是每个人数字时代公民的必修课

《连接未来》这本书正是将枯燥的历史发展进程用充满趣味和智慧的故事,向我们讲述了这段伟大的历史,相信不管是对网络信息技术还是对历史感兴趣的人,一定都会对这本书感兴趣的。

网络时代给我们带来的影响(影响人类历史的三次网络革命)(6)

图源作者实拍和后期制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