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霞枫

——————

  今天周日,秋阳明媚,我们重游新"潇湘八景"之一的浯溪公园,从高中时代开始计算,己经算不清来过浯溪公园多少回了,以往不算,从今年开始,2月14日,高中同学聚会地点选在浯溪公园门口集合;3月25日祁阳玛莉亚医院支部举行的第一次党日活动选的地点也在浯溪公园内的陶铸纪念馆内;今天我们又重游故园,不管来了多少次,每一次都会有不一样的心情与体念。

故园重游处(故园重游)(1)

  2017年的10月30日,我擦肩而过一次非常珍贵的游浯溪公园的机会,那时祁阳政协汪主席兼任祁阳玛莉亚医院院长,邀请学妹陈忠东教授等专家组故园重游。从那天陈教授的微信朋友圈的留言中得知汪院长亲自导游,精彩地解说了腹孕四胞胎的福字、集天下太平福禄寿喜于一身的寿字、颜真卿的真迹.....

2018年3月的最后一个周未的晚上,汪院长、奉主任、唐护士长等光临寒舍吃一顿家常便饭,汪院长在饭桌上聊起了浯溪公园、斋席文化……,真的没有想到一顿普通的农家饭因为汪院长的解说成了一顿文化盛宴,第一次体会到蓬荜生辉这个字的意境。

故园重游处(故园重游)(2)

  今天终于有一份空闲,借一缕秋阳,沿着汪院长讲解浯溪公园的思路,故园重游一次。浯溪是发源于三泉岭麓双牛的一条无名小溪,长约2.5公里,在县城南郊古渡口自东而西注入湘江。溪水曲折蜿蜒,清澈透明。两岸绿树成荫,境极幽绝。溪口北岸为一片石白岩发育而成的岩溶地貌。西临湘江处三崖并峙。《祁阳县志》载:“浯溪胜景,天地生成,一木一石,别具雅趣。”说的就是浯溪公园。《浯溪》宋(庄崇节)元翁作颂鲁公书,峭壁云烟万古垂。三绝堂前月浸碧,两峰亭下草生悲。英风义概有存者,流水高山谁会之。便使中原归赵璧,磨崖再勒中兴碑。写的也是浯溪公园。祁阳县城往南,过了湘江大桥就到了公园门口。进入公园就是一个宽阔的广场,广场中央是一尊高大的“革命烈士陶铸同志”的铜像,穿了广场继续往里走你就会到达江边,江边有著名的浯溪摩崖石刻。

故园重游处(故园重游)(3)

故园重游处(故园重游)(4)

故园重游处(故园重游)(5)

故园重游处(故园重游)(6)

  摩崖石璧峻美屹立,千百年来引得无数文人墨客探访寻秘、留墨余香,成为一道绵延千年的文化遗存。唐大历六年(771),元结将他所撰的《大唐中兴颂》,请颜真卿以大字正书摩刻于峿台崖壁。因文绝,字绝,石绝,古称“摩崖三绝”,是浯溪碑林之精华所在。当年元结多次舟过祁阳,并且写下《浯溪铭》、《峿台铭》、《痦亭铭》,分别刻于浯溪崖壁上。如今,峿台之上还有据传为元结留下的遗迹 。在峿台顶部,一块平坦巨石自然裂开,其中一块凿了一个半球状的洞。这是浯溪的名胜“窊尊夜月”。

浯溪碑林自唐至民国均有杰出的代表人物,唐代元结、刘长卿等,宋代黄庭坚、杨万里、秦观、李清照、范成大、米芾等,元代杨维祯、宋渤等,明代顾炎武、王夫之、董其昌、杨廉等,以及清代王士祯、何绍基、袁牧、潘耒、张九钺等,共有250多名文人学士到此游览,题诗作赋,铭刻石上;作为露天碑林,如此艺术水准存世的,实属罕见。在可辨认的373碑中,篆书23碑:分别以唐元结《浯溪三铭》、宋汪藻《太学题名•跋》、清吴大澂为著,篆有玉箸篆、钟鼎篆、悬针篆诸类;隶书12碑:以明黄焯“雩风沂浴”四个大字为著;楷书236碑:最具特色和艺术价值者,首推颜体碑《大唐中兴颂》、黄体碑《崇宁三年三月风雨中来泊浯溪》、米体碑行楷《熙宁八年十月望经浯溪》等诸碑;行书87碑:最负盛名的是明杨芳《董太史自衡阳写浯溪读碑图诗见寄赋答》碑、清何绍基《同治壬戌于桐轩大令陪游浯溪》碑、清朱琦《舟过浯溪》碑、清吕恩湛《题名诗》碑以及清吴大澂《雨中游浯溪》碑等;草书7碑:存碑最少,以宋李日新《无题》碑为代表。浯溪碑林分9个碑区,上述碑刻多集中在摩崖碑区。

故园重游处(故园重游)(7)

故园重游处(故园重游)(8)

  天色已晚,站在碑林前观赏不知不觉过了几个小时,毕竟我是一个普通的游客,怎么观看也领悟不到文人学士题诗作赋的雅兴。却一直以来对词家大宗李清照的诗词情有独钟。李清照号易安居士,吾郡人。陈士业《寒夜录》乃载其《和张文潜浯溪碑》歌诗二篇,未言出于何书。予撰《浯溪考》,今天认真反复地重读李清照的歌诗二篇,并将歌诗原文分享。

故园重游处(故园重游)(9)

  浯溪中兴颂诗和张文潜(二首)[宋] 李清照 君不见惊人废兴传天宝,中兴碑上今生草。 不知负国有奸雄,但说成功尊国老。 谁令妃子天上来,虢、秦、韩国皆天才。 苑桑羯鼓玉方响,春风不敢生尘埃。 姓名谁复知安史?健儿猛将安眠死。 去天尺五抱峰,峰头凿出开元字。 时移势去真可哀,奸人心丑深如崖。 西蜀万里尚能反,南内一闭何时开? 可怜孝德如天大,反使将军称好在。 呜呼!奴辈乃不能道辅国用事张后尊, 乃能念春荠长安作斤卖。

故园重游处(故园重游)(10)

 浯溪中兴颂诗和张文潜(二首)[宋] 李清照

五十年功如电扫,华清花柳咸阳草。

五坊供奉斗鸡儿,酒肉堆中不知老。

胡兵忽自天上来,逆胡亦是奸雄才。

勤政楼前走胡马,珠翠踏尽香尘埃。

何为出战辄披靡?传置荔枝多马死。

尧功舜德本如天,安用区区纪文字。

著碑铭德真陋哉,乃令鬼神磨山崖。

子仪光弼不自猜,天心悔祸人心开。

夏商有鉴当深戒,简策汗青今具在。

君不见,当时张说最多机,虽生已被姚崇卖。

故园重游处(故园重游)(11)

  叹时间匆匆,来不及欣赏便是归途,路过江边的山顶,顶上有一堆岩石,石块中央有一个较深的人脚印,据说是天然的,石上刻着“吕洞宾饮酒处”,真有点像个神话传说。

故园重游处(故园重游)(12)

  上一次党日活动来浯溪公园参观陶铸纪念馆时,我们几个人建议着到公园里去观看一块巨石,酷似乌龟的石头。郑主任说天气下雨、工作繁忙,坚持着全体人员返回医院上班,因而没有观看到巨石。今天我终于见到了汪院长讲起过的那块的价值不菲的乌龟石头,在它脚下有一块石碑,上面刻着关于公园历史的说明文字。原来这公园是清代一傅姓人家的花园,难怪我们不时看到路边有些废弃的断碑,上面的文字和图画均雕刻得异常精美。此刻我想到了一句诗"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这个石龟和这些断碑就在这里见证着朝代的更替,历史的变迁, 不管曾经多少富贵荣华的私家庭院,经过岁月洗礼、时过境迁,如今己经成了人们观赏的游园。

故园重游处(故园重游)(13)

  今天故园重游,只游历一二。完成沿着汪院长讲解浯溪公园的思路去游,估计我花上几天几夜的时间,也未必能领悟到浯溪碑林其中的价值和意义。汪院长、我都己经离开了祁阳玛莉亚医院,许多的事情都已经成过眼云烟,唯有文化与文字永不褪色。感谢在医院工作二年的时间,风吹雨打的二年之后,沉积下来的是性格的历练和美丽的文字。那时汪院长像一位知识渊博的老先生一样的言传身教,对大家工作技术上的指点、文化上的指导令人受益终生。正如不管朝代如何的变迁,历史文化却有迹可寻,透石碑上字里行里的传世的文化和真迹里寻一段心境、寻一个文化、寻一段传承!

故园重游处(故园重游)(1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