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文县书法展 杨中文书法作品展(1)

主办单位:临沧市委宣传部

临沧亚洲微电影艺术节组委会

承办单位:临沧市文联

临沧市书法家协会

云县文联

云县书法家协会

云南云宝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媒体支持:中国书法家网

中国书画大世界网

当代书法网

云南美术书法研究院

云南书法网

在第二届亚洲微电影艺术节隆重举办之际,由中共临沧市委宣传部、临沧微电影艺术节组委会主办的大美临沧杨中文书法作品展于11月5日上午在临沧市青少年活动中心举办了俭朴的开幕式。

云南省美术书法研究院常务副院长、云南艺术馆馆长胡若一先生出席开展仪式并致辞。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四川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行书委员会主任刘新德,云南印社社长、著名书画家苏太昆先生、临沧市书法家协会主席赵翰臣、市美术家协会常务副主席贺廷伟先生和中共云县委宣传部(县文体广电旅游局)、县文联、县书协、县美协等单位部门领导、专业艺术家出席活动。在杨中文先生致答谢辞后,临沧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副主席陶玉明宣布展览开幕。开展仪式由中共云县委常委、县委宣传部部长穆天平主持。

据了解,军旅书画家杨中文同志是河南宁陵县人,曾先后深造于解放军艺术学院、中国书协培训中心,就读于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书法院硕士研究生班、全军书法创作班。是文化部青联书法篆刻艺术委员会委员,中国书画创作院副秘书长,云南书法院执行院长,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华诗词协会会员,成都军区美术书法研究院副秘书长,现为中共云县委常委、县人武部政委,云南省美术书法研究院澜沧江创作基地主任。

甘肃文县书法展 杨中文书法作品展(2)

其作品先后参加中国•加拿大国际书法交流展;云南省第五届中国画大展;云南花鸟画六人展;云南书画十人展;成都军区美术书法展一等奖;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书法院2010年院展;当代书画艺术名家邀请展;2008年1月在云南省博物馆举办“杨中文书画作品展”,事迹在中央电视台播出;2010年10月在中国书画大世界和中国当代书法网举办书法网络展。其个人著有《军游情怀—杨中文书画作品集》、《中国书画创作—杨中文卷》、《杨中文国画集》、《南风之薰—杨中文水墨作品》、《杨中文国画展》、《杨中文书法作品集》等。

甘肃文县书法展 杨中文书法作品展(3)

杨中文,1991年毕业于郑州黄河美术学校,2009-2010年就读于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书法院硕士研究生班,2011年参加全军美术书法创作班,2012年参加全军文物普查与鉴定培训班,2013年参加全军美术家造型艺术培训班;2008年入选云南省书法提名展;书法作品入选全国第七届刻字展,中国书法院2010年院展,全军第三、四、五届书法展,美术作品入选第12届全国全军美术作品展,全军造型艺术作品展,2014“中国梦强军梦”全军美术作品展,第13届全国美展版画作品展。现为文化部青联美术书法艺术委员会委员,中国书协会员,中国书协云南省书法考级中心主任,中国书画创作院副院长,成都军区美术书法研究院副秘书长,美术创作员,解放军美术书法研究院云南省军区分院副院长兼秘书长,云南省文联委员,云南省美术书法研究院研究员。云南省云县武装部政治委员。

出版《军旅情怀--杨中文书画作品集》、《中国书画创作-杨中文卷》、《杨中文国画集》、《南风之薰-杨中文水墨作品》、《杨中文国画展》,《杨中文书法作品集》等。

甘肃文县书法展 杨中文书法作品展(4)

序言:

老柏参天四十围——书画家杨中文印象

文/杨镇瑜

走遍了千山万水。我对一种奇异的喀斯特地貌印象深刻。呼啦啦的一大片山竹笋一样从地面上冒出来,像牛角像窝头像馒头像蜂群蚁聚万马千军。大约分布在滇黔桂三省交界之处,它们有一个共同的地理学称谓:峰丛。

看遍了人世沧桑。见过太多的作家名作家、画家名画家,名片上正反两面印满了各种只有自己才晓得、甚至连鬼都不晓得的“头衔”。更好笑者曾看到一幅“书法”,磅礴的四尺生宣上劈脑门盖着个脸盆大的印章:“世界著名书画大师”。妈个叉叉的!笑得老子肚子一直疼了三天。

其实我真正想说的是,目前的中国书画界已经天然地呈现出沧海横流般的“峰丛”生态,要命的不是他们肆无忌惮的糊涂乱沫信手涂鸦,而是各种规则、潜规则横行街市登堂入室,大有操刀卖肉论秤分金之势。多年前我就说过:书画圈是个铜臭圈。书画江湖是个婊子江湖。不信你从某省书法家协会悍然有多达几十位“副主席”就能可见一斑。

甘肃文县书法展 杨中文书法作品展(5)

我说这话的时候,那个叫杨中文的胖子就笑眯眯地坐在我的旁边。我和这个著名胖子的友谊差不多经过了二十多个春秋。因为是同年兵,提干时又分在同一个中队,作为老战友老同学,我对他的了解估计仅次于他媳妇对他的了解。他媳妇熟悉他的身体,而我了解他的理想。是的,理想。

当文化彻底沦为国人遮羞布的时候,理想就想当然地成为奢侈品。而我们在一起谈的最多的,还是理想。这也从侧面证实了,杨镇瑜先生和杨中文同学,是两个怀揣革命理想的好孩子。我的理想是临死前在自己的墓碑上写下“杨镇瑜先生到此一游”九个金光闪闪牛逼哄哄的大字。而中文的理想在笔墨间。任指间一滴浓墨落在一钵清水里,载沉载浮,白云悠悠,最终凝为点点斑斓的青花。

中文的老家在河南商丘。那里的皇天后土之下,埋藏着数不清的秦砖汉瓦唐诗宋词和各种死人、名死人的老骨头。中文入伍前就读于郑州黄河美术学校,当兵前就在家乡办过个人画展。可谓“根正苗红”。当年携笔从戎带艺投军,之后笔墨不辍、几十年不辍。当量变产生质变的时候,一粒痴情的艺术种子早已破土萌芽美丽蝶变华美转身——他遍访名师,甚至连北京城都三进三出,在各种全国、全军美术书法展览上斩获大奖无数。据说在中央军委办公厅的墙壁上,至今还停留着杨中文画的两只小小小鸟。当然啦,此据说纯属据说。哈哈。

甘肃文县书法展 杨中文书法作品展(6)

中文书法远追秦汉,刻苦攻研碑体铭文,并参合各家书风,在隶篆行草上推陈出新。其书风师古而不泥古,一扫前人面目。用笔豪迈刚毅,笔势沉雄;拙中见巧,纵横驰骋。逐渐形成了流利果断、遒劲质朴的艺术风格。很多年前的一天,当看到中文把笔画写得像钢丝缠绕的时候,杨镇瑜先生拍案而起,大叫一声:好!中文,你下山吧。山下的江湖是你的。因为我看到了传说中的“折钗股”和“屋漏痕”。多少书家孜孜以求,穷毕生精力妄图得到的东西,被这个叫杨中文的家伙信手拈来,如同探囊取物。

我说这话丝毫没有夸张的成分。中国的书法博大精深,说穿了其实也就是笔墨线条的功夫。线条的质量,往往真正决定着一个书法家、画家的最终成就。剩下的只是时间。“世人只识《兰亭》面,欲换凡骨无金丹。谁知洛阳杨疯子,下笔便到乌丝栏。”(黄山谷赞扬杨凝式诗句)三十年笔耕墨耘,直至铅华洗尽,需要的是颖悟和勤勉。这二者缺一不可。就我所知,中文是把别人吃喝玩乐的时间一股脑儿全部押在了书画上,这种忘我的陶醉和付出,换来的是另一个杨中文,一个光彩熠熠的杨中文,一个“以梦为马”的杨中文。他笔歌墨舞,他如醉如痴;他逸笔草草,他面目全非。

甘肃文县书法展 杨中文书法作品展(7)

原本山川,极命草木。外师造化,中得心源。二十年戎马倥偬,中文一直把自己的笔墨理想,置身于浩大的时空间,寄情于红土高原这块多彩明丽的土地上。他在向汉魏前人学习法度的同时,更多的是师法自然。我见过他在版纳写生时画的枯藤扇面,遒劲苍老、生机勃发。众所周知,藤是最难画的,面对一大堆七拐八绕的藤条,有几人敢草率下笔?我见过他笔下的花鸟,两笔下去,那只鸣禽的两条腿已然果断地傲立水中。只用两笔!这需要怎样的胆气和自信?!我记得当时我大骂的一声是:靠!并打电话向中文表示祝贺。

其实仔细想来,艺术是相通的。所谓一通百通。书法绘画尤其如此。一个写不好书法的画家,注定是“瘸腿”画家。因为绘画的表现力,需要的是书法的线条功夫作为根基。而中文在书画之外,还潜心研究篆刻,而且进益神速。三绝“书画印”,可谓相得益彰。打通了任督二脉,离神功告成也就为时不远了。

几千年来,中国的书法艺术群星灿烂,而又浩如烟海。从王羲之的大袖飘飘,到张旭怀素的群魔乱舞;从颜真卿的大刀阔斧、到王铎傅山之辈的鼻血横流。反观书法艺术的演进史,那些青史留名的墨客,无不逸气横豪,风骚独领。因为他们追求的是两个板上钉钉的蝇头小字,叫做“极致”。而中文经常对我说,“要把字写到让每一个人看了都觉得好,是很难的”。我知道,中文一直在追求一种另外的极致,那就是推陈出新,“打散之后,重新再来”的极致;那是去粗存菁,个人不断自我完善的极致;那是陶然忘我,最终达到天人合一的极致。

悟得平淡始精神。寻门而入,破门而出。从前看山是山,到看山不是山,最后看山依然是山。代表了所有艺术形式的三重境界。总之,山就在那里,你爱看不看;总之,杨中文就在那里,笑眼如花。

弹指流年。我们从二十郎当岁的毛头小伙,成长为四十岁的革命老青年。四十岁:有阅历、有识见、有胆魄、有豪情。正是出作品的好时候。中文嘱我为他的“大美临沧--吾文弄墨”书法作品集写点儿文字。大展如同大婚,应该是天大的喜事。作为老战友老同学,凑个热闹真的责无旁贷。而我更想在这里写下我的祝福:

边城秋雨日霏霏,笔底烟云任风雷。

三尺青山堪寄傲,老柏参天四十围!

是为序。

2014年10月22日子夜

急就于雁鸣居北窗下

甘肃文县书法展 杨中文书法作品展(8)

典堂絮语

前言

带着激情,书写辉煌;留下翰墨,珍藏记忆 。

吾生于豫东黄河古道,从戎前负笈就读于郑州黄河美院中国画专业,有幸携笔走进军营。曾经几何,秉烛夜游,映雪苦读,伏案励砚。诗言志,书载情怀,侵淫汉隶,旨在飚大汉之风。痴于行草,笔耕不辍。为追魏晋之韵,摹碑刻书帖,画泻匠心,毫端山花,雨林湿气,雾霭绕峰。二十载一瞬弹指间,今取百幅书画作品示众,以谢军队组织栽培之恩,更感首长教导关爱之情。其厚恩大德,难以言表。托于书画,借之抒情,恭请师长及同道点评。

书画一艺,非朝夕可得,乃大寂寞有心人图之,故有行百里者半九十之说。书画一艺,非小道可为,需经年累月,十日画一水,五日画一石之功。书画一艺,非小智慧之涂玩,乃功夫在“造化”之外,读经阅史,纵横天地古今,权衡徐疾枯湿之妙,方生万物变幻之理。吾生愚钝,岂敢一日闲度。茶余饭后,置于陋室,苦中求乐,是有为而有不为。良友纷至沓来,谈古论今,不亦乐乎。

其间首长关爱,言语犹响耳畔。师友忠言,铭记在心,皆进取之动力,更军营火热生活,乃吾创作源泉,用之不竭。每每忆起,则热泪盈眶,感激不尽。

中原布衣,戎马书生;丹青翰墨,纸上文章;亦书亦画,聊作总结。回顾漫漫历程,免避暇改疵,恭听良言,达蹊径正道。

感谢临沧市委宣传部杨德聪部长,共青团临沧市委白玲书记,临沧市文联李德栋主席和临沧市政府吴金寿先生;云县的领导和好友熊兴成、杨宇、钟汝安;杨镇瑜先生在百忙之中为作品集写了序,著名企业家杨爱国、王富成、杨宇、字庭昌、邹丁惠、祝天文、王正友、高国伟、杨文强、严文浩、周益忠等朋友们鼎力支持,丹心一颗,在此一并感谢                                         !

谨以此展献给吾生活过的边陲热土和二十五载军旅生涯。

作品展览:

甘肃文县书法展 杨中文书法作品展(9)

甘肃文县书法展 杨中文书法作品展(10)

甘肃文县书法展 杨中文书法作品展(11)

甘肃文县书法展 杨中文书法作品展(12)

甘肃文县书法展 杨中文书法作品展(13)

甘肃文县书法展 杨中文书法作品展(14)

甘肃文县书法展 杨中文书法作品展(15)

甘肃文县书法展 杨中文书法作品展(16)

甘肃文县书法展 杨中文书法作品展(17)

甘肃文县书法展 杨中文书法作品展(18)

甘肃文县书法展 杨中文书法作品展(19)

甘肃文县书法展 杨中文书法作品展(20)

甘肃文县书法展 杨中文书法作品展(21)

甘肃文县书法展 杨中文书法作品展(22)

甘肃文县书法展 杨中文书法作品展(23)

甘肃文县书法展 杨中文书法作品展(24)

甘肃文县书法展 杨中文书法作品展(25)

甘肃文县书法展 杨中文书法作品展(2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