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史#

《三国演义》描写了从汉灵帝中平元年到晋武帝太康元年共九十七年的历史。真实地反映了统治阶级内部尔虞我诈、勾心斗角、互相利用又互相残杀的复杂矛盾斗争,深刻而又真实地再现了封建统治阶级内部斗争的尖锐性和复杂性。

三国演义深度分析(深度剖析三国演义思想内容)(1)

小说写汉灵帝死后,其内兄何进掌权,以张让为首的宦官集团“十常侍”设计杀死了何进,袁绍又杀了宦官。

接着是西凉刺史董卓起兵赶走袁绍,曹操发檄文会集诸侯讨伐董卓。在会师讨董的过程中,诸侯各怀异心,互相观望,不战自溃。

最后王允设计杀死董卓,董卓的部下李催、郭汜又互相攻伐,终于两败俱伤。这一切都是为了争权夺利。他们撕下一切伪善的假面具,露出凶残自私的真面目。

三国演义深度分析(深度剖析三国演义思想内容)(2)

(图片来自网络侵权必删)

《三国演义》所描写的这些统治阶级内部的斗争,渗透到家庭、婚姻、朋友等各方面。袁术和吕布联姻,王允的“连环计”,周瑜的“美人计”,都是利用婚姻关系达到政治目的。

曹操利用“离间计”使袁谭、袁尚兄弟二人反目;刘表死后,刘琮、刘琦兄弟为争夺继承权而展开的残酷斗争。

三国演义深度分析(深度剖析三国演义思想内容)(3)

(图片来自网络侵权必删)

曹操死后,曹丕兄弟之间的斗争,都是统治阶级内部斗争渗透到家庭内部的表现。

曹操利用张辽与关羽的旧情,派张辽劝降关羽;赤壁之战他又利用蒋干和周瑜的同窗关系,派蒋干去江东刺探军情,都是利用朋友关系来为目已的政治目的服务。

三国演义深度分析(深度剖析三国演义思想内容)(4)

三国斗争中,曹操牢牢地把持着汉献帝这张“王牌”,动辄以朝廷名义征讨四方,以示其名正言顺,以及在有生之年没有称帝等,这些都显示出他敏锐的政治眼光和高超的政治手腕。

刘备则时时打着“中山靖王刘胜之后”的旗号,以“皇叔”自居。

孙权也以“保父兄余业”为己任。他们需要借助这些傀儡或亡灵来给自己争取民心,鼓舞士气,招揽人才,为自己称王称霸的事业服务。

三国演义深度分析(深度剖析三国演义思想内容)(5)

(图片来自网络侵权必删)

总之,在罗贯中的笔下,封建阶级宣扬的纲常伦理都成了统冶阶级达到某种目的的手段。这都是《三国演义》揭露封建统治阶级的罪恶较为深刻的地方。

而尤其深刻的是《三国演义》反映了统治阶级的这种内部矛盾酿成的军阀混战,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再现当时“出门无所见,日骨蔽平原”的悲惨图景。

三国演义深度分析(深度剖析三国演义思想内容)(6)

(图片来自网络侵权必删)

例如,它与董卓“尝引军出城,行到洛阳地方,时当二月,村民社赛,男女皆集。卓命车士围住,尽皆杀之,掠妇女财物,装载车上,悬头千余颗于车下,连轸还都,扬言杀贼大胜而回;于城外焚烧人头,以妇女财物分散众军”(第四回)。

又如第十回写曹操为报父仇,进攻徐州,“所到之处,杀戮人民,发掘坟基。”此外,小说还多次与到自然灾害给人民带来的灾难。这许多描写使人们认识到:封建社会里天灾伴着人祸,人祸酿成天灾。

三国演义深度分析(深度剖析三国演义思想内容)(7)

(图片来自网络侵权必删)

《三国演义》通过对各个政治集团尤其是魏,蜀,吴三国相互之间的政治,军事,外交斗争的描写,反映三国时期的黑暗动荡,变现了人民的苦难,以及人民反对战争,要求和平统一的强烈愿望。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向往仁政,反对暴政的政治立场。

,